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把一台电脑上的linux系统转移到另一台电脑

怎么把一台电脑上的linux系统转移到另一台电脑,第1张

一样的电脑就简单了,至少新硬盘要比老系统的一样或大些

把第二台的硬盘拆下,挂到Linux系统上,启动后用dd复制硬盘就行了

dd if=/dev/sda of=/dev/sdb bs=10240k

硬盘具体设备名根据实际修改,if的设备是原硬盘,of是挂过来得硬盘,别搞反了

有很多方法的:

1.

使用Ghost软件。可从网上下载。将两块硬盘都接上(一块设为从盘),进入DOS下,运行Ghost,有硬盘对拷功能。

网上也有使用说明的。

2.

用数据线,把两台电脑连起来,把系统备份复制到新盘,恢复即可。

不过,上述方法其实很麻烦,你应该各自作一个备份,系统有问题时,恢复就行了。(用Ghost、或者用"还原精灵"个人版,这个 *** 作比用Ghost简单

)你说的两个硬盘对拷系统,前提条件是两台电脑的硬件要基本一致才行,如果CPU、主板、硬盘、内存显卡等硬件不一样的话,对拷的系统是不会在新电脑上启动运行的。

把主盘的数据线插在IDE1上,把从盘插到IDE2上,然后从主盘进入DOS系统,然后用GHOST工具,

选择菜单Local→Disk→To

Disk,在d出的窗口中选择源硬盘(第一个硬盘),然后选择要复制到的目标硬盘(第二个硬盘)。注意,可以设置目标硬盘各个分区的大小,Ghost

可以自动对目标硬盘按设定的分区数值进行分区和格式化。选择

Yes

开始执行

接双硬盘前,首先要设置好硬盘跳线,硬盘的跳线方法可参考硬盘说明书,不同的硬盘,跳线方法一般也不同。如果一根IDE数据线上只接唯一的一个IDE设备(例如硬盘、光驱、ZIP或MO等),就不需要对这个唯一的IDE设备设置跳线,系统会自动识别这个IDE设备(例如硬盘)的身份。

一般都是将性能好的新硬盘(第一硬盘)设为主盘MA(Master

Device)接在第一个IDE接口(Primary

IDE

Connector)上。至于旧硬盘(第二硬盘),有几种接法:

1.两个硬盘接在同一根硬盘数据线上,则第二硬盘应设为从盘SL(Slave

Device)。

2.第二硬盘接在第二个IDE接口(Secondary

IDE

Connector)上,如果该接口的数据线上只有一个硬盘,也没接光驱,那么,第二硬盘就不用跳线;如果这根数据线上还挂有光驱,一般将第二硬盘和光驱的其中一个设为Master

Device,另一个设为Slave

Device,这由你自己决定。

顺便说一下,在硬盘或光驱上,除了MA、SL跳线外,还有一个CS(Cable

Select,电缆选择)跳线。如果跳线选择为CS有效,该IDE设备的主、从身份就由硬盘数据线决定。一般来说,连接在硬盘数据线中间插头上的盘是主盘,连接在硬盘数据线末端插头上的盘是从盘。但是,光有CS跳线还不行,还需要对普通的40芯硬盘数据线进行改造,即:从带颜色的一边数起,把在两个主、从盘插头之间的第28根线切断,注意一定不要切断其它线,这样就可以配合CS跳线作为一条专用硬盘数据线。当需要交换主、从盘身份时,只要把这条硬盘数据线接硬盘的两个插头对调一下即可,而不必把硬盘拆卸下来重新跳线。这对于双硬盘接在同一根数据线上、需要变换硬盘主、从设置的朋友来说,是很方便的。

安装双硬盘,不能不说“盘符交错”问题。什么是“盘符交错”呢?举个例子吧。假设你的第一硬盘原来有C、D、E三个分区,分别标记为C1、D1、E1,第二硬盘有C、D两个分区,分别标记为C2、D2。一般情况下,安装双硬盘后,硬盘分区的顺序将为C-C1,D-C2,E-D1,F-E1,G-D2,你看,原来第一硬盘的D、E分区变成了E、F盘,在C、E盘之间嵌入了第二硬盘的C分区,这就是“盘符交错”。“盘符交错”会引起安装双硬盘以前原有的软件、链接等因路径错误而无法正常工作。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避免“盘符交错”。

1.如果两块硬盘上都有主DOS分区,可在CMOS中只设置第一硬盘,而将第二硬盘设为None,这样,在Windows或Linux系统中就会按IDE接口的先后顺序依次分配盘符,从而避免“盘符交错”,而且也不会破坏硬盘数据。这样做的好处还有,如果在两块硬盘的主DOS分区分别装有不同的 *** 作系统,可以通过改变CMOS设置激活其中的一个硬盘,屏蔽另一个硬盘,从而启动相应的 *** 作系统。缺点是:在纯DOS下无法看到被CMOS屏蔽的硬盘。

2.只在第一硬盘上建立主DOS分区(当然还可以有其它逻辑分区),而将第二硬盘全部划分为扩展分区,然后再在其中划分逻辑分区,就可以彻底避免“盘符交错”了。当然,对第二硬盘分区前,要备份好你的数据哦!可以先用方法1安装好双硬盘,再把重要数据备份到第一硬盘上,最后对第二硬盘重新分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84323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6
下一篇 2023-04-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