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官方首款地震预警APP上线,这款APP可以在哪些平台下载?

四川官方首款地震预警APP上线,这款APP可以在哪些平台下载?,第1张

目前这款APP可以在腾讯应用商店下载,打开应用商店后搜索紧急地震信息APP,然后像其他软件一样下载安装。安装成功以后也需要注册,平时这款APP的通知权限需要打开。另外也可以在支付宝里面搜索地震预警小程序,将小程序功能启用,学校关注的地震信息,该地区发生地震后,支付宝也会第一时间发布预警信息。

对于这件事我的看法。

我觉得地震预警APP上线可以给很多人带来方便,毕竟并不是每个人家里面都装了联网电视,但是玩手机的人肯定比看电视的人多。手机每个人都会随身携带,让更多人获得地震信息,可以避免更多伤害。前段时间四川汶川又发生了4.8级地震,成都在19秒之前就接收到了预警信息,所有人得知消息后,立马寻找可躲避的地方。这次地震没有带来任何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虽然地震较小,但也说明我国预警技术已经大大提高。

支付宝地震预警怎么设置?

首先将支付宝更新到最新版本,在首页点击下方的搜索,输入地震预警进行搜索。点击进入小程序,在主页可以看到四川近期发生过的地震,点击右上角预警设置,点击开启预警,然后同意相关协议进入下一步。最后输入名称和位置,点击保存即可设置成功,目前预警地址只能设置在四川省。

当我们收到了预警信息该怎么办?

收到预警信息后首先要稳住情绪,大震逃不了,小震不用跑,这时应该在室内寻找可躲避的地区,比如说衣柜、床底、桌底。尽量不要乘坐电梯下楼,不要躲在厨房,这些地方还有煤气和天然气,房屋倒塌可能会引发爆炸。

应用Vista5.5处理地震数据流程

一、 二层水平介质模型

模型基本参数:单边放炮,每炮24道接收,共12炮,道间距25m,炮间距50m(2个道间距),偏移距250m(10个道间距)。

采样率2000微秒,每道采样点1000个。

反射界面深度800m,上层介质速度2500m/s,下层介质速度3000m/s。

1.1 数据的输入

首先选择File/New Project新建一个Project,如下图:

按住 不放,出现按钮组合 ,选择 新建一个二维数据集,然后按住 不放,在出现的按钮组合 中选择 ,在d出的OpenDialog中选择该数据文件M.sgy,单击OK即可将该数据加入到数据集中,如图所示:

界面上部显示了该数据集的基本信息。可以单击 查看该数据集,如下图:

界面上部显示了该地震图,下部是各道的炮间距,状态栏显示的是鼠标处的道号和振幅信息。

该模型是由射线追踪模拟出的理想二层水平介质模型,不需要做什么预处理,可以直接进行下面的实质性处理。在做实质性处理之前,必须给数据建立观测系统,并将观测系统相关信息写入道头,以便进行实质性处理。

1.2 建立观测系统

在Data List窗口的数据集M中点击 ,或者选择Interactive/Geometry Window Display,在d出的对话框中选择M数据集,即可出现观测系统界面,默认出现的是设置炮检关系及炮点坐标界面,在第一行中填入相应得增量,如下图:

主要参数增量为炮点增量2个站点(桩号),首尾检波器桩号也相应增2,炮点坐标增量为2个桩的长度50m.

按住 不放,在出现的组合按钮 中选择增加单行按钮 增加一行,并设置相应值作为初始值,如下图:

设第一个炮点位于第1个站点,坐标为0m,因此第一炮的第一个检波器位于第11个站点,最后一个检波器站点位于第34个站点。

然后按住 不放,在出现的组合按钮 中选择增加多行按钮 ,在d出的增加炮点对话框中填入剩下的炮数,如下所示:

单击OK即可填充,填充完后如下图:

设置完炮检关系及炮点坐标后,点击 设置检波器坐标,其基本方法与上面是一致的,

检波器站点增量为1,坐标增量为25m,初始设置为:第1个检波器,即第1炮的第1个位于11号桩,坐标为250m,然后填充剩下的检波器个数(即填充到最后一炮的最后一个检波器,位于56号桩)即可。填充后如下图:

然后点击 并点击 计算CMP及检波器叠加次数和炮检距离,以便写入道头相应的位置,完成后续的处理。可以点击 查看CMP及检波器叠加次数,并可以此判断建立的观测系统是否正确。如下图:

可以看出,CMP最大覆盖次数为6次,根据已知的模型参数信息,由公式可以算出理论上最大的覆盖次数

N=24*1/(2*2)=6

因此上图所示说明建立的观测系统是正确的。可以按住保存按钮 不放,在出现的按钮组合 中选择 将相关的信息写入道头,并还可以选择 将炮检关系及他们的坐标写入文本文件,以便以后查看。

加入观测系统后(主要是将相关的信息写入道头),便可以对数据的输入按所要的处理模块选择不同的排列方式,这对于后面的实质性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1.3 速度分析

可以选取若干个CMP道集进行速度分析(可以选择速度谱法和常速度叠加法(CVS)),以便获得最佳的叠加速度,为随后的动校正提供速度。

速度分析首先要得到速度谱,常速度叠加图和一个最佳炮检距道集,其工作流如下所示:

首先要选择做速度分析的道集,输入数据选择M,#Bins From Center Bin填5,即抽取以选择的CMP为中心,左右各5道共11个CMP道集。右键→Data Input Control→Data/header Selection,出现

表示目前没有定义可选的数据集,单击 建立可选的CMP道集,如下图:

点击 增加一行,定义要选择的CMP道集号,如下图所示:

即选择了CMP道集号为30的CMP道集,因此通过VelZone的道集为CMP号为25,26,27,28,29,30,31,32,33,34,35共11个CMP道集。

设置常速度叠加法的速度扫描范围为100,5000,100,速度谱法的速度扫描范围为100,5000,100,如下图所示:

设置完毕,点击 执行上面的工作流,执行完后得到三个输出的数据集,分别是速度谱,一个最佳炮检距道集和常速度叠加图。

选择Interactive/Velocity Tools/Interactive Velocity Analysis进行速度分析,在d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速度谱,一个最佳炮检距道集和常速度叠加数据集,如下图:

单击OK后即可进行速度分析,拾取最佳叠加速度,见下图:

可以单击 拾取速度,拾取速度可以根据三个图谱拾取最佳叠加速度,见下图:

拾取到速度后,点击保存按钮 保存为速度文件,为动校正准备。

1.4 动校正

动校正是将CMP道集中不同炮检距的各道校正为共中心点的自激自收道。其工作流命令如下:

数据输入选择数据集M,数据排列方式为CMP_NO,如下图:

双击动校正命令图标,设置动校正速度文件(即速度分析中得到的速度文件),如下图:

设置完毕点击 执行工作流,即可得到动校正后的结果。见下图:

1.5 水平叠加

水平叠加将动校正后同一个CMP道集的各道叠加为一道。其工作流命令如下:

双击Input命令图标,数据输入选择动校正后的数据,数据排列方式选择CMP_NO,如下图:

双击CmpStr命令图标,选择叠加方式,如下图:

OK确定,单击 执行工作流即可得到水平叠加剖面图。水平叠加剖面图如下:

局部放大,见下图:

可以看出反射界面大致位于双程时640ms处,可以由模型参数算出理论反射界面的双程时时间:t=2*800/2500=0.64s=640ms,可以看出得到的水平叠加剖面基本是准确的。

二、 Marmousi模型

模型基本信息:单边放炮,96道接收,共240炮,道间距25m,炮间距25m,偏移距200m(8个道间距)。注:该模型炮点位于检波器排列之后。

采样率4000微秒,每道采样750个点。

基本的处理方法与上面处理模型的方法是差不多的。

2.1 数据的输入

数据的输入与上面处理模型时是一样的,就不再重复了,下图是加入Marmousi模型数据:

