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新基建,发现“十四五”中国工业互联网之路

读懂新基建,发现“十四五”中国工业互联网之路,第1张

 

在2022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中国工业互联网之路”专题研讨会以线上直播的形式成功举办。本次分享会由信息社会50人论坛和电子工业出版社联合主办,苇草智酷承办,百家号、搜狐传媒、商学院、电子工业出版社等近十家平台帐号同步直播,近7万人在线上参与了本次活动。

世界读书日是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出的活动,该活动来自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一个倡议——走向阅读社会。而同样在1995年,中国全面接入互联网。在过去将近27年的时间里,互联网经历了飞速的发展,今天全球网民数字已经接近了自然人口的60%,中国网民也突破了10亿人。2017年我国提出了建设“互联网+先进制造”发展工业互联网行动计划,2017年的12月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中学习谈到了发展工业互联网的主题,指出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发展战略,2019年工业互联网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工业互联网被纳入“新基建”。

信息社会50人论坛执行主席、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段永朝在“中国工业互联网之路”专题研讨会上表示,过去的五年以来,中国的工业互联网已经获得了长足的进展,形成了平台设计、智能制造、网络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延伸以及数字管理和安全保障体系等等,涌现了一大批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创新成果。

电子工业出版社总编辑、信息社会50人论坛成员刘九如在“中国工业互联网之路”专题研讨会上表示,无论是数字经济还是工业互联网,推动各行各业创新关注的核心要素是数据,数即万物、万物即数。对工业和产业数据的感知、挖掘、积聚处理和应用就形成了知识,而一切源于知识、一切源于读书,知识是智慧的源泉,是创新创业的原动力。基于中国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创新,电子工业出版社在近三年先后组织出版了60余本新书,包括“新基建”重磅系列,从理念、技术、案例等总结与研究,到网络平台、安全体系的构建等,提供了系统的知识和信息服务,推动数字化转型中的中国,预见中国信息社会下一个十年。

信息社会50人论坛及老龄社会30人论坛秘书长林茜在“中国工业互联网之路”专题研讨会上分享了《预见:中国信息社会下一个十年》一书,该书由信息社会50人论坛成员老师合著。信息社会50人论坛是由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和阿里研究院五家单位联合发起的学术研究和交流群体,汇聚了超过50位关注中国信息社会问题研究的著名学者和领域内专家。论坛每年精选成员年内研究成果,结集成书正式出版,成立至今十年来共计出版了12本书,近三年与电子工业出版社连续合作出版了《数字化转型中的中国》、《变革与重建》和《预见——中国信息社会的下一个十年》等三本书。

《预见:中国信息社会的下一个十年》由著名策划大师、北京信息社会研究所所长、论坛理事王俊秀总策划,论坛近30位权威专家、5家顶级信息社会研究机构,以各自的洞察和研究共同完成。书中每位专家视角不同、关注不同,看到的未来图景也不尽相同,但几乎所有专家都在强调一条主线,这就是数字化转型。林茜表示,从2020年起,以“数字战疫”为标志,整个人类已经进入了数字化全面转型的新阶段,正在经历数字化的洗礼和磨练,这个阶段可能要持续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主动转型还是被动转型,体验和结果可能大不一样。

中国信通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辛勇飞在“中国工业互联网之路”专题研讨会上分享了对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之路的思考。辛勇飞表示,过去的十年见证了工业互联网从理念形成,走向落地和深耕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产业实践和政策引导紧密耦合的发展历程,政策体系和产业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和促进,政策体系也在不断探索和逐步完善。自2017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印发以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成效显著,2018-2020年起步期的行动计划全部完成,部分重点任务和工程超预期,网络基础、平台中枢、数据要素、安全保障作用进一步显现。工业互联网有力推动了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有力推动了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形成了多层次系统化的平台体系,包括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三类平台,正在加速形成数据互通、功能互调、服务互认的平台生态。其中,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型平台15个,构建开放合作生态,吸引第三方服务商,打造多场景的联合服务,双跨平台平均接入工业设备200万台/套、服务工业企业超过10万家;面向行业和区域的特色型平台,其建设主体为龙头企业、解决方案商,主要服务重点行业、区域,提供设备运维、管理优化、区域资源协同工业APP,为行业赋能和带动区域发展;面向特定技术领域的专业型平台,其建设主体为自动化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等,重点面向协议解析、建模仿真、工业数据分析、供应链管理等特定工业场景,打造专业型平台,推动关键技术攻关发展与应用。

在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方面,已经建成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与风险预警平台,已与31个省级平台对接,覆盖14个行业、13.7万余家工业企业,监测165个平台,发现近930万台套联网设备。该平台提供的安全服务包括提供检测评估、防护演练、演练靶场、实训等服务,全面提升机械制造、钢铁等重点行业安全防护能力。当前,工业互联网应用已覆盖40个国民经济重点领域,总结提炼出六大模式:智能化制造、平台化设计、数字化管理、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网络化协同。

当前,“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活跃,目前“5G+工业互联网” 在电子设备制造、装备制造、钢铁、采矿、电力、石化化工、建材、港口、纺织、家电十大行业实现领先发展,形成协同研发设计、远程设备 *** 控、设备协同作业、柔性生产制造、现场辅助装配、机器视觉质检、设备故障诊断、厂区智能物流、无人智能巡检、生产现场监测、生产单元模拟、精准动态作业、生产能效管控、工艺合规校验、生产过程溯源、设备预测维护、厂区智能理货、全域物流监测、虚拟现场服务、企业协同合作等20大典型场景。

