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层参考模型的数据传输过程?

OSI七层参考模型的数据传输过程?,第1张

  OSI七层参考模型的数据传输过程:

  一、物理层 :

  O S I 模型的最低层或第一层,该层包括物理连网媒介,如电缆连线连接器。物理层的协议产生并检测电压以便发送和接收携带数据的信号。在你的桌面P C 上插入网络接口卡,你就建立了计算机连网的基础。换言之,你提供了一个物理层。尽管物理层不提供纠错服务,但它能够设定数据传输速率并监测数据出错率。网络物理问题,如电线断开,将影响物理层。

  二、数据链路层:

  O S I 模型的第二层,它控制网络层与物理层之间的通信。它的主要功能是如何在不可靠的物理线路上进行数据的可靠传递。为了保证传输,从网络层接收到的数据被分割成特定的可被物理层传输的帧。帧是用来移动数据的结构包,它不仅包括原始数据,还包括发送方和接收方的网络地址以及纠错和控制信息。其中的地址确定了帧将发送到何处,而纠错和控制信息则确保帧无差错到达。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独立于网络和它的节点和所采用的物理层类型,它也不关心是否正在运行 Wo r d 、E x c e l 或使用I n t e r n e t 。有一些连接设备,如交换机,由于它们要对帧解码并使用帧信息将数据发送到正确的接收方,所以它们是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

  三、网络层:

  O S I 模型的第三层,其主要功能是将网络地址翻译成对应的物理地址,并决定如何将数据从发送方路由到接收方。

  网络层通过综合考虑发送优先权、网络拥塞程度、服务质量以及可选路由的花费来决定从一个网络中节点A 到另一个网络中节点B 的最佳路径。由于网络层处理路由,而路由器因为即连接网络各段,并智能指导数据传送,属于网络层。在网络中,“路由”是基于编址方案、使用模式以及可达性来指引数据的发送。

  四、传输层:

  O S I 模型中最重要的一层。传输协议同时进行流量控制或是基于接收方可接收数据的快慢程度规定适当的发送速率。除此之外,传输层按照网络能处理的最大尺寸将较长的数据包进行强制分割。例如,以太网无法接收大于1 5 0 0 字节的数据包。发送方节点的传输层将数据分割成较小的数据片,同时对每一数据片安排一序列号,以便数据到达接收方节点的传输层时,能以正确的顺序重组。该过程即被称为排序。

  工作在传输层的一种服务是 T C P / I P 协议套中的T C P (传输控制协议),另一项传输层服务是I P X / S P X 协议集的S P X (序列包交换)。

  五、会话层:

  负责在网络中的两节点之间建立和维持通信。 会话层的功能包括:建立通信链接,保持会话过程通信链接的畅通,同步两个节点之间的对 话,决定通信是否被中断以及通信中断时决定从何处重新发送。

  你可能常常听到有人把会话层称作网络通信的“交通警察”。当通过拨号向你的 I S P (因特网服务提供商)请求连接到因特网时,I S P 服务器上的会话层向你与你的P C 客户机上的会话层进行协商连接。若你的电话线偶然从墙上插孔脱落时,你终端机上的会话层将检测到连接中断并重新发起连接。会话层通过决定节点通信的优先级和通信时间的长短来设置通信期限

  六、表示层:

  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翻译官,在表示层,数据将按照网络能理解的方案进行格式化;这种格式化也因所使用网络的类型不同而不同。

  表示层管理数据的解密与加密,如系统口令的处理。例如:在 Internet上查询你银行账户,使用的即是一种安全连接。你的账户数据在发送前被加密,在网络的另一端,表示层将对接收到的数据解密。除此之外,表示层协议还对和文件格式信息进行解码和编码。

  七、应用层:

  负责对软件提供接口以使程序能使用网络服务。术语“应用层”并不是指运行在网络上的某个特别应用程序 ,应用层提供的服务包括文件传输、文件管理以及电子邮件的信息处理。

首先我们从计算机里面的数据出发吧,比如QQ写入的信息是最原始的,也就是应用层的工作,然后表示层,是传输的编码,是用什么编码传输数据,有可能还包括加密的过程而会话层主要进行端对端的连接的建立维持和断开这三部分是端对端的连接 下一层是传输层,主要包括端口和进程,表示用什么进程连接通信,比如说对方用QQ进行信息传递,这边有QQ,msn,yahoo,那么为什么就只有QQ能够接受到信息呢这个功能识别就是靠传输层的作用了 下面三层是点到点的连接 网络层 写上IP 指明数据传输的路, 是快速的寻址,是能快速找到去往的路 数据链路层是在网络层封装的基础上封装MAC地址是精确的寻址当找到网关,在这个基础上定位哪台主机然后最后物理层是原始的比特流传输,传输二进制0和1 呵呵 我还是比较笼统的 不过能系统地了解整个过程 具体过程在 OSI 参考模型中,把对等层之间交换的信息单元称为协议数据单元( Protocol Data Unit,PDU )而每一层可为它的 PDU 再起一个特定的名称。假设计算机 A 上的某个应用程序要发送数据给计算机 B ,则该应用程序把数据交给了应用层,应用层在数据前面加上应用层的报头即 H7 ,从而得到一个应用层的数据包。报头( header )及报尾 (tailer) 是指对等层之间相互通信所需的控制信息,增加报头和报尾的过程称为封装。封装后得到的应用层数据包被称为应用层协议数据单元( APDU )。封装完成后应用层将该 APDU 交给表示层。 表示层接收应用层传下来的 APDU ,它并不关心 APDU 中哪一部分是用户数据,哪一部分是报头,它只在收到的 APDU 前面加上包含本层控制信息的报头 H6 ,构成表示层的协议数据单元 PPDU ,再交给会话层。

这一过程重复进行直到数据抵达物理层。在源主机的发送程序从上到下逐层传递数据的过程中,每经过一层都要对上一层的数据附加一个特定的协议头部( H7 、 H6 、…、 H2 ),即封装;在物理层上转换成能在物理介质上传输的由“ 0 ”和“ 1 ”组成的比特流。通过物理介质传输到目的主机时,再经过从下到上各层的传递,依次去掉发送方相应层上加上的头部,即拆装,最后到达接收进程。因此,发送方和接收方各层次的对等实体看到的信息是相同的,感觉上是直接通信(虚通信)。

大家知道,网络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允许资源的共享。在许多时间里。这种共享通过两个独立的程序来完成,他们分别运行在不同的计算机上。一个程序称为服务器程序(服务器),提供特定的资源;另一个程序称为客户程序(客户端)。用来使用资源。二者统称为客户端/服务器系统(client/server system)。

  基本的工作过程如下:

  1、用户连接到ISP,并发出一个请求,大多数用户都是使用MODEN通过电话线连接;

  2、ISP通过告诉连接将请求传送到最近的服务访问点;

  3、请求路过路干网络到达最近的服务访问点;

  4、服务点将请求再送到信宿的ISP;

  5、信宿的服务提供商将请求发送到包含信宿计算机的路由器;

  6、信宿计算机接到请求,并沿相同路径发送回请求的文件;

  这里就不得不提提TCP/IP协议了。

  计算机网络是由许多计算机组成的,要实现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必须要做好两件事,即数据传输目的地址和保证数据迅速可靠传输的措施。INTERNET使用一种专门的计算机协议,以保证数据安全、可靠地到达指定的目的地,这种协议分为两部分: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和IP(Internet Protocot网间协议),TCP协议主要负责传输的可靠性,而IP协议负责数据的传输。  TCP/IP所采用的通信方式是分组交换方式。分组交换是指数据在传输时分成若干段,每个数据段称为一个数据包,数据包除含有一定长度的正问外,还含有数据包将被送往的地址(这个地址称为IP),数据包经过多台计算机的中转最终达到它的目的地。TCP/IP协议的基本传输单位就是数据包。

  数据传输过程如下:

  1、首先由TCP协议把数据分成若干数据包,给每个数据包写上序号,以便接受端把数据还原成原来的格式;

  2、IP协议给每个数据包写上发送主机和接受主机的地址,一旦写上它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数据包就可以在物理网上传送数据了。IP协议还具有利用路由算法进行路由选择的功能;

  3、这些数据包可以通过不同的传输路径(路由)进行传输。由于路径不同,加上其他的原因,可能出现顺序颠倒、数据失真甚至重复的显示。这些问题都由TCP协议来处理,它具有检查和处理错误的功能,必要时还可以请求发送端重发。