不知该模型数据已作过滤波处理还是模拟时的原因,数据反射波能量很强,深部的反射也很强,反射信息很丰富,信噪比较高,不需作其他的处理就可以做动校正和水平叠加了。之前仍需给数据加观测系统。

2.2 建立观测系统

建立观测系统的方法与前面也是一样的,也不再重复了,仅就个别参数作些说明。下图是炮检关系和炮点坐标:

炮点是位于检波器排列之后的,即

第1个检波器......第96个检波器←炮点

因此和上面二层水平介质模型的炮检关系有一点小的差别,只要正确认请炮检的位置关系和准确确定炮检坐标,其实是一样的。

下图是检波器坐标:

同样点击 和 计算CMP和检波器的覆盖次数,点击 显示,见下图:

CMP最大覆盖次数:N=96*1/(2*1)=48次,因此上面所建的观测系统是正确的。

按住保存按钮 不放,在出现的按钮组合中 中选择 将相关的信息写入道头,并还可以选择 将炮检关系及他们的坐标写入文本文件,以便以后查看。

2.3 速度分析

选取几个CMP道集进行速度分析,可以选取CMP200,300,400,500,600这6个CMP道集进行分析,获得这几个CMP道集的速度谱,常速度叠加图和一个最佳炮检距道集,以便拾取这几个CMP的速度。

工作流如下:

双击VelZone图标,填入参数,如下图:

右键点击VelZone图标→Data Input Control→Data/header Selection并选择CMP道集,如下图所示:

并设置常速叠加和速度谱扫描范围,设为100,5000,100,设置完毕后,点击 执行工作流。执行完毕即可得到这几个CMP道集的速度谱,常速度叠加图和一个最佳炮检距道集。选择Interactive/Velocity Tools/Interactive Velocity Analysis进行速度分析,在d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速度谱,一个最佳炮检距道集和常速度叠加数据集,如下图:

点击OK后即可对各CMP道集进行速度分析,拾取各CMP速度,见下图:

可以通过左右移动 来选择不同的CMP道集,拾取不同的CMP的速度。拾取完后,点击保存按钮保存为速度文件,为后面的动校正提供速度信息。因模型中部结构比较复杂,反射信息比较复杂,很难准确拾取到反射层的速度,造成速度不准确或不充分,对后面的处理有一定的影响。

2.4 动校正

得到速度信息后,可以对按CMP排列的地震数据进行动校正。工作流如下:

动校正后浅层且大炮检距的地震道会发生动校正拉伸现象,导致浅层的同相轴遭到严重损害,为处理方便,根据动校正拉伸后频率下降,对动校正后的数据设置一个带通滤波器,滤掉因拉伸而导致的畸变。

双击Input图标,设置输入数据及其排列方式,如下所示:

双击Nmo命令图标,设置动校正速度文件选择为速度分析中得到的速度文件,可以点击按钮 查看速度信息,见下图:

点击 查看各CMP的速度信息,见下图:

带通滤波器设置如下:

设置完毕后点击 执行工作流,执行完毕后得到动校正后的结果。见下图:

2.5 水平叠加

水平叠加将动校正后同一个CMP的各道叠加为一道,以加强有效信号,消除干扰,提高信噪比。水平叠加工作流见下图:

双击各命令图标并设置完参数后,执行工作流即可得到水平叠加剖面,见下图:

利用已给的Marmousi模型速度(已知的是z-层速度,应将其转化为t-Rms)文件,对Marmousi模型做动校正并水平叠加后也得到一个水平叠加剖面,但是由于CMP号对应不上,效果也没有改善多少,也有可能是方法本身的问题。水平叠加剖面见下图:

对数据做反褶积压缩地震子波后再做动校正和水平叠加,叠加剖面的局部有所改善,见下图:

因为Marmousi模型结构比较复杂,反射信息很复杂,仅仅通过动校正和水平叠加得到各CMP自激自收的信号,这是很难得到地下反射界面的信息的,成像效果也不可能很好,这是模型本身的结构和方法本身所决定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81673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4
下一篇 2023-04-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