在《三国演义》中重点描写了36种计策,详细故事情节内容是什么?

在《三国演义》中重点描写了36种计策,详细故事情节内容是什么?,第1张

《三国演义》之36计故事情节概要

第一计瞒天过海:能乘虚而示假隐真,掩盖某种军事行动,把握时机,出奇制胜。

实例: 关羽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庞德,这些战绩使他愈发骄傲轻敌。东吴的年轻将领陆逊利用了这一点。他备礼呈书给关羽,口气极为谦恭,这使得原就轻视陆逊的关羽放松了警惕,不复有江东之忧,他撤走了荆州的大半兵马去攻打樊城。结果吕蒙乘机而入,偷袭成功,兵不血刃就占领了荆州。

第二计围魏救赵: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实例:当曹 *** 得知周瑜病逝的消息后,准备再次兴兵进犯江东。江东闻报之后,立即让鲁肃派使者西上荆州,向刘备求援。诸葛亮看罢江东的求救信,要刘备修书一封,派人结援马超,让马超兴兵入关。马超随后便点起西凉兵马20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奔长安。曹 *** 得到关中警报以后,遂放弃南下攻击孙权的计划,专力对付关中的马超、韩遂之军。

第三计借刀杀人:借用盟友的力量去打击敌人,以盟友的损失而可以换得自己的利益。

实例:祢衡恃才自傲,反复贬损曹 *** 。曹 *** 令祢衡去荆州做说客,劝刘表来降。祢衡到荆州,见刘表之后,表面上颂扬刘表的功德,可实际上尽是讥讽。刘表不高兴,叫他去见黄祖。祢衡至黄祖处,酒后乱言,把其比成是土木制作的偶像,于是黄祖杀了祢衡。曹 *** 借黄祖的手杀了祢衡。

第四计以逸待劳: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实例:吴国杀了关羽,刘备怒不可遏,亲自率领七十万大军伐吴。孙权命青年将领陆逊为大都督,率五万人迎战。陆逊深谙兵法,正确地分析了形势,决定实行战略退却,以观其变。相持半年,蜀军斗志松懈。陆逊看到蜀军战线绵延数百里,首尾难顾,在山林安营扎寨,下令全面反攻,打得蜀军措手不及。烧毁蜀军七百里连营,蜀军大乱,伤亡惨重,慌忙撤退。

第五计趁火打劫:抓住敌方大难临头的危急之时,赶快进兵,肯定稳 *** 胜券。

实例: 讨董卓联军攻占洛阳后,联盟迅即瓦解,各路诸侯各自为战,自谋发展。谋士逢纪向袁绍献计取冀州。袁绍暗中派人送信给北平太守公孙瓒,约其共攻冀州,平分其地。瓒应约发兵杀奔冀州而来。袁绍却又使人将公孙瓒发兵攻冀州的消息密报韩馥。韩馥得报后请袁绍共保冀州。袁绍入据冀州后,架空韩馥,将冀州据为己有。

第六计声东击西: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

实例: 曹 *** 兴兵讨伐张绣,久攻南阳城不下。于是曹 *** 命士兵做好继续攻城准备,自己却骑马绕城三日(见东南角砖土新旧不等,多半毁坏,容易攻城),然后假装从西北角入城。这一切贾诩在城上看得清楚,便欲将计就计,为张绣献此计。先说明曹 *** 去西北角积草,看上去想从西北入城,不过是虚张声势,实则想从东南角攻城。然后劝张绣把百姓假扮士兵守西北角,令主力埋伏在东南角。果然不出贾诩所料,曹 *** 被杀得大败而归,从而南阳之困得以解除。

敌战计:处于势均力敌态势之计谋

第七计无中生有:运用假象欺骗对方,但并非一假到底,而是让对方把受骗的假象当成真象。

实例: 刘备自得徐庶相助后,接连数次打败曹军大将曹仁,并且夺得樊城。于是曹 *** 把徐庶的老母赚至许昌,然后命其写书信招徐庶来归。徐庶见信之后,与刘备洒泪相别,到了曹 *** 那里。曹 *** 虽然得到了徐庶,徐庶却从不为他出谋划策。徐庶自知被骗,故而深恨曹 *** ,发誓不为曹 *** 设一计谋。这就是著名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故事。

