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查找和杀掉Linux中的僵尸进程?

如何查找和杀掉Linux中的僵尸进程?,第1张

Linux 系统中,进程就是一个程序的运行实例。它可能运行在前端(比如有交互的进程),也可能运行在后端(比如无交互或自动运行的进程)。它可能是一个父进程(运行期间创建了其他进程),也可能是一个子进程(由其他进程所创建)。

在 Linux 系统中,除 PID 为 0 的第一个 init 进程(或 systemd )外,其余进程都有父进程。进程也可以拥有自己的子进程。

你可以通过使用 pstree 命令 来查看进程的树型结构,你可以清晰的看到各个进程的“家族树”。

在 Linux 系统中,正常情况下,子进程死亡后其父进程会接收到通知进行一些例如释放内存之类的清理 *** 作。但是,如果父进程未收到通知察觉子进程死亡,那么子进程就进入了“僵死”状态。

这就是僵死进程产生的原因。

僵尸进程并不可怕,少量的僵尸进程对系统影响并不大。但如果系统的内存已经所剩不多或者有太多的僵尸进程在耗掉内存,问题会变得糟糕。

同样,大部分 Linux 系统进程最大 PID 设置为 32768,如果过多僵尸进程导致其他重要任务没有 PID 可用,那么你的系统会发生崩溃。

特别当存在一个编码糟糕的程序开始大量产生僵尸进程的时候,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找到并杀死僵尸进程。

在linux系统中,进程有如下几种状态,它们随时可能处于以上状态中的一种:

我们可以在命令终端中通过 top命令 来查看系统进程和它的当前状态。

命令如下:

如上面截图中看到的,其中共有 250 个任务(进程),其中 1 个处在 “运行中running” 状态,248 个进程处于 “休眠sleep” 状态,还有一个处于 “僵尸zombie” 状态。

现在问题进入下一步,如何杀死 “僵尸” 进程?

僵尸进程对系统来说就是已经死亡的进程,那么如何杀掉一个已经死亡的进程呢?

方法很简单,我们只需要通过如下ps命令就可以列举僵尸进程,得到它们的进程 ID。

ps ux 命令输出的第 8 列显示了进程状态。上述命令将会打印所有处在 Z+ 状态(表示僵尸状态)的进程。

确认了进程 ID 后,我们可以得到它的父进程 ID:

你也可以将上述两个命令结合在一起,直接得到僵尸进程的 PID 及其父进程的 PID:

通过以上命令都可以找到僵尸进程,然后你就可以通过 kill命 令杀掉了。

或者通过如下命令查看僵尸进程:

该命令输出结果上你可以直接看出其父进程ID,这时候你直接使用kill命令杀掉即可。

再次运行 ps 命令或 top 命令,你可以验证僵尸进程是否已经被杀死。

通过本文你将认识 Linux 系统中的僵尸进程以及明白了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同时,你也能学会如何查找僵尸僵尸进程并杀掉僵尸进程。

当然你也可以自己别写脚本设置成定时运行任务自动来替你做这些工作。

一个命令: 这个命令需要用户处于root权限才能看,执行之后可以看到: 简单说一下: total-vm就是进程使用的虚拟内存大小,其中部分内容映射到RAM本身,也就是主存,被分配和使用也就成了RSS。 部分RSS在实际内存块里面分配,成了anon-rss,叫做匿名内存。还有映射到设备和文件的RSS内存卡,叫做file-rss。 比如说: 你用vim指令打开一个巨大的文件,那么file-rss将会很高。 如果你用malloc()动态分配很大部分的内存,并且真的使用了它,那么anon-rss也会很高。 但是!!如果你使用malloc()分配了大量的内存,但是不去用它!那么total-vm将会变得更高,但是因为内存过量使用,不会使用真正的内存,那么rss值会很低。 可以看到上述信息,发现进程被杀掉了。 那么杀掉它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确定,当报出OOM的时候,系统的内存已经不足了,于是linux会决定杀掉进程,但是linux采用的策略并非是杀掉最占用内存的进程(Android是这样)。 linux会给每个进程评分:oom_score 根据这个评分去kill,决定这个分数的因素除了内存占用大小之外,还有内存增加的速率,比如说kylin,当执行Task构建Cube的时候,内存的占用会突然爆发式增长!发现这时候的分数老高了!然后就把它kill了。http://www.wowotech.net/memory_management/oom.html https://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18845857/what-does-anon-rss-and-total-vm-mean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87229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0
下一篇 2023-04-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