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l”到底是做什么的?

“ del”到底是做什么的?,第1张

“ del”到底是做什么的?

Python是一种垃圾收集语言。如果您的代码中的值不再“可访问”,它将最终被删除。

del
如您所见,该语句删除了变量的绑定。变量不是值,它们只是值的名称。

如果该变量是在任何地方对该值的唯一引用,则该值最终将被删除。特别是在CPython中,垃圾收集器是建立在引用计数之上的。因此,“最终”的意思是“立即”。*在其他实现中,通常是“很快”。

如果有相同的值其它参考,但是,仅仅取消这些参考之一(无论是

del x
x = None
在离开这里的范围
x
存在,等)不干净东西了。**


这里还有另一个问题。我不知道该

memory_profiler
模块(大概是这个模块)实际测量的内容,但是描述(谈论的使用
psutil
)听起来像是从“外部”测量您的内存使用情况。

当Python释放存储空间时,它并不总是(甚至通常)将其返回给 *** 作系统。它可以在多个级别上保留“空闲列表”,因此,与必须一直回到 *** 作系统以请求更多资源相比,它可以更快地重用内存。在现代系统上,这几乎不成问题-
如果您再次需要存储,那么拥有它很好。如果您不这样做,它将在有人需要时立即被调出页面,并且永远不会被调回,因此几乎没有害处。

(最重要的是,我上面所说的“ *** 作系统”实际上是由多个级别组成的抽象,从

malloc
库到核心C库再到内核/页面程序,这些级别中至少有一个通常具有它的拥有免费列表。)

如果您想从内部角度跟踪内存使用情况,那么……那很难。由于有了新

tracemalloc
模块,它在Python 3.4中变得容易得多。有各种第三方的模块(例如,
heapy
/
guppy
Pympler
meliae
),尝试得到同样的与早期版本的信息,但是很难,因为从各个分配器获取信息,系该信息的垃圾收集器,非常在PEP
445之前努力。


*在某些情况下, 对价值的参考…但只能从自身是无法访问的,可能是在一个周期内其他的引用。就垃圾收集器而言,这仍然算作“无法到达”,但就引用计数而言,则算不上。因此,CPython还有一个“周期检测器”,它每隔一段时间运行一次,并从其他任何值中找到相互可访问但不可访问的周期,并进行清理。

**如果您正在交互式控制台中进行测试,则可能存在难以跟踪的隐藏引用,因此您可能会 认为 自己没有使用上一个引用。在脚本中,即使不是 很容易
,也应该总是 能够 解决问题。该模块可以提供帮助,调试器也可以提供帮助。不过,当然他们两个 给你新的方法来增加额外的隐藏引用。

gc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6166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5
下一篇 2022-12-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