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于《金融思维》
经济太冷:资金不够用,投资减少。政府可以把资金注入市场,增加货币供应量。
经济过热:政府把资金从市场中抽出来,减少货币的供应量。
一般由中央银行负责。
三大主要工具: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再贴现率。3.公开市场 *** 作。
此即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概念:一个人存入100万到工商银行,工商银行可以把90万借给别人,留下百分之十,并且要把10万元上交到中国人民银行。 这十万元就是存款准备金。 此时存款准备金率就是10%。 这是为了保证储户随时都能取走存款,防止产生挤兑。
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方式: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增加货币的供应量刺激经济,让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因为这样银行可以往市场借出更多的钱。市场上的钱少了,企业手里的资金就少了,就会减少投资,投资减少就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另一方面,物价上涨的速度也会慢下来。 反之同理。
2.再贴现率
概念:商业银行需要资金的时候,可以找中央银行借,中央银行借款的利率就叫再贴现率。
你到工商银行把一张还没有到期的债券换成现金,这叫作贴现。比如你拿一万的国库券到工商银行兑换,它少给你50元,也就是1万的0.5%。这0.5%就是商业银行的贴现率。
如果工商银行缺钱,那么工商银行再拿这张国库券到中国人民银行换现金,就是再贴现。此时人行不会给工行9950,而是可能会给9900,9900/9950=0.503% . 即再贴现率就是0.503%。本质上,再贴现率就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钱时,人行向商业银行收取的利率。
在一个国家的所有贷款利率中,再贴现率是最低的。所有其它贷款利率都是以再贴现率为基础。再贴现率提高或者降低,其他所有利率都会相应地提高或者降低。人行提高再贴现率,就是加息;降低再贴现率,就是降息。
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方式:
利率提高了,企业老百姓就会减少向银行借钱,市场的资金就会随之减少。结果就是企业减少投资,以银行贷款的方式进入市场的资金减少。(比如再贴现率是2%,工行为了赚钱,贷款利率提到6%。 然后再贴现率提高到5%,工行肯定会跟着提高贷款利率到9%左右,那么企业觉得我此时只能赚7%的利润,你这提到这么高,我就得亏钱了,那就不借了,所以就减少投资了)
3.公开市场 *** 作
概念:人行在市场上买进或者卖出债券,人行也能增加或者减少货币的供应量。
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方式:
中国财政部发行了很多国债与国库券。工行花600亿买了国债,那工行就少了600亿的发放贷款资金,那么就减少了市场的货币量了(如果工行觉得贷款能带来更大收益的话,那它该如何选择呢?) 。 然后如果市场缺乏资金的话,人行就可以从工行把这些国债买回来,此时就是把资金注入了市场。
公开市场 *** 作还有逆回购和正回购: 上面那个是财政部发行的国债,这个是人行发行的债券。逆回购就是人行用现金向工行等金融机构购买债券,这样工行手里的现金就会增多。正回购就是向市场出售债券,也就是回收货币,减少货币的供应量。 MLF是中期借贷便利,也就是人行创造的一种债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