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linux kernel默认的页面大小是4K,而不是4M或8M

为什么linux kernel默认的页面大小是4K,而不是4M或8M,第1张

太多了,我就做一次搬运工了。相信很多人在看内核内存管理部分的时候,都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物理页面大小选择4K,而不是大一些或者小一些呢? 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关注点不一样。所以这篇文章不是说给出一个固定的答案,更多的只是一篇讨论性的文章。 内核的页面大小首先跟CPU有关,不同的架构支持的页面大小也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肯定支持4K的页面大小。为什么处理器在设计的时候会选择4K,而不是其他,这个只有熟悉CPU历史的人才能给出答案,本人才疏学浅,回答不上来,有兴趣的自己找一找。当然处理器的设计者在考虑页面大小的时候,也不是凭空就选择了这个大小,除了历史因素,肯定综合了考虑了大页面、小页面的优缺点,所以这里主要列出这些优缺点,通过这些比较来发现内核为什么将默认的页面大小选择为4K。 现在更多争论的是大页面还是维持现在的页面4K大小,所以小页面的情况我们就不考虑了,通过比较前两者也可以得出小页面的情况。支持大页面的人通常认为大页面有以下好处: 1、减小page table占用的内存。 假设内存一定的话,页面大小越大,管理页面占用的内存也越小。现在内核中每个页面假设是4K的话,这4K不是全都可用,还有一部分用作struct page(大约是64bytes),如果是2.6.32的话,每个页还有一个page_cgroup(32bytes),也就是说内存大小的2.3%(96/4096)会被内核固定使用。如果页面大小是4M的话,这个比率大约是0.0006%。假设内存时64G的话,页面大小是4K,管理页占用的内存为1.472G,而页面大小是4M,管理页面占用的内存为0.393M。所以页面比较大时,节省的内存比较多。 2、提高TLB的命中率 每次访问内存的时候,都要将虚拟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如果每次都访问页表的话,消耗比较大。因此,通常使用TLB来加速这个过程。但是TLB的可以直接转换的地址范围是有限的(具体就是项数乘以页面大小),一旦出现TLB miss,这时就必须去页表中查找。所以,如果是大页面的话,同样TLB项数的情况下,可以跟踪更大的内存。 3、提高磁盘I/O 我们知道在访问磁盘时,最耗时的 *** 作就是查找写入盘区的起始位置,也就是在磁盘盘片上将读写头置于正确的位置上。所以如果是大页面的话,可以减少写入磁盘的次数。比如要写入4M的缓存,页面大小是4M的话,只需写入1次,而页面大小是4K的话,则需要写入4次。 4、提供缓存利用率 如果是大页面的话,可以减少访问伙伴系统的次数。调用伙伴系统的 *** 作队系统的数据和指令高速缓存有相当的影响。内核越浪费这些资源,这些资源对用户空间进程就越不可用。 除了上面提高的好处,肯定还有的好处,就不一一列举了。那既然有这么好处,而且现在内存越来越大,为什么不更多地采用大页面呢?比如4M? 软件开发中,从来不会有非常完美的方案,都是在优缺点之间找到平衡点。同样,大页面有这样那样的好处,缺点也很明显。 1、最大的问题就是内存浪费,而且这个问题非常严重。比如这时要分配的内存是4M+1byte,这时需要两个页面才能满足分配的需要,这个时候浪费的内存为4M-1byte。如果页面是4K的话,浪费的内存数量为4k-1byte。页面太大,可能导致每个页面都只使用了部分空间,剩余的空间就被浪费了。当然对于数据库这样的系统来说,页面越大会越好,但是内核要考虑到通用的情况,而不是专注于特殊的应用场景。再比如,现在系统都是只分配虚拟地址空间,虚拟地址空间只有在真正被访问的时候,才映射物理页面,而且为了减少物理页面的浪费,对不访问的部分,则不作映射。如果页面太大,在映射很小的部分时,分配的内存会越大,浪费也就越大。系统在运行时,会频繁地请求内存页的 *** 作,这样导致潜在的浪费会非常严重。这样的浪费会完全抵消减小page table的优势。 2、页面太大,会导致大量的内存碎片。因为底层的内存管理是以页面为单位。如果系统运行了很长时间,空闲的内存很多,但是连续的内存块都小于要分配的页面数。这时可以通过移动内存块或者利用swap来获取可用内存,但是会导致分配内存的 *** 作很慢,这种慢会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系统的性能。如果是小页面的话,内存的利用会比较紧凑,分配页面时需要的连续内存块的大小不像大页面那样需要的那么大。 3、如果CPU崩溃,TLB可以访问的内存越大,对系统的影响也越大。这时一把双刃剑,大页面可以提供TLB访问的内存数量,但是CPU崩溃时,会导致很多内存访问要去页表中请求物理地址。 4、兼容性问题。X86处理器支持的页面大小只有4K,所以如果页面过大的话,会导致兼容性问题。 5、如果页面太大,在将内存页换出到swap分区时,需要换出的内存也就越大,会影响性能。 总之,这个页面大小4K是在计算机发展过程中选择的,也是在实践中经过检验的,现在看来这个页面是合适的。

