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辑:彭文华
来 源:大数据架构师(ID:bigdata_arch)
彭友们好,我是你的老朋友。最近一直在研究数字化转型和数据管理体系,很少写数据分析的文章了。
正巧前两天有个以前的同事过来找我吐槽,说现在的公司是个纯乙方,甲方爸爸换的比换袜子都勤。换一个甲方就是一个新业务领域,数据分析工作根本没法开展,于是就过来问我该怎么办。
其实这种状态我也经历过,实在是太痛苦了。不过身为数据人,在保持业务深耕的同时,也一定会面临到类似的问题。
借用一句鸡汤:如果你现在做的事情都在你能力范围之内,那你也许已经进入了毫无进步的舒适区。
挑战!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来自未知的挑战!因为只有不断接受挑战,去打怪,才能获得新装备,升级啊!天天在新手村里砍瓜切菜,与咸鱼有何区别?
我们都知道数据分析是一个手艺活儿,对业务不熟悉没准还会闹出很多笑话。但我们不太可能一直研究同一个领域,总是有新任务,或者要换新工作的啊!
当领导给你一个全新业务领域数据分析任务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我仿佛已经看到你在翻白眼了。
好,我们换一个场景,你去面试的时候,面试官问你:我们的业务场景和你的业务场景不一样,你需要多久上手?
你敢回答一个俩月上手试试?
还有,我们观察一下那些非常牛的人,他们似乎能无视业务领域,无视应用场景,分析一切,而且能深度洞察,快速定位问题,比懂业务的人还要精通。这是为什么呢?
同样都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他们为什么就这么厉害?牛人们有什么秘诀吗?
学会套路
我们在做数据分析的时候,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
没有思路!!!对不对?
这很好解决,就跟写作文一样,背几个套路就行了。什么总分总、总分、分总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自古套路得人心。数据分析也是一样的。按照普世的概念来说,我们想要探知一个未知的事物,总是要有个过程的。
我把这个过程建了一个模型,叫做“看蚂蚁”模型,就是小朋友在研究蚂蚁的过程,即:
1.看现在:小朋友发现蚂蚁在搬家,很好奇;
2.扒细节:小朋友抓起蚂蚁使劲研究;
3.找原因:小朋友不明白,到处问为什么搬家;
4.看未来:小朋友想知道是不是以后下雨蚂蚁还会不会搬家;
5.得结论:总结出来经验:蚂蚁能预知下雨,提前搬家是防止下雨淹没自己的家。
我们做数据分析也可以按照人类认知事物的过程一一表达,这样能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逐渐清晰的既视感。
这是我总结的套路,只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罢了。其实在工作中,有非常多的套路,尤其是在专业领域,就更是了。我随便给大家列几个:
其实我这么分类一点都不合理,没有遵循MECE原则。但这是我给别人分享的经验,按照用途分类大家更容易接受一些。
以上模型大家可以自行搜索,都是非常经典的分析套路。而且现在的分析工具都非常强大,很多分析Excel里就有。
我搜集了一些资料放在文末了,可以供你参考:
信息搜集
我有一阵子非常痴迷“套路”,到处搜集各种分析模型。我甚至买了很多类似于《高级咨询顾问专业必备工具大全》的一整套咨询顾问专业书籍, 里面全是分析模型。
但是!我发现并没有什么卵用。我在做数据分析的时候,一样满脑子空空,不知从何入手。
导致我很长一段时间都开始怀疑这些模型是咨询公司用来骗钱的。
后来随着不断的打怪升级,我开始有些明悟:数据分析不只是自己埋头苦练招式,更要看清对手,才能一击毙命。
有一次原项目负责人车祸住院了,我临危受命,要完成一份数据分析报告,时间只有一周了。
其实在原负责人手上,一周时间实际上是够的,因为他一直在甲方驻场,对情况非常熟悉。
但是我算是外行啊!怎么办?
这5天时间(实际上是4天半)我是这么用的:
花2天时间获取甲方各种资料,研究甲方组织架构、业务内容及现状;
花1天时间研究行业趋势,以及最近痛点,总结提炼大纲;
花1天时间处理数据,整理思路,拟定论点、寻找数据支撑;
花半天时间写PPT。
如果直接拟论点找论据写PPT,有很大可能得出一个大家都知道的陈词滥调,或者是不痛不痒的结论。
最后报告交上去,其实还是改了两版的,但是基本上没大改。
所以,你看,有了套路是远远不够滴,还需要有强大的信息搜集能力。因为我们在面对一个陌生领域的时候,出现的畏惧心理其实是对尚未掌握的信息的恐惧感。
你还记得么?我在进入新领域做数据分析时的时间分配大概是信息搜集60%,信息整理、处理数据20%,写报告20%。
如果说在熟悉的业务领域中,数据分析能力彰显的是你对业务的深刻理解和对现状的精准把握,那么在陌生领域中,数据分析能力需要的是你快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有些人以为数据分析厉害,就是报告写的好,PPT画的好。其实不然。任泽平的报告全是线状图,他的年薪过千万。
我整理了一个数据分析必备网站大全,各位可以在文末找到获取方式。另外还写过一篇文章作为样例,帮助你深刻理解信息获取能力的重要性:
一周之内摸清政府信息化现状及问题的方法
广度、深度和准度
互联网上信息如此浩瀚,很容易就被淹没了。我们怎么才能那么精准的找到G点呢?
上面那篇“一周内摸清政府信息化现状”的文章你可以管中窥豹。但是这还不够啊!
数据不在于多,而在于准。
华为数字化转型理论里提了一个“全量全要素”,很多人都认为是所有的数据。其实不然。
应该是针对某个事物的全部维度的数据:不是全体的所有数据,是个体的全部维度(要素)。
这才是广度!当我们围绕具象的事物,铺开研究的时候,才叫广。围绕全体进行研究,那叫摊大饼。
至于深度,有一个非常好用的方法:丰田的5W追问法:就是从一个点出发,连续追问五个why,直到挖出根本原因。
这个不赘述,到文末获取PPT资料自己研究。
至于准度,有两个方法:
1、看行业都有哪些问题;
2、问专家,企业遇到什么问题。
前者找资料,后者靠一张嘴。
其实按照效率至上的原则,理论上应该先准,然后再广,再深。但是我为什么先广,再深,最后再准呢?
因为很简单,你没有前面的广度和深度,后面是不可能提出更精准的问题,找到最痛的痛点的。
建立资料库
当然,想要加快速度,你还得建立属于自己的资料库。彭友们都知道我的资料非常丰富,给群里的彭友分享了不少。
我的资料库大概分为这么几部分:
1、各种模型、方法论;
2、各类的excel、ppt模板;
3、各种的数据集、报告、数据来源。
有这几个,进行新领域探索、写报告的时候,速度可不就飞快么?ppt直接套就行了,excel直接改吧改吧就好了。
很多彭友遇到问题最喜欢直接找一个照抄。我是不建议的。你没发现我把资料库放在最后,而不是最前面么?
因为这些只是提升效率的,切不要把冯京当马良啊!错把东施当西施了!舍本逐末看上去效率很高,但是离了本,末不长久的。
数据分析模板:
扩展阅读:公众号“大数据架构师”后台回复“分析宝典”即可下载【本文所有资料】。
更多精彩:
什么是好的数据分析?化繁为简的力量
如何搭建一个数据分析体系
企业级数据分析体系的最佳实践
什么才叫做懂业务?分析的5个层次
到底什么才是数据分析思维?
排版 | 老彭
审校 | 老彭 主编 | 老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