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系统移植的相关知识,在学习和调试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也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总是对于我们的开发结果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纠其原因,主要对于我们的开发环境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有时候几个简单的命令就可以完成非常复杂的功能,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如果没有去追问,只是机械地完成,并且看到实验效果,这样做其实并没有真正的掌握系统移植的本质。
在做每一个步骤的时候, 首先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然后再问问自己正在做什么? 搞明白这几个问题,我觉得就差不多了,以后不管更换什么平台,什么芯片,什么开发环境,你都不会迷糊,很快就会上手。对于嵌入式的学习方法,我个人方法就是:从宏观上把握(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微观上研究(解决正在做什么的问题),下面以自己学习的arm-cortex_a8开发板为目标,介绍下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
嵌入式Linux系统移植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
一、搭建交叉开发环境
二、bootloader的选择和移植
三、kernel的配置、编译、和移植
四、根文件系统的制作
第一部分:搭建交叉开发环境
先介绍第一分部的内容:搭建交叉开发环境,首先必须得思考两个问题,什么是交叉环境? 为什么需要搭建交叉环境?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在嵌入式开发中,交叉开发是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开发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搭建环境,第一步不能完成,后面的步骤从无谈起,这里所说的交叉开发环境主要指的是:在开发主机上(通常是我的pc机)开发出能够在目标机(通常是我们的开发板)上运行的程序。嵌入式比较特殊的是不能在目标机上开发程序(狭义上来说),因为对于一个原始的开发板,在没有任何程序的情况下它根本都跑不起来,为了让它能够跑起来,我们还必须要借助pc机进行烧录程序等相关工作,开发板才能跑起来,这里的pc机就是我们说的开发主机,想想如果没有开发主机,我们的目标机基本上就是无法开发,这也就是电子行业的一句名言:搞电子,说白了,就是玩电脑!
然后回答第二个问题,为什么需要交叉开发环境?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原因 1: 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资源有很多限制,比如cpu主频相对较低,内存容量较小等,想想让几百MHZ主频的MCU去编译一个Linux kernel会让我们等的不耐烦,相对来说,pc机的速度更快,硬件资源更加丰富,因此利用pc机进行开发会提高开发效率。
原因2: 嵌入式系统MCU体系结构和指令集不同,因此需要安装交叉编译工具进行编译,这样编译的目标程序才能够在相应的平台上比如:ARM、MIPS、 POWEPC上正常运行。
交叉开发环境的硬件组成主要由以下几大部分 :
1.开发主机
2.目标机(开发板)
3.二者的链接介质,常用的主要有3种方式:(1)串口线 (2)USB线 (3)网线
对应的硬件介质,还必须要有相应的软件“介质”支持:
1.对于串口,通常用的有串口调试助手,putty工具等,工具很多,功能都差不多,会用一两款就可以;
2.对于USB线,当然必须要有USB的驱动才可以,一般芯片公司会提供,比如对于三星的芯片,USB下载主要由DNW软件来完成;
3.对于网线,则必须要有网络协议支持才可以, 常用的服务主要两个
第一:tftp服务:
主要用于实现文件的下载,比如开发调试的过程中,主要用tftp把要测试的bootloader、kernel和文件系统直接下载到内存中运行,而不需要预先烧录到Flash芯片中,一方面,在测试的过程中,往往需要频繁的下载,如果每次把这些要测试的文件都烧录到Flash中然后再运行也可以,但是缺点是:过程比较麻烦,而且Flash的擦写次数是有限的;另外一方面:测试的目的就是把这些目标文件加载到内存中直接运行就可以了,而tftp就刚好能够实现这样的功能,因此,更没有必要把这些文件都烧录到Flash中去。
第二: nfs服务:
主要用于实现网络文件的挂载,实际上是实现网络文件的共享,在开发的过程中,通常在系统移植的最后一步会制作文件系统,那么这是可以把制作好的文件系统放置在我们开发主机PC的相应位置,开发板通过nfs服务进行挂载,从而测试我们制作的文件系统是否正确,在整个过程中并不需要把文件系统烧录到Flash中去,而且挂载是自动进行挂载的,bootload启动后,kernel运行起来后会根据我们设置的启动参数进行自动挂载,因此,对于开发测试来讲,这种方式非常的方便,能够提高开发效率。
另外,还有一个名字叫 samba 的服务也比较重要,主要用于文件的共享,这里说的共享和nfs的文件共享不是同一个概念,nfs的共享是实现网络文件的共享,而samba实现的是开发主机上 Windows主机和Linux虚拟机之间的文件共享,是一种跨平台的文件共享 ,方便的实现文件的传输。
