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侵权动辄冻结数百家,究竟是“暗箱 *** 作”还是真的侵权?

跨境电商侵权动辄冻结数百家,究竟是“暗箱 *** 作”还是真的侵权?,第1张

跨境电商侵权动辄冻结数百家,究竟是“暗箱 *** 作”还是真的侵权?

本博主原文链接:跨境电商侵权动辄冻结数百家,究竟是“暗箱 *** 作”还是真的侵权?

 说到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侵权,我们不得不先了解一下跨境电商的发展历程:

自从跨境电商高速发展以来,电商平台因知识产权而导致的账户冻结屡见不鲜。

在美国,把自己标榜为“商标警察”的GBC、Keith、HSP、David、SMG等流氓律所。他们现在每年的营业额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围猎”中国卖家所赚取的收入。

以GBC为代表的很多美国律所,在亚马逊、eBay、Wish、速卖通等跨境电商平台抓取中国卖家疑似侵权证据,一旦有发现就假意下单获取账户信息和订单交易信息,以此为侵权投诉证据,向美国法院提起“侵权诉讼”冻结中国卖家账户资金(在这些卖家当中,有些卖家会被误伤,有些是打了擦边球)。

在被冻结的很多账户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创业初期,手里流动资金不足。没有更多的资金去支付律师费,时间更是耗不起,从而选择弃店。有些被误伤的商家也选择了和解(时间成本相对较低)。

在此给需要应诉且资金链不健康的卖家朋友一个建议,可以先找律师代理案件并应诉。提交动议要求只冻结当前账户资金(只冻结当前的账户资金,但是有一个最低的限度,具体需要律师与法院对接),这样你后续的销售资金可以提现,解决当前不健康的资金链问题(注:此方式只适用于应诉的案件)。

根据很多的案件情况和在国外的侵权商标注册时间不难看出,有国外不良商家或者律所看中了这块市场的肥肉。先在跨境电商平台上选中“猎物”,然后去线下申请商标,在商标申请下来之后一段时间便去收集资料向法院申请“侵权诉讼”,从而导致众多商家账户被冻结。

但是不得不说,按照当地法律来讲,我们还确实是真的侵权了(因为是对方优先获取法律意义上的商标使用权,我们未获得品牌方授权)。

回到标题上的问题:
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侵权动辄冻结数百家,究竟是“暗箱 *** 作”还是真的侵权?
由于美国当地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相对国内较为严格,确实有很多品牌为了维护自己品牌的利益去当地法院起诉。
但是也有很多人去恶意抢先注册商标,从中获取不菲的赔偿金。

在此,“麦家支持”劝各位卖家朋友在选品以及上架listing之前,一定做好知识产权防范,避免后期遭遇侵权导致账户冻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6959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7
下一篇 2022-12-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