第八计暗渡陈仓:利用敌人被我“示之以动”的迷惑手段所蒙蔽,而我即乘虚而入,以达军事上的出奇制胜。

实例: 三国后期,司马昭执政时,准备一举灭蜀。于是派出三路人马:邓艾和诸葛绪各统率3万大军,钟会带领10万大军,分路出击。邓艾闻知钟会在剑阁受阻。探得一条从阴平通往成都的小路。他马上率人马回到阴平,集合队伍,翻山越岭,冲破险阻,神鬼不觉迫近成都。蜀国皇帝刘禅接到战报,想调回剑阁姜维的人马,已经来不及了,只得出城投降。

第九计隔岸观火:坐观敌人的内部恶变,时机—到而我即坐收其利,一举成功。

实例:袁绍兵败身亡,几个儿子为争夺权力互相争斗,曹 *** 决定击败袁氏兄弟。袁尚、袁熙兄弟投奔乌桓,曹 *** 向乌桓进兵,击败乌既,袁氏兄弟又去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公孙康听说二袁归降,心有疑虑。于是预设伏兵,召见二袁,一举擒拿,割下首级,派人送到曹 *** 营中。曹 *** 笑着对众将说,公孙康向来俱怕袁氏吞并他,二袁上门,必定猜疑,如果我们急于用兵,反会促成他们合力抗拒。我们退兵,他们肯定会自相火并。看看结果,果然不出我料。

第十计笑里藏刀:运用政治外交上的伪装手段,欺骗麻痹对方,来掩盖己方的军事行动。

实例:荆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当时关羽镇守荆州,孙权久存夺取荆州之心。关羽发兵进攻曹 *** 控制的樊城,孙权派当时毫无名气青年将领陆逊接替他的位置,驻守陆口。陆逊上任,给关羽去信一封,定下了与关羽假和好、真备战的策略。关羽读罢陆逊的信,仰天大笑,说道:“无虑江东矣。”马上从防守荆州的守军中调出大部人马,一心一意攻打樊城。吕蒙将精锐部队埋伏在改装成商船的战舰内,日夜兼程,突然袭击,攻下南部。关羽得讯,急忙回师,但为时已晚,孙权大军已占领荆州。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作出某些局部、或暂时的牺牲,去保全或者争取全局的、整体性的胜利。

实例: 曹魏末期,司马昭的篡位之心已经是路人皆知。魏帝曹髦不甘心坐以待废,决意讨伐司马昭。司马昭听说后,早已有所准备。讨伐司马昭那天,曹髦率领童仆数百人从宫中鼓噪而出,司马昭派兵入宫,在宫内东止车门与曹髦相遇。成济立即冲到曹髦的车前,一剑刺过去。剑从前胸穿到后胸,曹髦当即死在车上。后来司马昭以「大逆不道」之罪名,诛灭成济一族。成济成了司马昭弑君的工具及替罪羔羊。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要善于捕捉时机,伺隙捣虚,变敌方小的疏漏而为我方小的得利。

实例: 孙坚,为孙武的后代,于汉末征讨黄巾有功,被拜为长沙太守。董卓乱政之际,孙坚为“十八路诸侯反董卓”中的一路,作为诸侯联军的先锋,表现得十分活跃,但因袁术存在私心,拒不发粮,而被董卓将华雄击败;后董卓迁都长安,孙坚进驻洛阳,意外发现传国玉玺,遂起私心,藏匿玉玺返回,不料事情泄漏,因此与袁绍、刘表结仇。

攻战计:处于进攻态势之计谋。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指敌方兵力没有暴露,行踪诡秘,意向不明时,切切不可轻敌冒进,应当查清敌方主力配置、运动状况再说。

实例: 孙权对荆州窥视已久,武力夺荆州不成,遂听从张昭建议以其妹孙尚香许配刘备为名,骗取刘备来东吴作人质,以换取荆州。诸葛亮遂向赵云暗授锦囊。赵云陪刘备到吴后,按照孔明的计策首先找到吴太后和乔国老,并在都城大肆宣扬,让妇幼皆知。孙权见事已成舟,只好假戏真做,让刘备取了其妹。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兵家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努力争取主动,壮大自己,转败为胜。

