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的单进程多线程的程序,要实现每个线程平均分配到多核cpu,主要有2个方法
1:利用linux系统自己的线程切换机制,linux有一个服务叫做irqbalance,这个服务是linux系统自带的,默认会启动,这个服务的作用就是把多线程平均分配到CPU的每个核上面,只要这个服务不停止,多线程分配就可以自己实现。但是要注意,如果线程函数内部的有某个循环,且该循环内没有任何系统调用的话,可能会导致这个线程的CPU时间无法被切换出去。也就是占满CPU现象,此时加个系统调用,例如sleep,线程所占的CPU时间就可以切换出去了。
2:利用pthread库自带的线程亲和性设置函数,来设置线程在某个CPU核心上跑,这个需要在程序内部实现。同时注意不要和进程亲和性设置搞混淆了
int pthread_setaffinity_np(pthread_t thread, size_t cpusetsize,const cpu_set_t *cpuset)
int pthread_getaffinity_np(pthread_t thread, size_t cpusetsize,
cpu_set_t *cpuset)
从函数名以及参数名都很明了,唯一需要点解释下的可能就是cpu_set_t这个结构体了。这个结构体的理解类似于select中的fd_set,可以理解为cpu集,也是通过约定好的宏来进行清除、设置以及判断:
//初始化,设为空
void CPU_ZERO (cpu_set_t *set)
//将某个cpu加入cpu集中
void CPU_SET (int cpu, cpu_set_t *set)
//将某个cpu从cpu集中移出
void CPU_CLR (int cpu, cpu_set_t *set)
//判断某个cpu是否已在cpu集中设置了
int CPU_ISSET (int cpu, const cpu_set_t *set)
现在的技术,还是一个线程只能运行在一个 CPU 上。多核心,必须用多线程/进程来运行才能实现最大化。当然,你可以单个线程不停的在所有的 CPU 上来回跳。但是效率会很低很低。因为 CPU 有寄存器和缓存的问题。如果你切换 CPU 运行,所有的数据都要进行一次传递。非常浪费时钟(在 CPU 上,程序执行不是一个时钟马上就能任意执行一个指令,而是流水线作业,一个指令需要很多个时钟才能处理完,数据存取也都要等)。
这也因为程序原本就都是顺序执行的。你没办法让一个程序的后面的结果可以跳过前面的结果而得出。
当然,现在 CPU 确实有这种技术,叫做乱序执行。也就是当前面的过程还没有计算时,后面的指令先计算。但是这种事情是要靠猜测的,而且这也仅仅是分支预测,依然不能预测某个计算的结果。即便猜的再准确,也有错的时候。奔腾4 最老的版本就有这个问题,流水线太长。计算后发现错了。整条流水线需要清空重新计算。有严重性能问题的奔腾4 CPU ,流水线长度是 31 级。也就是一个程序至少 31 个时钟周期才能从推到流水线后到真正执行。直接浪费了 31 个时钟周期。
所以目前的技术来说,单线程多核新协同计算,技术上不可能实现。
提高性能,就是整理数据处理的算法,把多次重复计算的过程,拆成多条线程分别计算。从而保证 CPU 多核新的效率最大化。每个线程可以共享同一块数据,自己读取自己的数据计算使可以的。不过,这时候就有另外一个问题,数据寻址和传递的性能问题。
单核使用多线程效率不会提高,反而还会增加不必要的线程切换时的资源开销。但是有些情况还是需要多线程的,首先一个是程序中有一个计算量大的功能模块,为了在执行它的同时能够让其他功能模块也得到执行机会,是需要多线程的;还有就是程序有可能部署在多核的系统上,当它部署在多核系统上时,多线程的性能优势会体现出来。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