以上这几种开发的工具在嵌入式开发中是必备的工具,对于嵌入式开发的效率提高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因此,要对这几个工具熟练使用,这样你的开发效率会提高很多。等测试完成以后,就会把相应的目标文件烧录到Flash中去,也就是等发布产品的时候才做的事情,因此对于开发人员来说,所有的工作永远是测试。
通过前面的工作,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交叉开发环境的硬件部分和一部分软件,最后还缺少交叉编译器,读者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要用交叉编译器?前面已经讲过,交叉开发环境必然会用到交叉编译工具,通俗地讲就是在一种平台上编译出能运行在体系结构不同的另一种平台上的程序,开发主机PC平台(X86 CPU)上编译出能运行在以ARM为内核的CPU平台上的程序,编译得到的程序在X86 CPU平台上是不能运行的,必须放到ARM CPU平台上才能运行,虽然两个平台用的都是Linux系统。相对于交叉编译,平常做的编译叫本地编译,也就是在当前平台编译,编译得到的程序也是在本地执行。用来编译这种跨平台程序的编译器就叫交叉编译器,相对来说,用来做本地编译的工具就叫本地编译器。所以要生成在目标机上运行的程序,必须要用交叉编译工具链来完成。
这里又有一个问题,不就是一个交叉编译工具吗?为什么又叫交叉工具链呢?原因很简单,程序不能光编译一下就可以运行,还得进行汇编和链接等过程,同时还需要进行调试,对于一个很大工程,还需要进行工程管理等等,所以,这里 说的交叉编译工具是一个由 编译器、连接器和解释器 组成的综合开发环境,交叉编译工具链主要由binutils(主要包括汇编程序as和链接程序ld)、gcc(为GNU系统提供C编译器)和glibc(一些基本的C函数和其他函数的定义) 3个部分组成。有时为了减小libc库的大小,也可以用别的 c 库来代替 glibc,例如 uClibc、dietlibc 和 newlib。
那么,如何得到一个交叉工具链呢?是从网上下载一个“程序”然后安装就可以使用了吗?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交叉工具链顾名思义就是在PC机上编译出能够在我们目标开发平台比如ARM上运行的程序,这里就又有一个问题了,我们的ARM处理器型号非常多,难道有专门针对我们某一款的交叉工具链吗?若果有的话,可以想一想,这么多处理器平台,每个平台专门定制一个交叉工具链放在网络上,然后供大家去下载,想想可能需要找很久才能找到适合你的编译器,显然这种做法不太合理,且浪费资源!因此,要得到一个交叉工具链,就像我们移植一个Linux内核一样,我们只关心我们需要的东西,编译我们需要的东西在我们的平台上运行,不需要的东西我们不选择不编译,所以,交叉工具链的制作方法和系统移植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也就是说,交叉开发工具是一个支持很多平台的工具集的集合(类似于Linux源码),然后我们只需从这些工具集中找出跟我们平台相关的工具就行了,那么如何才能找到跟我们的平台相关的工具,这就是涉及到一个如何制作交叉工具链的问题了。
通常构建交叉工具链有如下三种方法:
方法一 : 分步编译和安装交叉编译工具链所需要的库和源代码,最终生成交叉编译工具链。该方法相对比较困难,适合想深入学习构建交叉工具链的读者。如果只是想使用交叉工具链,建议使用下列的方法二构建交叉工具链。
方法二: 通过Crosstool-ng脚本工具来实现一次编译,生成交叉编译工具链,该方法相对于方法一要简单许多,并且出错的机会也非常少,建议大多数情况下使用该方法构建交叉编译工具链。
方法三 : 直接通过网上下载已经制作好的交叉编译工具链。该方法的优点不用多说,当然是简单省事,但与此同时该方法有一定的弊端就是局限性太大,因为毕竟是别人构建好的,也就是固定的,没有灵活性,所以构建所用的库以及编译器的版本也许并不适合你要编译的程序,同时也许会在使用时出现许多莫名其妙的错误,建议读者慎用此方法。
crosstool-ng是一个脚本工具,可以制作出适合不同平台的交叉编译工具链,在进行制作之前要安装一下软件:
$ sudo apt-get install g++ libncurses5-dev bison flex texinfo automake libtool patch gcj cvs cvsd gawk
crosstool脚本工具可以在http://ymorin.is-a-geek.org/projects/crosstool下载到本地,然后解压,接下来就是进行安装配置了,这个配置优点类似内核的配置。主要的过程有以下几点:
1. 设定源码包路径和交叉编译器的安装路径
2. 修改交叉编译器针对的构架
3. 增加编译时的并行进程数,以增加运行效率,加快编译,因为这个编译会比较慢。
4. 关闭JAVA编译器 ,减少编译时间
5. 编译
6. 添加环境变量
7. 刷新环境变量。
8. 测试交叉工具链
到此,嵌入式Linux系统移植四大部分的第一部分工作全部完成,接下来可以进行后续的开发了。
第二部分:bootloader的选择和移植
01 Boot Loader 概念
就是在 *** 作系统内核运行之前运行的一段小程序。通过这段小程序,我们可以初始化硬件设备、建立内存空间的映射图,从而将系统的软硬件环境带到一个合适的状态,以便为最终调用 *** 作系统内核准备好正确的环境,他就是所谓的引导加载程序(Boot Loader)。
02 为什么系统移植之前要先移植BootLoader?