实例: 曹芳是魏明帝曹睿的养子,年仅八岁时继位成为皇帝,由曹爽、司马懿共同辅佐朝政。后曹爽被司马懿除掉,大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继续把持朝政。曹芳做“衣带诏”密授夏侯玄、李丰、张辑三人,欲讨伐司马师,三人在宫门处被司马师搜出“衣带诏”,于是均被杀害。司马师以太后名义废掉曹芳,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战场上若遇强敌,要善用谋,用假象使敌人离开驻地,而我则出其不意而致胜。

实例:孙策欲向北推进,准备夺取江北卢江郡。卢江郡南有长江之险,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难攻。孙策派人给刘勋送去一份厚礼,并在信中把刘勋大肆吹捧一番。信中说刘勋功名远播,今人仰慕,并表示要与刘励交好。孙策还以弱者的身份请求刘勋发兵降服上缭。刘勋被孙策的厚礼、甜言迷惑。孙策见刘勋亲自率领几万兵马去攻上缭,城内空虚,立即率领人马,水陆并进,袭击卢江,几乎没遇到顽强的抵杭,就十顺利地控制了卢江。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让敌人斗志逐渐懈怠,体力、物力逐渐消耗,最后己方寻找机会,全歼敌军。

实例:蜀汉建立之后,定下北伐大计。当时西南夷酋长孟获率十万大军侵犯蜀国。诸葛亮为了解决北伐的后顾之忧,决定亲自率兵先平孟获。蜀军主力到达泸水附近,诱敌出战,事先在山谷中埋下伏兵,孟获被诱入伏击圈内,兵败被擒。诸葛亮考虑到孟获在西南夷中威望很高,影响很大,如果让他心悦诚服,主动请降,就能使南方真正稳定。决定对孟获采取“攻心”战,断然释放孟获。七擒七纵,终于感动了孟获,他真诚地感谢诸葛亮七次不杀之恩,誓不再反。从此,蜀国西南安定,诸葛亮才得以举兵北伐。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应用极相类似的方法,以假乱真、诱惑敌人,便可打击这种受我诱惑的愚蒙之人了。

实例: 刘备被吕布打败后,只好投奔曹 *** 。对于刘备去留,曹 *** 内部意见不一。荀彧、程昱认为刘备乃英雄,不杀终为后患。而郭嘉却认为杀一人而阻天下志士之望,谁肯共谋天下呢。曹 *** 也觉得杀刘备不利于招揽人才,故不杀,并表刘备领豫州牧。后来无数智谋之士投奔曹 *** 。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作战要先擒拿主要敌手。战斗中擒贼擒王谋略的威力。

实例: 汉献帝即位后,接连遭受董卓、李榷、郭汜乱政。在政局不稳、战事不断的年代,汉献帝过着颠沛流离、东躲西藏的苦难生活。尽管汉献帝如此狼狈,可皇帝毕竟是一面颇有号召力的旗帜。荀彧听说汉献帝移驾洛阳,马上向曹 *** 进言。说明勤王的重要性。曹 *** 立即兴师勤王。可以说曹 *** 之所以能够扫平群雄、称霸中原,与此计的成功有密切的关系。

混战法:处于不分敌友、军阀混战态势之计谋。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两军对垒,不直接抗击他的锋芒,而是消弱他的气势,从根本上消弱他的战斗力,用以柔克刚的办法制服它。

实例:袁绍率领十万大军攻打许昌。当时,曹 *** 据守官渡,兵力只有二万多人。两军离河相持了很长时间,双方粮草供给成了关键。袁绍从河北调集了一万多车粮草,屯集在大本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曹 *** 决定偷袭乌巢,断其供应。他亲自率五千精兵打着袁绍的旗号,衔枚急走,夜袭乌巢,消灭了守粮袁军,袁军的一万车粮草,顿时化为灰烬,军心浮动。曹 *** 此时,发动全线进攻,袁兵十万大军四散溃逃。袁军大败,回到河北,从此一蹶不振。

第二十计混水摸鱼:抓住敌方的可乘之隙,而我借机行事,使乱顺我之意,我便乱中取利。

实例:赤壁大战,曹 *** 大败。周瑜因赤壁大战,气势如虹,下令进兵,攻取南郡。周瑜大胜曹仁,立即率兵直奔南郡。等周瑜率部赶到南郡,只见南郡城头布满旌旗。原来赵云已奉诸慕亮之命,乘周瑜、曹仁激战正酣之时,轻易地攻取了南郡。诸葛亮利用搜得的兵符,又连夜派人冒充曹仁救援,轻易地诈取了荆州、襄阳。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暗中谨慎地实行主力转移,稳住敌人,我则乘敌不惊疑之际脱离险境,就可安然躲过战乱之危。

