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Linux内核或驱动程序中经常会使用到一些延时函数,在这段时间里硬件设备可以完成相关的工作。本文主要讲述linux中经常使用到的纳秒级、毫秒级及秒级的延时函数及其使用方法和场景。
1、时间度量先介绍两个有用的全局变量:HZ和jiffies
- HZ是Linux内核中的一个重要全局变量,表示系统在1秒钟的时间里系统时钟中断(由硬件定时器产生)发生的次数。它一般取值为1000,但不同硬件平台有不同取值。
- 系统初始化的时候,将一个全局计数器jiffies设置为0,此后每当时钟中断发生一次,系统就将jiffies的值加1,所以这个值记录了系统启动以来经历的时间。
- 比较jiffies的值可以使用Linux定义的几个宏:
#define time_after(a,b) ( typecheck(unsigned long,a) && typecheck(unsigned long,a) && ((long)(b)-(long)(a) < 0) ) #define time_before(a,b) time_after(b,a) #define time_after_eq(a,b) ( typecheck(unsigned long,a) && typecheck(unsigned long,a) && ((long)(a)-(long)(b) >= 0) ) #define time_before_eq(a,b) time_after_eq(b,a)2、时间延时 2.1短延时
- 在设备驱动程序处理硬件读写时,往往需要延时一段短时间以使设备成功完成某些 *** 作,因为CPU指令执行速度远大于硬件设备,不延时的话可能会和CPU速度匹配不上。
- Linux内核提供了2个函数来分别完成不同量级的延时(延时期间程序忙等待):
static inline void ndelay(unsigned long x); static inline void udelay(unsigned long x);
这些函数的实现依赖于具体的平台,可能有的平台硬件上根本实现不了纳秒级的延时,此时内核会使用一个有限循环函数来达到此目的:
static inline void ndelay(unsigned long x) { ... while(count) { count--; } }2.2中等延时
一般称毫秒级的延时为中等延时,内核实现了3个函数(延时期间程序进入睡眠状态):
void msleep(unsigned int msecs); unsigned long msleep_interruptible(unsigned int msecs); static inline void ssleep(unsigned int secs);2.3长延时
长延时表示驱动程序要延时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方法主要使比较当前jiffies值和目标jiffies值,它是忙等待的。下例实现了延时10秒的目的:
unsigned long timeout = jiffies + 10*HZ; while(time_before(jiffies, timeout));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