BootLoader的任务是引导 *** 作系统,所谓引导 *** 作系统,就是启动内核,让内核运行就是把内核加载到内存RAM中去运行,那先问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谁把内核搬到内存中去运行?第二个问题:我们说的内存是SDRAM,大家都知道,这种内存和SRAM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SRAM只要系统上电就可以运行,而SDRAM需要软件进行初始化才能运行,那么在把内核搬运到内存运行之前必须要先初始化内存吧,那么内存是由谁来初始化的呢?其实这两件事情都是由bootloader来干的,目的是为内核的运行准备好软硬件环境,没有bootloadr我们的系统当然不能跑起来。
03 bootloader的分类
首先更正一个错误的说法,很多人说bootloader就是U-boot,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确切来说是u-boot是bootloader的一种。也就是说bootloader具有很多种类,
由上图可以看出,不同的bootloader具有不同的使用范围,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有一个叫U-Boot的bootloader,是一个通用的引导程序,而且同时支持X86、ARM和PowerPC等多种处理器架构。U-Boot,全称 Universal Boot Loader,是遵循GPL条款的开放源码项目,是由德国DENX小组开发的用于多种嵌入式CPU的bootloader程序,对于Linux的开发,德国的u-boot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是开源的。
u-boot具有以下特点:
① 开放源码;
② 支持多种嵌入式 *** 作系统内核,如Linux、NetBSD, VxWorks, QNX, RTEMS, ARTOS, LynxOS;
③ 支持多个处理器系列,如PowerPC、ARM、x86、MIPS、XScale;
④ 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⑤ 高度灵活的功能设置,适合U-Boot调试、 *** 作系统不同引导要求、产品发布等;
⑥ 丰富的设备驱动源码,如串口、以太网、SDRAM、FLASH、LCD、NVRAM、EEPROM、RTC、键盘等;
⑦ 较为丰富的开发调试文档与强大的网络技术支持;
其实,把u-boot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小型的 *** 作系统。
04 u-boot的目录结构
* board 目标板相关文件,主要包含SDRAM、FLASH驱动;
* common 独立于处理器体系结构的通用代码,如内存大小探测与故障检测;
* cpu 与处理器相关的文件。如mpc8xx子目录下含串口、网口、LCD驱动及中断初始化等文件;
* driver 通用设备驱动,如CFI FLASH驱动(目前对INTEL FLASH支持较好)
* doc U-Boot的说明文档;
* examples可在U-Boot下运行的示例程序;如hello_world.c,timer.c;
* include U-Boot头文件;尤其configs子目录下与目标板相关的配置头文件是移植过程中经常要修改的文件;
* lib_xxx 处理器体系相关的文件,如lib_ppc, lib_arm目录分别包含与PowerPC、ARM体系结构相关的文件;
* net 与网络功能相关的文件目录,如bootp,nfs,tftp;
* post 上电自检文件目录。尚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 rtc RTC驱动程序;
* tools 用于创建U-Boot S-RECORD和BIN镜像文件的工具;
05 u-boot的工作模式
U-Boot的工作模式有 启动加载模式和下载模式 。启动加载模式是Bootloader的正常工作模式,嵌入式产品发布时,Bootloader必须工作在这种模式下,Bootloader将嵌入式 *** 作系统从FLASH中加载到SDRAM中运行,整个过程是自动的。 下载模式 就是Bootloader通过某些通信手段将内核映像或根文件系统映像等从PC机中下载到目标板的SDRAM中运行,用户可以利用Bootloader提供的一些令接口来完成自己想要的 *** 作,这种模式主要用于测试和开发。
06 u-boot的启动过程
大多数BootLoader都分为stage1和stage2两大部分,U-boot也不例外。依赖于cpu体系结构的代码(如设备初始化代码等)通常都放在stage1且可以用汇编语言来实现,而stage2则通常用C语言来实现,这样可以实现复杂的功能,而且有更好的可读性和移植性。
1、 stage1(start.s代码结构)
U-boot的stage1代码通常放在start.s文件中,它用汇编语言写成,其主要代码部分如下:
(1) 定义入口。由于一个可执行的image必须有一个入口点,并且只能有一个全局入口,通常这个入口放在rom(Flash)的0x0地址,因此,必须通知编译器以使其知道这个入口,该工作可通过修改连接器脚本来完成。
(2)设置异常向量(exception vector)。
(3)设置CPU的速度、时钟频率及中断控制寄存器。
(4)初始化内存控制器 。
(5)将rom中的程序复制到ram中。
(6)初始化堆栈 。
(7)转到ram中执行,该工作可使用指令ldrpc来完成。
2、 stage2(C语言代码部分)
lib_arm/board.c中的start armboot是C语言开始的函数,也是整个启动代码中C语言的主函数,同时还是整个u-boot(armboot)的主函数,该函数主要完成如下 *** 作:
(1)调用一系列的初始化函数。
(2)初始化flash设备。
(3)初始化系统内存分配函数。
(4)如果目标系统拥有nand设备,则初始化nand设备。