实例:诸葛亮积劳成疾,在五丈原病死于军中。为了不使蜀军在退回汉中的路上遭受损失,诸葛亮在临终前向姜维密授退兵之计。魏军远望蜀军,军容整齐,旗鼓大张,又见诸葛亮稳坐车中,指挥若定,不知蜀军又耍什么花招,不敢轻举妄动。司马懿一向知道诸葛亮“诡计多端”,又怀疑此次退兵乃是诱敌之计,于是命令部队后撤,观察蜀军动向。姜维趁司马懿退兵的大好时机,马上指挥主力部队,迅速安全转移,撤回汉中。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对小股敌人要即时围困消灭,而不利于去急追或者远袭。

实例: 孟获藤甲军刀q不入、水土不侵。诸葛亮想出关门打狗之计,蜀将魏延引蛮兵兀突骨至盘蛇谷,横木乱石滚下,垒断谷口。然后车辆装载干柴,尽皆火起,将兀突骨并三万藤甲军,烧得互相拥抱,死于盘蛇谷中。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结交离得远的国家而进攻邻近的国家。 各个击破。

实例: 官渡之战之前,荀或与郭嘉定计,先南后北,远交近攻,先弱后强,各个击破,兼并群雄的战略方针。钟繇镇抚关中,是为远交。曹 *** 破张绣,杀吕布,征袁术,灭袁绍。官渡之战以前,曹 *** 四面临敌,但始终没有陷入两线作战,而是一个一个歼灭对手,显示了正确的战略方针的威力。

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以借路为名,实际上要侵占该国(或该路)。

实例: 曹 *** 灭掉张鲁之后,厉兵秣马偷窥西川,刘备早有吞并益州之念,正好刘彰想借刘备的宗亲身份为其抵挡曹兵。一日,刘备接到荆州来信,说曹 *** 兴兵侵犯孙权。刘备请刘璋派三万精兵、十万斛军粮前去助战。刘璋怕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只同意派三千老兵出川。于是向刘璋宣战,乘胜直捣成都,完成了占领四川的计划。

并计战:对付友军反为敌态势之计谋。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乘友军作战不利,借机兼并他的主力为己方所用。往往用于政治谋略和外交谋略。

实例: 张绣统其众,用贾诩为谋士,结连刘表,屯兵宛城,欲兴兵犯阙夺驾。曹 *** 起兵十五万亲征张绣。张绣见其势大,降曹。一是曹 *** 酒后强夺张绣叔张济之妻,张绣心怀怨恨,又惧曹 *** 手下猛将典韦,偏将胡车儿献计偷入帐房,先盗其戟,然后灌醉典韦,里应处合,一举杀死典韦,打退曹 *** 。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治军,有时采取适当的强刚手段便会得到应和,行险则遇顺。

实例: 吕蒙年少丧父,和母亲前往江东投靠姐夫邓当。邓当没办法,只好带着吕蒙回去见吕蒙的母亲。其母正要惩罚吕蒙,吕蒙大声说“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到了军中,一个小官吏以吕蒙年纪太小而看不起他,出言相讥,还称呼吕蒙为“竖子”,吕蒙怒不可愉,第二次见到那官吏,对方还是出言讽刺,结果给吕蒙一刀结果了他的狗命。后孙策听说这件事,亲自召见,交谈后觉得是个人才,便让他到自己身边,好好培养。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为了以退求进,必得假痴不癫,老成持重,以达后发制人。

实例:刘备早已有夺取天下的抱负,只是当时力量太弱,根本无法与曹 *** 抗衡,而且还处在曹 *** 控制之下。刘备装作每日只是饮酒种菜,不问世事。一日曹 *** 请他喝酒道:“天下的英雄,只有我和你两个人!”一句话说得刘备惊慌失措,深怕曹 *** 了解自己的政治抱负,吓得手中的筷子掉在地下。幸好此时一阵炸雷,刘备急忙遮掩,说自己被雷声吓掉了筷子。曹 *** 见状,大笑不止,认为刘备连打雷都害怕,成不了大事,对刘备放松了警觉。后来刘备摆脱了曹 *** 的控制,终于在中国历史上干出了一番事业。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敌人受我之唆,犹如贪食抢吃,只怪自己见利而受骗,才陷于了死地。