各地加快发展特色工业互联网之路,特别是产业集群效应初显。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构建全国首个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北京发挥科创中心功能形成辐射全国的高精尖供给能力;粤港澳凭借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优势成为全国规模化应用高地;东北立足地区比较优势加快发展步伐;中西部立足数字化普及,推广集成应用和新模式新业态。

在开拓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方面,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的作用彰显。行业组织大力培育供应商与解决方案,例如工业互联网联盟联合石化联合会遴选了118家石化行业供应商,以及114个解决方案。企业积极开展网络建设与应用创新,涌现了2020年20大工业互联网外网优秀服务案例和2021年22个工业互联网园区网络建设案例等。在细分领域的标杆企业持续成长,包括成长了一批5G全连接工厂,涵盖网络、平台、安全、大数据等技术领域。此外,我国工业互联网以产业联盟为依托,在技术攻关、应用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政产学研用多方协同。

对于中国工业互联网的下一步发展,辛勇飞提出了五点建议: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垂直行业融合应用、全面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着力培育繁荣产业生态、不断强化安全保障能力。其中,在深化垂直行业融合应用方面:要促进数据流通利用,促进数据互联互通,推进数据权属确定、价值评估、资源交换、效益共享等机制研究;加快应用模式推广,打造一批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培育推广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新模式,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增加解决方案供给,培育一批能够有效支撑各行业、各领域的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促进供给企业和应用企业有效对接;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产业联盟等行业组织作用,完善应用推广合作机制,解决企业“不会用、不敢用”问题。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信息社会50人论坛2022年度轮值主席姜奇平在“中国工业互联网之路”专题研讨会表示,他认为今天中国走上信息化道路,确实有可能产生世界级的经验,其中包括工业互联网发展之路。中国有强大的产业集群,这是世界上其它国家所不具备的优势。中国依托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络不仅是技术型网络,更通过技术网络将产业集群连接起来。我国工业互联网通过信息流整合资金流,降低了产业集群的成本,使得产业集群的生产力比疫情之前更高,而且上了新的层次。

云科技时代创始人、《读懂新基建:数字技术带来全民机遇》一书作者吴宁川在“中国工业互联网之路”专题研讨会表示,中国制造业已经连续多年保持规模世界第一,形成了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业体系,但中国的工业化程度仍然不高,仍处于工业化的进程中,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中国制造业的下一步就是先完成工业化,再提升劳动生产率。工业化就是实现整个生产制造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然后再通过互联网手段,扩大提高生产效率和劳动生产率,也就是工业互联网。

经过过去十年的发展,可以说工业互联网已经行至中场。一方面我国在建设各种工业互联网平台,一方面需要打通这些工业互联网平台,同时又基于现有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应用,期望创造新的规模化的营收,从而拉动制造企业转型,推动我国制造业的整体转型升级。相比10年前工业互联网刚起步的时候,现在各方面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的规模化,但离真正发挥工业互联网的创新效能与效率,还有一定的距离。

《读懂新基建:数字技术带来全民机遇》一书中,提出新制造就是全社会共享制造网络,简单理解就是共享制造。数字技术带来的变化就是共享经济的大发展。通过最近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消费互联网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共享消费者的局面,在几大消费互联网平台上已经汇聚了数亿的消费者。消费互联网平台完成了消费者的在线化、数字化和共享化,而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在实现制造企业的在线化、数字化和共享化,特别是共享制造能力,通过共享制造能力,与共享消费者之间形成循环,实现个性化的生产制造,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规模化的营收,从而推动制造业自身降本增效。

吴宁川提出了工业互联网的“双循环”:一是整个共享制造与共享消费之间的“大循环”,带动新的商业模式,创新规模化的新营收;一是制造企业、制造业内部的“小循环”,优化生产管理过程,提升劳动效率和生产力,降本增效。有了工业互联网“双循环”大视野、大局观,置身其中的制造企业就有了指南针,下一步就是利用已经成规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重新组织设计、生产、制造、服务等环节,建立面向未来数字经济的工业互联网商业模式。

《读懂新基建:数字技术带来的全民机遇》一书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是电子工业出版社“新基建”丛书在2022年开年的重磅之作。 作为普及型读物,《读懂新基建:数字技术带来全民机遇》一书适合所有希望了解“新基建”、参与数字商业和数字经济新机遇的读者。《读懂新基建:数字技术带来的全民机遇》一书中的“新制造:全社会共享制造网络”一章指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与消费转型升级相关,消费升级带动了制造产品的升级换代,在这个过程中对制造业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是一条可以兼顾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的路径。新制造,将是可以改变整个经济格局的新经济模式。

在“中国工业互联网之路”专题研讨会的最后,段永朝对与会嘉宾发言进行了总结,同时谈到自己对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看法,他认为目前工业互联网发展已进入“千层饼”模式,从前沿创新到应用创新,从技术创新到合规法律环境治理创新,都需要进行贯通式的融合。(文/宁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29925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3
下一篇 2022-09-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