(5)如果目标系统有显示设备,则初始化该类设备。
(6)初始化相关网络设备,填写ip,c地址等。
(7)进入命令循环(即整个boot的工作循环),接受用户从串口输入的命令,然后进行相应的工作。
07 基于cortex-a8的s5pc100bootloader启动过程分析
s5pc100支持两种启动方式,分别为USB启动方式和NandFlash启动方式:
1. S5PC100 USB启动过程
[1] A8 reset, 执行iROM中的程序
[2] iROM中的程序根据S5PC100的配置管脚(SW1开关4,拨到4对面),判断从哪里启动(USB)
[3] iROM中的程序会初始化USB,然后等待PC机下载程序
[4] 利用DNW程序,从PC机下载SDRAM的初始化程序到iRAM中运行,初始化SDRAM
[5] SDRAM初始化完毕,iROM中的程序继续接管A8, 然后等待PC下载程序(BootLoader)
[6] PC利用DNW下载BootLoader到SDRAM
[7] 在SDRAM中运行BootLoader
2. S5PC100 Nandflash启动过程
[1] A8 reset, 执行IROM中的程序
[2] iROM中的程序根据S5PC100的配置管脚(SW1开关4,拨到靠4那边),判断从哪里启动(Nandflash)
[3] iROM中的程序驱动Nandflash
[4] iROM中的程序会拷贝Nandflash前16k到iRAM
[5] 前16k的程序(BootLoader前半部分)初始化SDRAM,然后拷贝完整的BootLoader到SDRAM并运行
[6] BootLoader拷贝内核到SDRAM,并运行它
[7] 内核运行起来后,挂载rootfs,并且运行系统初始化脚本
08 u-boot移植(基于cortex_a8的s5pc100为例)
1.建立自己的平台
(1).下载源码包2010.03版本,比较稳定
(2).解压后添加我们自己的平台信息,以smdkc100为参考版,移植自己s5pc100的开发板
(3).修改相应目录的文件名,和相应目录的Makefile,指定交叉工具链。
(4).编译
(5).针对我们的平台进行相应的移植,主要包括修改SDRAM的运行地址,从0x20000000
(6).“开关”相应的宏定义
(7).添加Nand和网卡的驱动代码
(8).优化go命令
(9).重新编译 make distclean(彻底删除中间文件和配置文件) make s5pc100_config(配置我们的开发板) make(编译出我们的u-boot.bin镜像文件)
(10).设置环境变量,即启动参数,把编译好的u-boot下载到内存中运行,过程如下:
1. 配置开发板网络
ip地址配置:
$setenv ipaddr 192.168.0.6 配置ip地址到内存的环境变量
$saveenv 保存环境变量的值到nandflash的参数区
网络测试:
在开发开发板上ping虚拟机:
$ ping 192.168.0.157(虚拟机的ip地址)
如果网络测试失败,从下面几个方面检查网络:
1. 网线连接好
2. 开发板和虚拟机的ip地址是否配置在同一个网段
3. 虚拟机网络一定要采用桥接(VM--Setting-->option)
4. 连接开发板时,虚拟机需要设置成 静态ip地址
2. 在开发板上,配置tftp服务器(虚拟机)的ip地址
$setenv serverip 192.168.0.157(虚拟机的ip地址)
$saveenv
3. 拷贝u-boot.bin到/tftpboot(虚拟机上的目录)
4. 通过tftp下载u-boot.bin到开发板内存
$ tftp 20008000(内存地址即可) u-boot.bin(要下载的文件名)
如果上面的命令无法正常下载:
1. serverip配置是否正确
2. tftp服务启动失败,重启tftp服务
#sudo service tftpd-hpa restart
5. 烧写u-boot.bin到nandflash的0地址
$nand erase 0(起始地址) 40000(大小) 擦出nandflash 0 - 256k的区域
$nand write 20008000((缓存u-boot.bin的内存地址) 0(nandflash上u-boot的位置) 40000(烧写大小)
6. 切换开发板的启动方式到nandflash
1. 关闭开发板
2. 把SW1的开关4拨到4的那边
3. 启动开发板,它就从nandflash启动
如果是VM1 可以作一个XP共享
2 可以在linux作一个samba服务
在物理机上运行中打//(linuxIP)就能上传
法子
1 Samba 简介
Samba(SMB是其缩写) 是一个网络服务器,用于Linux和Windows共享文件之用;Samba 即可以用于Windows和Linux之间的共享文件,也一样用于Linux和Linux之间的共享文件;不过对于Linux和Linux之间共享文件有更好的网络文件系统NFS,NFS也是需要架设服务器的;
大家知道在Windows 网络中的每台机器即可以是文件共享的服务器,也可以同是客户机;Samba 也一样能行,比如一台Linux的机器,如果架了Samba Server 后,它能充当共享服务器,同时也能做为客户机来访问其它网络中的Windows共享文件系统,或其它Linux的Sabmba 服务器;
我们在Windows网络中,看到共享文件功能知道,我们直接就可以把共享文件夹当做本地硬盘来使用。在Linux的中,就是通过Samba的向网络中的机器提供共享文件系统,也可以把网络中其它机器的共享挂载在本地机上使用;这在一定意义上说和FTP是不一样的。
Samba 用的netbios协议,如果您用Samba 不成功,
Linux与Windows 、Linux 和 Linux
2 Samba 功能和应用范围
Samba 应该范围主要是Windows和Linux 系统共存的网络中使用;如果一个网络环境都是Linux或Unix类的系统,没有必要用Samba,应该用NFS更好一点;
那Samba 能为我们提供点什么服务呢?主要是共享文件和共享打印机;
3 Samba 两个服务器相关启动程序、客户端及服务器配置文件等;
3.1 Samba 有两个服务器,一个是smb,另一个是nmb;