实例:刘琮的后母害怕刘琦得势,影响到儿子刘琮的地位,非常嫉恨他。刘琦感到自己处在十分危险的环境中,多次请教诸葛亮,但诸葛亮一直不肯为他出主意。有一天,刘琦约诸葛亮到一座高楼上饮酒,等二人正坐下饮酒之时,刘琦暗中派人拆走了楼梯。刘琦说:“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君之口,入琦之耳:可以赐教矣”诸葛亮见状,无可奈何说:“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刘琦马上领会了诸葛亮的意图,立即上表请求派往江夏,避开了后母,终于免遭陷害。

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弱小的部队通过凭借某种因素,改变外部形态之后,自己阵容显得充实强大了。

实例: 曹 *** 领兵南下,直达宛城,刘备荒忙率荆州军民退守江陵。曹兵追到当阳,刘备的妻子和儿子都在乱军中被冲散了。刘备只得狼狈败退,令张飞断后,阻截追兵。张飞只有二三十个骑兵,临危不惧,临阵不慌,顿时心生一计。他命令所率骑兵都到树林子里去,砍下树枝,绑在马后,然后骑马在林中飞跑打转。张飞一人骑着黑马,横着丈二长矛,威风凛凛站在长板坡的桥上。追兵赶到,见张飞独自骑马横矛站在桥中,又看见桥东树林里尘土飞扬。追击的曹兵停止前进,使得刘备逃脱。

第三十计反客为主:采取主动措施,以声势压倒别人。乘隙插足,扼其主机。

实例:袁绍势力渐渐强大,总想不断扩张,决定夺取粮仓冀州。当时的冀州牧正是老友韩馥,

他首先绘公孙瓒写了一封信,建议与他一起攻打冀州。袁绍又暗地派人去见韩馥,请求联合对付公孙瓒。韩馥只得邀请袁绍带兵进入冀州。袁绍逐渐将自己的部下一个一个似钉子扎进了冀州的要害部位,这时,韩馥清楚地知道,他这个“主”被“客”取而代之了。为了保全性命,他只得只身逃出冀州去了。

败战计:处于败军态势之计谋。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利用敌人自身的严重缺点,使其自颓自损,己方一举得之。

实例:董卓为人阴险,滥施杀戮,并有谋朝篡位的野心。满朝文武,对董卓又恨又怕,董卓势力强大,正面攻击,还无人斗得过他。董卓身旁吕布骁勇异常,忠心保护董卓。司徒王允观察这“父子”二人,狼狈为奸,不可一世,但有一个共同的弱点:皆是好色之徒。王允府中有一歌女,名叫貂蝉。就行使“美人计”,让他们为了貂蝉互相猜疑,以吕布之手除掉了董卓。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缺乏兵备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设兵备,造成敌方错觉,从而惊退敌军之事。

实例: 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街亭后,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又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d起琴来。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第三十三计反间计:使敌人获取假情报而有利于我的计策。后指用计谋离间敌人引起内讧。

实例:赤壁之战前,曹营谋士蒋干自称与周瑜曾是同窗好友,愿意过江劝降。曹 *** 当即让蒋干过江说服周瑜。周瑜见蒋干过江,一个反间计就已经酝酿成熟了。他热情款待蒋千,酒席筵上,周瑜佯装大醉,约蒋干周床共眠。蒋干偷偷下床,见周瑜案上有一封信。他偷看了信,原来是蔡瑁、张允写来,约定与周瑜里应外合,击败曹 *** 。他连夜赶回曹营,让曹 *** 看了周瑜伪造的信件,曹 *** 顿时火起,杀了蔡瑁、张允。等曹 *** 冷静下来,才知中了周瑜反间之计,但也无可奈何了。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故意毁伤身体以骗取对方信任,从而进行反间的计谋。

实例: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已是尽人皆知的故事了。赤壁之战前夕,为了骗过曹 *** ,诈降成功,两人事先商量好了,假戏真作,自家人打自家人,使得黄盖取得了曹 *** 信任,使用火攻,火烧了曹 *** 八十三万兵马。

