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堆中存放着Java世界中几乎所有的对象实例,垃圾收集器在对堆进行回收前,第一件事就是确定哪些对象还存活着,哪些对象已经死去。
JVM垃圾回收机制中如何判断一个对象是否需要被回收呢?
JVM中给出了2种方法:引用计数法,可达性分析算法
(1)引用计数法
它是这样描述的:在一个对象中添加一个引用计数器,每当有一个地方引用它得时候,计数器的值就加一;当引用失效时,计数器的值就减一;任何时刻计数器的为零的对象就是不可能再引用的。此时这样的对象就是需要被回收的对象。
客观的说,引用计数法虽然占用了一些额外的空间进行计数,但是它得原理简单,判断效率也很高,在大多数情况下它都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但是在Java领域,至少主流的Java虚拟机里面没有选用引用计数法来管理内存。主要是因为有很多例外要考虑,必须要配合大量的处理才能保证正确的工作,比如单纯的引用计数就很难解决对象之间的互相循环引用的问题。比如A.instance = B以及B.instance = A,除此之外,这两个对象再无其他引用,实际上这两个对象不可能再被访问,但是引用他们互相引用着对方,导致他们的引用计数都不为零,使用引用计数法也无法回收他们。
(2)可达性分析算法
当前主流的编程语言的内存管理系统,都是通过可达性分析算法来判断对象是否存活。基本思想:通过一系列成为“GC Roots”的根对象作为起始点,根据引用关系向下搜素,搜索过程所走过的路径称为引用链,如果某个对象到GC Roots没有任何引用链的话,就是从GC Roots到这个对象不可达,说明对象是不可能再被引用的。
如图所示,object5,6,7虽然有关联,但是他们到GC Root是不可达的,因此他们判定为可回收的对象。
在Java技术体系里,固定可作为GC Roots的对象有以下几种:
- 在虚拟机栈(栈帧中的本地变量表)中引用的对象,比如各个线程被调用的方法堆中使用到的参数,局部变量,临时变量等。
- 在方法区中类静态属性引用的对象,Java类的引用类型的静态变量。
- 在方法区常量引用的对象,比如字符串常量里的引用。
- 在本地方法栈JNI(本地Native方法)引用的对象。
- 所有被同步锁持有的对象。
注意:
即使在可达性分析算法中对象被判定为不可达的对象,也不是“非死不可的”,这时候他们暂时还处于“缓刑”阶段,要真正宣告一个对象死亡,至少要经历两次标记的过程:如果对象进行可达性分析后发现没有与GC Roots相连接的引用链,那它将会是第一次标记,随后再进行一次筛选,筛选的条件是此对象是否有必要执行finalize()方法。假如对象没有覆盖finalize()方法,或者finalize()方法已经被虚拟机调用过,那么虚拟机视为这两种情况对象都没有必要执行finalize()方法。
如果这个对象被判定为确实有必要执行finalize()方法,那么该对象就会被放到一个名为F-Queue的队列之中,并在稍后由虚拟机自动建立的,低调度的优先级的Finalizer线程去执行他们的finalize()方法。这里所说的执行是虚拟机触发这个方法开始执行,但并不承诺一定会等待它运算结束。如果某个方法的finalize()方法执行缓慢,或者更加极端的发生了死循环,很可能导致F-Queue队列中的其他对象一直处于等待状态,甚至导致整个内存回收系统的崩溃。finalize()方法是对象逃脱死亡命运的最后一次机会,稍后收集器会对F-Queue中的对象进行第二次小规模的标记,如果对象要在finalize()中成功拯救了自己,只要重新与引用链上的任何一个对象建立关联即可,譬如把自己赋值为某个类变量或者对象的成员变量,那在第二次标记中它即将被移出即将回收的集合;如果对象没有逃脱,那么基本上要被回收了。任何一个对象的finalize()方法只会被系统调用一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