smb 是Samba 的主要启动服务器,让其它机器能知道此机器共享了什么;如果不打开nmb服务器的话,只能通过IP来访问,比如在Windows的IE浏览器上打入下面的一条来访问;
\\192.168.1.5\共享目录
\\192.168.1.5\opt
而nmb是解析用的,解析了什么呢?就是把这台Linux机器所共享的工作组及在此工作组下的netbios name解析出来;
一般的情况下,在RPM包的系统,如果是用RPM包安装的Samba ,一般可以通过如下的方式来启动Samba服务器;
[root@localhost ~]# /etc/init.d/smb start
启动 SMB 服务: [ 确定 ]
启动 NMB 服务: [ 确定 ]
如果停止呢?就在smb后面加stop ;重启就是restart
[root@localhost ~]# /etc/init.d/smb stop
[root@localhost ~]# /etc/init.d/smb restart
对于所有系统来说,通用的办法就是直接运行smb 和nmb;当然您要知道smb和nmb所在的目录才行;如果是自己编译的Samba ,您应该知道您把Samba放在哪里了;
[root@localhost ~]# /usr/sbin/smbd
[root@localhost ~]# /usr/sbin/nmbd
查看服务器是否运行起来了,则用下面的命令;
[root@localhost ~]# pgrep smbd
[root@localhost ~]# pgrep nmbd
关掉Samba服务器,也可以用下面的办法,大多是通用的;要root权限来执行;
[root@localhost ~]# pkill smbd
[root@localhost ~]# pkill nmbd
3.2 查看Samba 服务器的端口及防火墙;
查看这个有何用呢?有时你的防火墙可能会把smbd服务器的端口封掉,所以我们应该smbd服务器所占用的端口;下面查看中,我们知道smbd所占用的端口是139和445 ;
[root@localhost ~]# netstat -tlnp |grep smb
tcp 0 0 0.0.0.0:139 0.0.0.0:* LISTEN 10639/smbd
tcp 0 0 0.0.0.0:445 0.0.0.0:* LISTEN 10639/smbd
如果您有防火墙,一定要把这两个端口打开。如果不知道怎么打开。可能你和我一样是新手,还是把防火墙规则清掉也行;
[root@localhost ~]# iptables -F
或
[root@localhost ~]# /sbin/iptables -F
3.3、查看Samba 服务器的配置文件;
如果我们是用Linux发行版自带的Samba软件包,一般情况下Samba服务器的配置文件都位于/etc/samba目录中,服务器的主配置文件是smb.conf;也有有户配置文件 smbpasswd、smbusers和lmhosts等(最好您查看一下这些文件的内容);还有一个文件是secrets.tdb,这个文件是Samba 服务器启动手自动生成的;我们慢慢根据教程的进度来适当地增加这些文件的说明吧;一下子都说出来,感觉内容太多;所以只能一点一点的来了;
3.4、Samba 在Linux 中的一些工具(服务器端和客户端);
smbcacls smbcontrol smbencrypt smbmount smbprint smbstatus smbtree
smbclient smbcquotas smbmnt smbpasswd smbspool smbtar smbumount
smbd nmbd mount
其中服务器端的是smbd、nmbd、smbpasswd ;其它的大多是客户端;这些并不是都需要一定要精通的,但至少得会用几个;比如smbmount(也就是mount 加参数的用法),还用smbclient等;
3.5 在Linux 中的常用工具mount(smbmount)和smbclient;Windows查看Linux共享的方法 ;
3.5.1 在Linux系统中查看网络中Windows共享文件及Linux中的Samba共享文件;
一般的情况下,我们要用到smbclient;常用的用法也无非是下面的;
[root@localhost ~]# smbclient -L //ip地址或计算机名
smbclient 是Samba 的Linux 客户端,在Linux机器上用来查看服务器上的共享资源,也可以象FTP一样,用户可以登录Samba服务器,也可以上传put和下载get文件,遗憾的是对中文支持并不友好;
查看服务器上的资源;
smbclient -L //IP [-U 用户名]
如果您的Samba服务器配置为user模式,就要加 “-U 用户名“,如果是share模式,省略也可;
比如:
[root@localhost ~]# smbclient -L //192.168.1.3 -U sir01
Password: 请输入用户sir01的密码
如果您是用share模式,就可以不必理会用户和密码,直接用;
[root@localhost ~]# smbclient -L //192.168.1.3
Password: 直接按回车
登录用户身份Samba服务器共享
以用户身份登录共享后,能象FTP用户一样,下传和下载文件;用put表示上传,用get表示下载;
smbclient //IP地址/共享文件夹 -U 用户
说明:IP地址大家都知道,你不知道自己的IP地址,可以用/sbin/ifconfig 来查看; 共享文件夹是我们在smb.conf中定义的[共享文件夹],比如[sir01]。-U 用户名表示Samba 的用户;
比如:
[root@localhost ~]# smbclient //192.168.1.3/sir01 -U sir01
Password:
Domain=[LINUXSIR] OS=[Unix] Server=[Samba 3.0.21b-2]
smb: \>ls
说明:登录到Samba服务器上,就可以用smbclient的一些指令,可以象用FTP指令一样上传和下载文件;
smbclient 命令说明
命令 说明
