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开kali linux的终端。创建一个文件并命名为test.c。在终端输入:touch test.c。
2、可以看到已经生成了一个后缀为test.c的源文件。然后用vim工具打开这个文件并编写代码。在终端中输入:vim test.c或者gvim test.c打开这个文件并编写代码。
3、编写完了这个代码。现在开始编译源文件。在终端中输入:gcc test.cgcc是linux自带的c语言编译器。如果是windows则要用ide工具来编译。linux系统一般写C语言用gcc +vim+gdb三个自带的工具就可以了。
4、打完gcc test.c编译完C源文件。然后就可以看见a.out的文件。一般linux系统就默认为a.out为编译完的文件。现在运行a.out文件。在a.out文件的目录下打开终端并输入./a.out就是运行文件了。
5、如果想要编译完的文件名不要用a.out文件。就可以在编译时打入.gcc test.c -o test.out然后就可以看见有一个test.out.文件 了。-o后面跟着的编译生成的文件名。
6、再运行test.out在终端中输入./test.out结果如图。这样在linux系统下编译并运行C语言就完成了。
Linux下图形界面的编译C语言的软件有codeblocks、eclipse-cdt,图形界面的调试器有ddd、Kdbg、Affinic GUI Debugger。但是这些图形界面的软件只是一个外壳,它们还是要调用gcc/gdb的功能,也就是说如果要使用这些软件,你的Linux系统上需要预先安装好gcc和gdb。肯定有了,是gcc,例如:
polly@nowthen:~$ cat test.c#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f(argc == 2) {
printf("command line argument is %s\n", argv[1])
} else if(argc == 1) {
printf("program is %s\n", argv[0])
}
return 0
}
polly@nowthen:~$ gcc -Wall test.c -o liu <----将test.c源文件编译为liu
polly@nowthen:~$ ./liu polly
command line argument is polly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