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据在组织中的作用
2.关于数据的文化规范
3.数据管理和数据治理实践
4.如何组织和执行工作
5.汇报关系的组织方式
6.技能水平
(二)数据管理组织的结构1.分散运营方式
优点:组织结构相对扁平,数据管理组织与业务线或IT部门具有一致性。这种一致性通常意味着对数据要有清晰的理解,相对容易实施或改进
缺点:让过多的人员参与治理和制定决策,实施协作决策通常比集中发布号令更加困难。分散模式一般不太正式,可能难以长期性维持。为了取得成功,他们需要一些方法强化实践的一致性,但这可能很难协调。使用分散模式来定义数据所有权,通常也比较困难。
2.网络运营模式
优点类似于分散模式(结构扁平、观念一致、快速组建)。采用RACI,有助于在不影响组织结构的情况下建立责任制。它的缺点是需要维护和执行与RACI相关的期望。
3.集中运营模式
最正式且成熟的数据管理运营模式是集中运营模式。所有工作都由数据管理组织掌控。参与数据治理和数据管理的人员直接向负责治理、管理职责、元数据管理、数据质量管理、主数据和参考数据管理、数据架构、业务分析等工作的数据管理主管报告。
优点是为数据管理或数据治理建立了正式的管理职位,且拥有一个最终决策人。因为职责是明确的,所以决策更容易。在组织内部,可以按不同的业务类型或业务主题分别管理数据。
缺点是实施集中模式通常需要重大的组织变革。将数据管理的角色从核心业务流程正式分离,存在业务知识逐渐丢失的风险。
4.混合运营模式
5.联邦运营模式
(三)关键成功因素1.高管层的支持
2.明确的愿景
3.主动的变更管理
4.领导者之间的共识
5.持续沟通
6.利益相关方的参与
7.指导和培训
8.采用度量策略
9.坚持指导原则
10.演进而非革命
(四)采用度量策略1.是否采用
2.改进的程度
3.数据管理的有利方面
4.改进的流程和项目
5.识别并规避风险
6.数据管理的创新方面
7.可信度分析
数据管理的有利方面可以侧重于改进以数据为中心的流程
数据管理的创新可以通过增强可信数据来改进决策和分析
(五)全球化组织需要注意1.遵守标准
2.同步流程
3.明确责任制度
4.培训和交流
5.有效地监控和度量
6.发展规模经济
7.减少重复性工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