第三十五计连环计:指多计并用,计计相连,环环相扣,一计累敌,一计攻敌,任何强敌,无攻不破。

实例:汉末董卓专权,王允设计,先许嫁美女貂蝉与吕布,后又献给董卓,以离间二人,致使吕布杀死董卓。赤壁大战时,周瑜巧用反间计,让曹 *** 误杀了熟悉水战的蔡瑁、张允,又让庞统向曹 *** 献上锁船之计,又用苦肉计让黄盖诈降。三计连环,打得曹 *** 大败而逃。

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敌我力量悬殊的不利形势下,采取有计划的主动撤退,避开强敌,以退为进。

实例: 姜维正在祁山进攻魏军的营垒,忽然之间一天连来三道诏书,命他班师。他无可奈何,只好从命。回到汉中以后见郤正,正说:“将军将有大祸临头了。将军若有个三长两短,国家也就完蛋了。” 第二天,姜维上表后主,要求去沓中屯田,仿效诸葛亮,后主答应了,姜维全身而退,避免为小人所害。

三十六计:《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汉族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汉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关于计谋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筹谋划策】:谋:计谋;划:筹划。制定计谋策略。指为人出主意。

【出谋划策】:谋:计谋;划:筹划。制定计谋策略。指为人出主意。

【出谋画策】:谋:谋略。画:筹划。制定计谋策略。常指为人出主意。

【多方百计】:想尽或用尽种种方法、计谋。

【费尽心机】:心机:计谋。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费尽心思】:心思:计谋。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费尽心血】:意思是指用尽心思和计谋,想尽办法。

【革图易虑】:改变计谋策略。

【好谋无断】:好:喜爱,喜好;谋:计谋,谋划。爱用计谋,但缺少决断。形容人空有心计而没有胆略。

【花花肠子】:比喻奸诈的计谋或有奸诈心计之人。

【机关算尽】:机关:周密、巧妙的计谋。比喻用尽心思。

【机关用尽】:机关:周密、巧妙的计谋。比喻用尽心思。

【计不旋跬】:指计谋的实现十分神速。

【计绌方匮】:计谋不足,方略匮竭。

【计合谋从】:指计谋合乎君上之意而被采纳。

【计将安出】:计:计策,计谋;安:怎么,怎样。如何制定计谋呢?

【计尽力穷】:穷:尽。计谋、力量都用尽了。

【计穷力极】:计谋、力量都用尽了。同“计穷力竭”。

【计穷力竭】:穷、竭:尽。计谋、力量都用尽了。

【计上心来】:计:计策、计谋。心里突然有了计策。

【计深虑远】:计:计谋;虑:考虑。计谋想得很深远。

【计无所施】:计:计策;施:施展。再也没有可施展的计谋了。

【将机就计】:利用机会施行计谋。

【今蝉蜕壳】:金蝉脱壳。今,通“金”。指使用计谋而逃脱。

【举无遗策】:举:提出;策:计谋、办法。提出的计谋没有失算的。形容足智多谋。

【举无遗算】:举:提出;算:谋算、办法。提出的计谋没有失算的。形容足智多谋。

【军不厌诈】:厌:厌弃,排斥;诈:蒙骗。用兵作战时当尽量使用欺诈等计谋来迷惑敌人。

【离山调虎】:比喻用计谋调动对方离开原地。

【略施小计】:略:稍微,粗略。稍微运用小小计谋。

【迷魂阵】:比喻使人迷惑而上当的圈套、计谋。

【妙算神谋】:妙、神:形容高明;算、谋:指计谋。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谋臣武将】:指有计谋的大臣和勇猛的战将。

【谋定后战】:谋:计谋,策略。用兵打仗时,要先定好计谋然后再行动。

【谋莫难于周密】:计谋最难得的在于周到严密。

【谋无遗策】:计谋没有遗漏的地方。形容计谋周密稳妥。

【谋无遗谞】:遗谞:才智不足之处。所设计谋没有不足之处。形容计谋周密,十分稳妥。

【能士匿谋】:匿:藏匿。有才能者得不到重用就藏匿其计谋。

【铺谋设计】:铺:铺设,安排;谋:筹划。巧作安排设下计谋。

【铺谋定计】:铺设和制定计谋。

【情巧万端】:情巧:真伪。形容军事上真真假假的计谋奇策,变化多端。

【人极计生】:指人到绝境就会产生计谋。

【上兵伐谋】:上:上等,引申为最好的。兵:指战争,引申为用兵。伐:讨伐,攻打。伐谋:用计谋粉碎敌人的计策。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