  总而言之,尽管IP协议使计算机能够发送和接收数据,提供了一种将数据包从源地址传送到目的地的方法,但IP并未解决数据包在传送过程中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数据包丢失后的重发和重排数据包及数据包乱序到达等,因此使用INTERNET的计算机还需要TCP协议来提供可靠的无差错的通信服务,达到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的目的。两者结合在一起,提供了一种在INTERNET上可靠的传输数据的方法。TCP和IP是互补的,TCP处理IP没有处理的通信为体,向应用程序提供可靠的通信连接。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网络通信都有了一个了解。而对于QQ在聊天时出现信息丢失、延迟接收、重复接收或接收时间错乱等情况,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网络繁忙造成INTERNET负荷运行引起的,目前并没有解决方法,只期待能有一种全新的成熟的通信协议技术问世。所以,当大家遇到这些问题时也不要再到处闹了,冷静下来做些其他的事,或者避开上网高峰期!

假定主机1的应用进程AP1向主机2的应用进程AP2传送数据。AP1先将其数据交给主机的第五层(应用层)。第五层上加上必要的控制信息H5就变成了下一层的数据单元。传输层收到这个数据单元后,加上本层的控制信息H4再交给网络层,称为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单元。以此类推,不过到了数据链路层控制信息分为两部分,分别加到本层数据的首部和尾部。而物理层由于是比特流的传送,所以不再加上控制信息。传送比特流时应从首部开始传送。

当这一串的比特流离开主机1经过网络的无力媒体传送到路由器,就从路由器的第一层依次上升到网络层。每一层都根据必要的信息进行必要的 *** 作。然后将控制信息剥去。将剩下的数据单元交给上层。当上升到网络层后,就根据首部中的目的地址查找路由器中的转发表,找出转发分组的接口,然后往下传送到数据链路层,加上新的头部和尾部,再到物理层,然后在物理媒体上吧每一个比他发出去。

当这一串的比特流离开路由器到达目的站主机2时,就从主机2的第一层按照上面的方式一次上升到应用层。最后把应用程序AP1发送的数据交给目的站的应用进程AP2。

物理层规定了激活、维持、关闭通信端点之间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以及过程特性。该层为上层协议提供了一个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体。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比特(bit)。

属于物理层定义的典型规范代表包括:EIA/TIA RS-232、EIA/TIA RS-449、V35、RJ-45等。

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该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帧(frame)。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代表包括:SDLC、HDLC、PPP、STP、帧中继等。

网络层负责对子网间的数据包进行路由选择。网络层还可以实现拥塞控制、网际互连等功能。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包(packet)。

网络层协议的代表包括:IP、IPX、RIP、OSPF等。

传输层是第一个端到端,即主机到主机的层次。传输层负责将上层数据分段并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的传输。此外,传输层还要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段(segment)。

传输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CP、UDP、SPX等。

会话层管理主机之间的会话进程,即负责建立、管理、终止进程之间的会话。会话层还利用在数据中插入校验点来实现数据的同步。

表示层对上层数据或信息进行变换以保证一个主机应用层信息可以被另一个主机的应用程序理解。表示层的数据转换包括数据的加密、压缩、格式转换等。

应用层为 *** 作系统或网络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

应用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elnet、FTP、HTTP、SNMP等。

物理层规定了激活、维持、关闭通信端点之间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以及过程特性。该层为上层协议提供了一个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体。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比特(bit)。

属于物理层定义的典型规范代表包括:EIA/TIA RS-232、EIA/TIA RS-449、V35、RJ-45等。

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该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帧(frame)。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代表包括:SDLC、HDLC、PPP、STP、帧中继等。

网络层负责对子网间的数据包进行路由选择。网络层还可以实现拥塞控制、网际互连等功能。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包(packet)。

网络层协议的代表包括:IP、IPX、RIP、OSPF等。

传输层是第一个端到端,即主机到主机的层次。传输层负责将上层数据分段并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的传输。此外,传输层还要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段(segment)。

传输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CP、UDP、SPX等。

会话层管理主机之间的会话进程,即负责建立、管理、终止进程之间的会话。会话层还利用在数据中插入校验点来实现数据的同步。

表示层对上层数据或信息进行变换以保证一个主机应用层信息可以被另一个主机的应用程序理解。表示层的数据转换包括数据的加密、压缩、格式转换等。

应用层为 *** 作系统或网络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

应用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elnet、FTP、HTTP、SNMP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121884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1
下一篇 2023-05-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