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 linux 系统的设计基础,每一个 ui ,不管是 cli 还是 gui 。每个和系统直接连接进行 *** 作的程序都需要一个 tty 链接。不同的程序有不同的 tty 设备,这些设备有的通用,有的不通用。
当然 tty 设备本身是虚拟的,所以数量一般来说只考虑内核设置或者 tty 相关实际限制。
1. 将硬盘分为四个(或四个以下)主分区,分区工具为PartitionMagic (分区魔法师)v8.0,或者在安装过程中使用Linux 的分区工具;2.第一个设为swap分区,用来做多个linux 公用的交换分区(共用交换分区可以节约空间);
3.依次安装第一个、第二个等linux ,且每个linux选一个主分区作为其“/”目录(根目录);将grub都设为默认(安装在MBR)即可;当然,这时只有最后安装的linux 是可以启动的;
4.启动系统(最后安装的那个linux ),将其他linux 系统所在的分区挂载(mount)好,将这些挂载分区的/boot/grub/grub.conf 打开,分别将文件中title 字段之后的内容copy 到当前系统的/boot/grub/grub.conf 文件末尾,保存重起;
5.ok ,一个多linux 系统的启动菜单便展现在你的屏幕上。
能有多个 kernel 但这是启动系统的东西,只能用一个。内核在 /boot 里面,vmlinuz 那些个就是,其他的文件都是辅助用的。其中还有用的是 initrd ,这东西是随内核一起被引导器——现在基本就是 GRUB ——一起读取到内存中,内核启动后会读取这里的文件,并且把它作为临时的根文件系统,之后再过渡启动到硬盘。不过 initrd 不是必须存在的,他因为在启动内核时一同读取到内存,所以他的硬件限制很少,可以作为提供驱动的数据文件,也可以实现一些挂载你的硬盘跟分区前的检测工作。/lib/modules/ 里面都是按内核版本号分别保存的其他内核需要和提供的文件,主要是内核模块。以及针对这个内核的开发需要的相应文件(不光是头文件,虽然开发主要是需要 C Header)。模块目录具体结构请看一些专业的介绍资料吧。题外:/usr/src 里面一般存放内核的源代码,如果是自己编译的内核,或者某些特殊情况的内核。这里也会放一些东西。/lib/modules 里面的内核其他数据目录里面会有一些内容连接到这里的。这个规划具体看发行版的设计。不过一般大家的习惯是这里必然有内核源代码,所以很多驱动程序和内核有关的一些应用程序,都会直接来这里找开发数据。所以现在大部分系统偏向于这里保存一些内容。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