【设计铺谋】:铺:铺设。设下计谋。

【神机鬼械】:形容计谋阴险狡诈。

【神机妙术】:机:心思;术:手段,策略。灵巧的心思,奇妙的谋划。形容计谋高明。

【神机妙算】:神、妙:形容高明;机、算:指计谋。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神机妙用】:机:心思;术:手段,策略。灵巧的心思,奇妙的谋划。形容计谋高明。

【神机莫测】:神妙的计谋使人难以预料。

【神谋妙算】:神、妙:形容高明;谋、算:指计谋。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神术妙计】:指神妙莫测的计谋。

【神算妙计】:神妙莫测的计谋。

【施谋设计】:运用策略计谋。

【施谋用计】:施:施行;计:计谋。运用策略计谋。

【施谋用智】:智:智慧,计谋。运用策略计谋。

【势孤计穷】:孤:孤单;计:计谋;穷:尽。势力孤单,计谋用尽。

【疏谋少略】:计谋、策略很少。形容不善谋划。

【孙庞斗智】:孙:孙膑;庞:庞涓。孙膑、庞涓各以智谋争斗。比喻昔日友人今为仇敌,各逞计谋生死搏斗。也比喻双方用计较量高下。

【脱壳金蝉】:比喻用计谋脱身。

【万全之策】:策:计策、办法。极其周到的计谋、办法。

【万全之计】:极其周到的计谋、办法。同“万全之策”。

【万世长策】:指长远的的策略或极好的计谋。

【帷幄运筹】:帷幄:古代军中帐幕;筹:计谋、谋划。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

【稳 *** 胜券】:稳:有把握; *** :掌握;胜券:能够制胜的计谋。指有把握取得胜利。

【稳 *** 胜算】:稳:有把握; *** :掌握;胜算:能够制胜的计谋。指有把握取得胜利。

【雄材伟略】:略:计谋。非常杰出的才能,远大的谋略。

【玄机妙算】:玄机:玄秘的机关;妙算:神妙的推算。指神妙莫测的计谋。

【一步一计】:指人善于使用计谋,诡计多端。

【一筹不画】:筹:筹划、计谋。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一筹不吐】:筹:筹划、计谋。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计:计谋,策略。指一个办法或策略失败后,又拿出另一个办法或策略。

【一勇之夫】:指只凭勇气而不会使用计谋的人。

【贻厥孙谋】:贻:遗留;厥:其,他的;谋:计谋,打算。为子孙的将来作好安排。

【以计代战】:用计谋来代替阵前的交战。

【以谋为本】:谋:计谋,计策;本:事物的根源或根基。把计谋作为用兵的根本。

【勇而无谋】:谋:计谋。虽然勇敢,但没有智谋。

【有勇无谋】:只有勇气,没有计谋。指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冲,缺乏计划,不讲策略。

【运筹借箸】:指运筹计谋。

【运筹谋画】:指筹划计谋,制定策略。

【运计铺谋】:运用计谋。

【运智铺谋】:运用计谋。

【至知不谋】:至知:极聪明的人;谋:谋略,计谋。极聪明的人可以不用谋虑。

【至智不谋】:至:极。极聪明的人不用搞计谋。

【忠言嘉谟】:忠恳的言论,卓越的计谋。

【自以为得计】:得计:计谋得逞。自以为计谋很对很好了(含贬义)。

【自以为计】:自己以为计谋得逞。

【足智多谋】:足:充实,足够;智:聪明、智慧;谋:计谋。富有智慧,善于谋划。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

关于智谋的成语如下

使智使勇智勇双全足智多谋智尽能索

围魏救赵:指战国时期的赵、魏两国;原指战国时期齐国用围攻魏国国都大梁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邯的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借刀杀人:比喻借刀杀人是三十六计中第三计(胜战计之第三计)计谋比喻自己不出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81528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3
下一篇 2023-04-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