?或help [command] 提供关于帮助或某个命令的帮助
![shell command] 执行所用的SHELL命令,或让用户进入 SHELL提示符
cd [目录] 切换到服务器端的指定目录,如未指定,则 smbclient 返回当前本地目录
lcd [目录] 切换到客户端指定的目录;
dir 或ls 列出当前目录下的文件;
exit 或quit 退出smbclient
get file1 file2从服务器上下载file1,并以文件名file2存在本地机上;如果不想改名,可以把file2省略
mget file1 file2 file3 filen 从服务器上下载多个文件;
md或mkdir 目录在服务器上创建目录
rd或rmdir 目录删除服务器上的目录
put file1 [file2] 向服务器上传一个文件file1,传到服务器上改名为file2;
mput file1 file2 filen 向服务器上传多个文件
3.5.2 在Windows中访问Linux Samba服务器共享文件的办法;
这个简单吧,在网上领居,查看工作组就能看得到,或者在浏览器上输入如下的
\\ip地址或计算机名
这样就能看到这个机器上有什么共享的了,点鼠标 *** 作完成;如果访问不了,不要忘记把Linux的防火墙规划清掉,或让相应的端口通过;
3.5.3 在Linux中smbfs文件系统的挂载;
mount 的用法,加载网络中的共享文件夹到本地机;mount就是用于挂载文件系统的,SMB做为网络文件系统的一种,也能用mount挂载;smbmount说到底也是用mount的一个变种;
mount 挂载smbfs的用法;
mount -t smbfs -o codepage=cp936,username=用户名,password=密码 , -l //ip地址/共享文件夹名 挂载点
或
mount -t smbfs -o codepage=cp936,username=用户名,password=密码 , -l //计算机名/共享文件夹名 挂载点
或
mount -t smbfs -o codepage=cp936 //ip地址或计算机名/共享文件夹名 挂载点
smbmount的用法:
smbmount -o username=用户名,password=密码 , -l //ip地址或计算机名/共享文件夹名 挂载点
smbmount //ip地址或计算机名/共享文件夹名 挂载点
说明:
如果您的服务器是以share共享的,则无需用户名和密码就能挂载,如果出现要密码的提示,直接回车就行;您也可以用smbmount 来挂载,这样就无需用mount -t smbfs来指定文件系统的类型了;
对于挂载点,我们要自己建立一个文件夹,比如我们可以建在/opt/smbhd,这由您说的算吧;
在mount的命令中,我们发现有这样的一个参数codepage=cp936,这是服务器端文件系统的编码的指定,cp936 就是简体中文,当然您可以用utf8等,尝试一下吧。
如果您挂载了远程的smbfs文件系统出现的是简体中文乱码,就要考虑挂载时要指定编码了;
4、由最简单的一个例子说起,匿名用户可读可写的实现;
第一步: 更改smb.conf
我们来实现一个最简单的功能,让所有用户可以读写一个Samba 服务器共享的一个文件夹;我们要改动一下smb.conf ;首先您要备份一下smb.conf文件;
[root@localhost ~]# cd /etc/samba
[root@localhost samba]# mv smb.conf smb.confBAK
然后我们来重新创建一个smb.conf文件;
[root@localhost samba]#touch smb.conf
然后我们把下面这段写入smb.conf中;
[global]
workgroup = LinuxSir
netbios name = LinuxSir05
server string = Linux Samba Server TestServer
security = share
[linuxsir]
path = /opt/linuxsir
writeable = yes
browseable = yes
guest ok = yes
注解:
[global]这段是全局配置,是必段写的。其中有如下的几行;
workgroup 就是Windows中显示的工作组;在这里我设置的是LINUXSIR (用大写);
netbios name 就是在Windows中显示出来的计算机名;
server string 就是Samba服务器说明,可以自己来定义;这个不是什么重要的;
security 这是验证和登录方式,这里我们用了share ;验证方式有好多种,这是其中一种;另外一种常用的是user的验证方式;如果用share呢,就是不用设置用户和密码了;
[linuxsir] 这个在Windows中显示出来是共享的目录;
path = 可以设置要共享的目录放在哪里;
writeable 是否可写,这里我设置为可写;
browseable 是否可以浏览,可以;可以浏览意味着,我们在工作组下能看到共享文件夹。如果您不想显示出来,那就设置为 browseable=no
guest ok 匿名用户以guest身份是登录;
第二步:建立相应目录并授权;
[root@localhost ~]# mkdir -p /opt/linuxsir
[root@localhost ~]# id nobody
uid=99(nobody) gid=99(nobody) groups=99(nobody)
[root@localhost ~]# chown -R nobody:nobody /opt/linuxsir
注释:关于授权nobody,我们先用id命令查看了nobody用户的信息,发现他的用户组也是nobody,我们要以这个为准。有些系统nobody用户组并非是nobody ;
第三步:启动smbd和nmbd服务器;
[root@localhost ~]# smbd
[root@localhost ~]# nmbd
第四步:查看smbd进程,确认Samba 服务器是否运行起来了;
[root@localhost ~]# pgrep smbd
13564
13568
