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所述,可以用"-rpath-link","-rpath",或者文件"/etc/ld.so.conf"来指定。
连接(link),是把目标文件转化为可执行文件或动态库的过程。高级语言的代码经过编译之后会生成目标文件(linux上是.o文件)。
目标文件不能直接运行,因为它并没有把高级语言里的变量名、函数名等符号转化为具体的内存地址。
把符号名转化成内存地址的工具,就是连接器(linker)。
它还要生成一个程序头,告诉 *** 作系统怎么加载这个程序。
在Linux上常用的连接器是ld。如果gcc在报错时打印了ld的错误信息,就说明是连接错误,而不是编译错误。
如上图,只有两个函数add()和sub(),打印的信息是要引用的标签main没有定义。也就是没找到main函数。
“在函数_start中”,说明main函数是被_start调用的。它是汇编的入口函数,一般汇编代码的开头要这么写:
.text
.global _start
_start:
call main
call exit
第一个call是调用main函数,开始运行C/C++代码。
在main函数返回之后,要主动调用exit()函数退出进程。否则程序在main函数返回之后就不可控了,然后程序会访问无效的内存,再被 *** 作系统干掉。
在C和C++中,这个_start函数是编译器提供的。
python和perl之类的脚本语言,不会直接编译成机器码,而是被解释器运行,所以不需要连接。只要它们的解释器能搞明白它们的语法树,就能直接运行,最多速度慢点。
一般会编译为字节码(例如java字节码),在虚拟机上运行,比直接遍历语法树要快。
直接编译为机器码的C语言,肯定是速度最快的。
编译为机器码,就要把各种函数和变量转化为具体的内存地址,才可以运行。
CPU没有数据结构的概念,只有地址和字节的概念。
读哪个位置的多少字节,把多少字节写到哪个位置,调用哪个位置的函数。
位置,就是内存地址。字节,就是内存的内容或大小。
所以,实际上汇编是远比C简单的(汗)。
汇编之所以难,在于汇编码的信息含量太低,同样的功能下代码冗长,可读性很差,所以才显得难。
需要在连接时转化为内存地址的函数和变量,有这么几类:
1,函数,
不管是全局函数,静态函数,还是成员函数,都属于代码。都要存放在目标文件的代码段,即以.text命名的节。
Linux的可执行文件,elf格式
(Linux上,目标文件、动态库、可执行文件都是elf格式)
在编译时,并不知道这些函数的具体地址。
因为编译的文件只是其中一个.o文件,能确定的只是函数在这个.o文件里的位置。
如果函数调用了其他文件里的函数,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