我说下我的结论吧,只供楼主参考:

创建页表是通过函数__create_page_tables来实现的;这里,我们使用的是arm的L1主页表,L1主页表也称为段页表(sectionpage table)L1主页表将4 GB的地址空间分成若干个1MB的段(section),因此L1页表包含4096个页表项(sectionentry).。每个页表项是32 bits(4bytes),因而L1主页表占用4096*4=16k的内存空间。

启动MMU后会重新分配,在start_kernel的paging_init(struct machine_desc *mdesc)这个函数中,这也是分析内核的一个难点了

不能插图啊,望见谅!!!

由于Linux的内核参数信息都存在内存中,因此可以通过命令直接修改,并且修改后直接生效。但是,当系统重新启动后,原来设置的参数值就会丢失,而系统每次启动时都会自动去/etc/sysctl.conf文件中读取内核参数,因此将内核的参数配置写入这个文件中,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首先打开/etc/sysctl.conf文件,查看如下两行的设置值,这里是:

kernel.shmall

=

2097152

kernel.shmmax

=

4294967295

如果系统默认的配置比这里给出的值大,就不要修改原有配置。同时在/etc/sysctl.conf文件最后,添加以下内容:

fs.file-max

=

6553600

kernel.shmmni

=

4096

kernel.sem

=

250

32000

100

128

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

=

1024

65000

net.core.rmem_default

=

4194304

net.core.rmem_max

=

4194304

net.core.wmem_default

=

262144

net.core.wmem_max

=

262144

这里的“fs.file-max

=

6553600”其实是由“fs.file-max

=

512

*

PROCESSES”得到的,我们指定PROCESSES的值为12800,即为“fs.file-max

=512

*12800”。

sysctl.conf文件修改完毕后,接着执行“sysctl

-p”使设置生效。

[root@localhost

~]#

sysctl

-p

常用的内核参数的含义如下。

kernel.shmmax:表示单个共享内存段的最大值,以字节为单位,此值一般为物理内存的一半,不过大一点也没关系,这里设定的为4GB,即“4294967295/1024/1024/1024=4G”。

kernel.shmmni:表示单个共享内存段的最小值,一般为4kB,即4096bit.

kernel.shmall:表示可用共享内存的总量,单位是页,在32位系统上一页等于4kB,也就是4096字节。

fs.file-max:表示文件句柄的最大数量。文件句柄表示在Linux系统中可以打开的文件数量。

ip_local_port_range:表示端口的范围,为指定的内容。

kernel.sem:表示设置的信号量,这4个参数内容大小固定。

net.core.rmem_default:表示接收套接字缓冲区大小的缺省值(以字节为单位)。

net.core.rmem_max

:表示接收套接字缓冲区大小的最大值(以字节为单位)

net.core.wmem_default:表示发送套接字缓冲区大小的缺省值(以字节为单位)。

net.core.wmem_max:表示发送套接字缓冲区大小的最大值(以字节为单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85268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7
下一篇 2023-04-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