第五步:访问Samba 服务器的共享;
在Linux 中您可以用下面的命令来访问;
[root@localhost ~]# smbclient -L //LinuxSir05
Password: 注:直接按回车
在Windows中,您可以用下面的办法来访问;
\\LinuxSir05\
5、复杂一点的用户共享模型(适合10人左右的小型企业);
比如一个公司有五个部门,分别是linuxsir,sir01,sir02,sir03,sir04。我们想为这家公司设计一个比较安全的共享文件模型。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网络磁盘,sir01到sir04还有共用的网络硬盘;所有用户(包括匿名用户)有一个共享资料库,此库为了安全是只读的;所有的用户(包括匿名用户)要有一个临时文件终转的文件夹... ....
5.1 共享权限设计实现的功能;
1)linuxsir部门具有管理所有SMB空间的权限;
2)sir01到sir04拥有自己的空间,并且除了自身及linuxsir有权限以外,对其它用户具有绝对隐私性;
3)linuxsir01到linuxsir04拥有一个共同的读写权限的空间;
4) 所有用户(包括匿名用户)有一个有读权限的空间,用于资料库,所以不要求写入数据。
5)sir01到sir04还有一个共同的空间,对sir01到sir04的用户来说是隐私的,不能让其它用户来访问。
6) 还要有一个空间,让所有用户可以写入,能删除等功能,在权限上无限制 ,用于公司所有用户的临时文档终转等;
5.2 在服务器上创建相应的目录;
[root@localhost ~]# mkdir -p /opt/linuxsir
[root@localhost ~]# cd /opt/linuxsir
[root@localhost linuxsir]# mkdir sir01 sir02 sir03 sir04 sirshare sir0104rw sirallrw
[root@localhost linuxsir]# ls
sir01 sir0104rw sir02 sir03 sir04 sirallrw sirshare
注:功用如下:
/opt/linuxsir 这是管理员目录,负责管理其下所有目录;
/opt/linuxsir/sir01 是sir01的家目录,用于私用,除了用户本身和linuxsir以外其它用户都是不可读不可写;
/opt/linuxsir/sir02 是sir02的家目录,用于私用,除了用户本身和linuxsir以外其它用户都是不可读不可写;
/opt/linuxsir/sir03 是sir03的家目录,用于私用,除了用户本身和linuxsir以外其它用户都是不可读不可写;
/opt/linuxsir/sir04 是sir04的家目录,用于私用,除了用户本身和linuxsir以外其它用户都是不可读不可写;
/opt/linuxsir/sirshare 所用用户(除了linuxsir有权限写入外)只读目录
/opt/linuxsir/sir0104rw 是用于sir01到sir04用户可读可写共用目录,但匿名用户不能读写;
/opt/linuxsir/sirallrw 用于所有用户(包括匿名用户)的可读可写;
5.3 添加用户用户组,设置相应目录家目录的权限;
5.3.1 添加用户组;
[root@localhost ~]# /usr/sbin/groupadd linuxsir
[root@localhost ~]# /usr/sbin/groupadd sir01
[root@localhost ~]# /usr/sbin/groupadd sir02
[root@localhost ~]# /usr/sbin/groupadd sir03
[root@localhost ~]# /usr/sbin/groupadd sir04
[root@localhost ~]# /usr/sbin/groupadd sir0104
5.3.2 添加用户;
[root@cuc03 ~]# adduser -g sir01 -G sir0104 -d /opt/linuxsir/sir01 -s /sbin/nologin sir01
[root@cuc03 ~]# adduser -g sir02 -G sir0104 -d /opt/linuxsir/sir02 -s /sbin/nologin sir02
[root@cuc03 ~]# adduser -g sir03 -G sir0104 -d /opt/linuxsir/sir03 -s /sbin/nologin sir03
[root@cuc03 ~]# adduser -g sir04 -G sir0104 -d /opt/linuxsir/sir04 -s /sbin/nologin sir04
[root@cuc03 ~]# adduser -g linuxsir -d /opt/linuxsir -G linuxsir,sir01,sir02,sir03,sir04,sir0104 -d /opt/linuxsir -s /sbin/nologin linuxsir
为什么这样添加用户?请参考:
《Linux 文件和目录的属性》
《Linux 用户管理工具介绍》
当然我们还得学会查看用户信息的工具用法,比如 用finger和id来查看用户信息,主要是看用户是否添加正确;比如;请参考《Linux 用户(User)查询篇》
[root@localhost ~]# id linuxsir
[root@localhost ~]# finger linuxsir
5.3.3 添加samba用户,并设置密码;
我们用的方法是先添加用户,但添加的这些用户都是虚拟用户,因为这些用户是不能通过SHELL登录系统的;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系统用户密码和Samba用户的密码是不同的。如果您设置了系统用户能登入SHELL,可以设置用户的Samba密码和系统用户通过SHELL登录的密码不同。
我们通过smbpasswd 来添加Samba用户,并设置密码。原理是通过读取/etc/passwd文件中存在的用户名。
