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印发《“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筑智建让地下管网更智慧

工信部印发《“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筑智建让地下管网更智慧,第1张

工信部印发《“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筑智建让地下管网更智慧

近日,工信部印发《“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了9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聚集1个行动、构建2大体系、推动6个转型,同时配套实施8个重大工程。

 

9大重点任务,8项重大工程

聚集1个行动

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加强工业领域碳达峰顶层设计,提出工业整体和重点行业碳达峰路线图、时间表,明确实施路径,推进各行业落实碳达峰目标任务、实行梯次达峰。

构建2大体系

构建绿色低碳技术体系。推动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抓紧部署前沿技术研究,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对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支撑作用。
完善绿色制造支撑体系。健全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完善绿色评价和公共服务体系,强化绿色服务保障,全面提升绿色发展基础能力。

推动6个转型

分别为:推进产业结构高端化转型、加快能源消费低碳化转型、促进资源利用循环化转型、推动生产过程清洁化转型、引导产品供给绿色化转型、加速生产方式数字化转型。

实施8项重大工程

分别为:工业碳达峰推进工程、重点区域绿色转型升级工程、工业节能与能效提升工程、资源高效利用促进工程、工业节水增效工程、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工程、绿色产品和节能环保装备供给工程、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工程。

在加速生产方式数字化转型中指出:

实施“工业互联网+绿色制造”。鼓励企业、园区开展能源资源信息化管控、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地下管网漏水检测等系统建设,实现动态监测、精准控制和优化管理。加强对再生资源全生命周期数据的智能化采集、管理与应用。推动主要用能设备、工序等数字化改造和上云用云。支持采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开展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流向监测、财务管理,推广“工业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新模式。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也是工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五年。本次《规划》的出台,为后续工业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地下管网、污水排放监测等系统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

早在2014年,国务院就印发多项政策支持地下管网的建设。《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统筹电力、通信、给排水、供热、燃气等地下管网建设,推行城市综合管廊,新建城市主干道路、城市新区、各类园区应实行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廊模式。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要建立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满足城市规划、建设、运行和应急等工作需要,实现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智慧城市融合。

筑智建,让地下管网更智慧

城市建设,管道先行。地下管网担负着城市信息传递、能源输送、排涝减灾、废物排放等功能,已然成为城市的“生命线”,尤其是在智慧城市建设需求正盛的背景下,地下管网的建设与管理,成为了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的关键环节。

筑智建,通过大数据分析、三维可视化、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了沙区地下综合管网CIM平台,能完整反应目前沙区雨污水管网的现状,提高管理效率。让排水管网系统由经验管理、人工管理向智慧化管理升级。

综合应用子系统,方便用户进行人员管理、缺陷管理、数据管理、任务派发、巡检养护等,实时掌握相关进度,还可与移动应用端连接,现场实时视频直播。

移动应用子系统,可一键报警,快速上报异常事件,与监控中心保持连接,即时语音通信、视频对讲。

统计分析子系统,基于排水调度模型可视化展示模拟计算结果,为实际业务场景提供数据分析及支撑服务。

多级联合调度子系统,与移动应用信息实时交互,应急事件上报、应急预案、应急调度,推测与预警未来积水情况的严重程度。

智慧感知子系统,监测城市管网运行状态,实时监测重点区域水质、水位、流量计、实时影像等数据,及时发现,及时预警。

管网永久性数字档案系统,解决数据碎片化、纸质化问题,形成沙区管网永久性数据信息档案。

管网数据三维可视化“一张图”,呈现管网规划、建设、运维过程的全生命周期数据,实现管网数字孪生。

结构化数据体系和标准管理办法,统一数据标准,提高整体数据质量,保障新建管线数据及时更新入库。

筑智建打造的沙区地下综合管网CIM平台,不仅能实现对管网设施的在线监控、自动监督、远程监管、及时预警、巡检维修,还能让过程数据可存储、可共享、可挖掘,从而发挥数据的巨大应用价值,让城市建造更绿色,让城市管理更智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6530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6
下一篇 2022-12-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