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过geoserver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geoserver可以发布矢量服务(WFS服务),但是可能很多小伙伴不知道geoserver发布的wfs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当数据量很大时,只能单个的通过cql_filter等手段单独的获取某一个feature,如果你有返回整个图层的需求,那你的请求可能会直接卡死,这很尴尬,这不是框架和中间件的问题,这也不是代码逻辑的问题,这归根结底是设计的问题。
于是我们想自己发布wfs服务。
性能和响应速度是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业界很多方式是,首先在pg(postgresql,下文简称pg)库里面存储数据,利用postgis提供的一些函数,配合java等服务返回给前台geojson,wkt等等,这是最常规的。
实际上矢量数据大多出自桌面端的格式基本上是shape,这种方式是shape文件和空间数据库中的表之间的转化。这一点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讲过。
那我们不妨换一种思路,既然我们不能让浏览器直接解析渲染shape,那我们为什么不想办法把shape先转化成浏览器(前端框架支持的格式)——GeoJson
也就是说我们应当直接让服务端去处理geojson,而不是去数据库当中 *** 作。
因为wfs服务基本的需求就是查询要素,不存在增删改的 *** 作。因此我们没必要再去使用数据库。
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直接将数据转成geojson文件放置在服务器上,转化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利qgis等桌面软件,也可以使用mapshaper
如果真的需要,甚至可以自己编写工具类,将shape转为geojson,wkt等格式。
这样的话,数据就以json文件的形式放置在我们的项目中。你会觉得json文件很大嘛?
你完全不必担心,因为实际上我们可以对数据进行分类,把一个大的json文件分割成若干个小的json文件,按照条件去查询即可。
另外,对于feature的查询实际上就是对数组的过滤,这样的查询性能肯定要优于从数据库查询。
我是一个js爱好者,于是我用node写了服务端,与java写成的传统的方式,数据传输速度快了32倍
从160ms到5ms。
性能提升巨大
本文只是提供一个思路,具体的实现方法多种多样。选择你喜欢的服务端语言去进行处理即可。
作者推荐node,Javascript yyds!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