[root@localhost sir01]# smbpasswd -a linuxsir
New SMB password: 注:在这里添加Samba用户linuxsir的密码;
Retype new SMB password: 注:再输入一次;
用同样的方法来添加 sir01、sir02、sir03、sir04的密码;
5.3.4 配置相关目录的权限和归属;
[root@cuc03 ~]# chmod 755 /opt/linux
[root@cuc03 ~]# chown linuxsir:linuxsir /opt/linuxsir
[root@cuc03 ~]# cd /opt/linuxsir
[root@cuc03 ~]# chmod 2770 sir0*
[root@cuc03 ~]# chown sir01.linuxsir sir01
[root@cuc03 ~]# chown sir02.linuxsir sir02
[root@cuc03 ~]# chown sir03.linuxsir sir03
[root@cuc03 ~]# chown sir04.linuxsir sir04
[root@cuc03 ~]# chown linuxsir.sir0104 sir0104rw
[root@cuc03 ~]# chown linuxsir.linuxsir sirshare
[root@cuc03 ~]# chmod 755 sirshare
[root@cuc03 ~]# chown linuxsir:linuxsir sirallrw
[root@cuc03 ~]# chmod 3777 sirallrw
5.4 修改Samba配置文件 smb.conf;
配置文件如下,修改/etc/samba/smb.conf后,不要忘记重启smbd和nmbd服务器;
[global]
workgroup = LINUXSIR
netbios name = LinuxSir
server string = Linux Samba Test Server
security = share
[linuxsir]
comment = linuxsiradmin
path = /opt/linuxsir/
create mask = 0664
#create mask是用户创建文件时的权限掩码;对用户来可读可写,对用户组可读可写,对其它用户可读;
directory mask = 0775
#directory mask 是用来设置用户创建目录时的权限掩码,意思是对于用户和用户组可读可写,对其它用户可读可执行
writeable = yes
valid users = linuxsir
browseable = yes
[sirshare]
path = /opt/linuxsir/sirshare
writeable = yes
browseable = yes
guest ok = yes
[sirallrw]
path = /opt/linuxsir/sirallrw
writeable = yes
browseable = yes
guest ok = yes
[sir0104rw]
comment = sir0104rw
path = /opt/linuxsir/sir0104rw
create mask = 0664
directory mask = 0775
writeable = yes
valid users = linuxsir,@sir0104
#@sir0104是用户组;
browseable = yes
[sir01]
comment = sir01
path = /opt/linuxsir/sir01
create mask = 0664
directory mask = 0775
writeable = yes
valid users = sir01,@linuxsir
browseable = yes
[sir02]
comment = sir02
path = /opt/linuxsir/sir02
create mask = 0664
directory mask = 0775
writeable = yes
valid users = sir02,@linuxsir
browseable = yes
[sir03]
comment = sir03
path = /opt/linuxsir/sir03
create mask = 0664
directory mask = 0775
writeable = yes
valid users = sir03,@linuxsir
browseable = yes
[sir04]
comment = sir04
path = /opt/linuxsir/sir04
create mask = 0664
directory mask = 0775
writeable = yes
valid users = sir04,@linuxsir
browseable = yes
原文网址:https://blog.csdn.net/stocky1234/article/details/84529153
查看原文: http://www.sijitao.net/1557.html
在linux系统管理中,我们有时候需要结束掉某个用户的所有进程。初学者一般会先查询出用户的所有pid,然后一条条kill结束掉,或者写一个脚本。实际上结束的方法有很多,博主这边总结了下面4种方法,以kill用户zhangnq为例。
1. pkill方式
# pkill -u zhangnq
2. killall方式
# killall -u zhangnq
3. ps方式 ps列出zhangnq的pid,然后依次kill掉,比较繁琐。
# ps -ef | grep zhangnq | awk '{ print $2 }' | xargs kill -9
4. pgrep方式 pgrep -u参数查出用户的所有pid,然后依次kill
# pgrep -u zhangnq | xargs kill -9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