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解释
路由器的基本知识
路由信息如何构成
直连网络静态路由动态路由 路由器与交换机AS(自治系统)因特网路由选择协议
综述IGPBGPRIP协议OSPF协议BGP协议 路由器相关实验
静态路由配置实验RIP动态路由配置实验
RIP路由协议的运行情况 OSPF动态路由配置实验
基本概念解释 路由器的基本知识1.路由器属于网络层设备,能够根据IP头的信息,选择一条路径,将数据包发送出去,从而实现不同网段之间数据报的转发
2.路由器转发数据报时为存储转发,所以转发时进入队列的速率务必要大于转发时转发出队列的速率,否则后续队列会由于没有存储空间而丢弃
3.路由器转发数据包主要是根据路由表进行选路,而路由表由一条条路由信息组成。
4.默认路由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全为0.0.0.0
路由信息如何构成路由信息的构成有三个途径,分别是直连网络,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直连网络直接与路由器接口相连的网络部分,路由器会自动添加和自己直接相连的网络部分到路由表中,直连路由链路层协议发现,不需要网络管理员维护,只要该接口处于激活状态,路由器就会把通向该网段的路由信息写到路由表中
静态路由所谓静态路由,是指路由信息不会改变,安静如斯。静态路由是由网络管理员手动配置添加到路由表中,静态路由中,管理员需要指出下一跳的地址。
静态路由的优点就是安全,保密性高,简单,可靠。缺点就是不能自动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
所谓动态路由,是指路由信息会适时改变。它是由路由协议(RIP,OSPF,BGP)通过自动学习来实现构建的路由表。动态路由的运作机制依赖于路由的两个基本功能:对路由表的维护和路由器之间适时的交换路由信息
路由器与交换机路由器相比于交换机,由于它可以识别IP地址,所以它可以直接确定数据转发的目的地址。
路由器通过IP地址将连接到端口的设备划分为不同的子网,路由器每个端口所连接的网络都构成一个广播域,所以才说,路由器具有隔离广播域的功能。
AS(自治系统)即自治系统。由于许多单位不愿意外界了解自己单位网络的布局和路由选择协议,但同时还希望连接到因特网上,所以因特网吧整个互联网分割成许多较小的自治系统,这就是AS出现的原因
因特网路由选择协议 综述因特网有两种路由选择协议:内部网关协议(IGP)和外部网关协议(BGP)
IGP即内部网关协议,在一个自治系统内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比如常见的RIP协议和OSPF协议
BGP即外部网关协议,在不同的自治系统之间传递数据报时所使用的协议,比较常见的由BGP-4
RIP协议RIP协议,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是使用普遍的IGP内部网关协议。RIP协议要求每个路由器要维护他自己到其他每个目的网络的距离记录(距离向量)。RIP协议将“距离”定义为:从一个路由器到直接相连的网络的距离为1:从一个路由器到非直接相连的网络的距离为没经过一个路由器,则距离加1,距离也成为跳数。
RIP协议把跳数当作衡量路径的开销,RIP协议规定最大条数为15(即一条路径中最多只能包含15个路由器),跳数16则表示目标不可达。
RIP使用UDP的520端口进行RIP进程之间的通信。
RIP定期更换、更新路由信息,也就是说,如果刚刚发生过更新,即使网络拓扑结构发生变化,路由器也不进行更新,要等待下一个更新周期才能进行更新。
RIP协议为应用层协议,因为他是基于UDP的520端口通信的
RIP协议只适用于小型互联网,这是由他的最大跳数决定的
RIP路由信息更新特性:
刚开始时,路由器的路由表中只包含自己直连的网络信息,经过一次RIP广播,路由器知道与自己距离为2的所有网络,以此类推,直到路由器知道局域网内任何一个网络的最短距离和下一跳地址。
路由器最初启动时只包含了与其直接相连的网络的路由信息,并且其直连网络的metric的值为0,然后他会向与它相连的其他路由发送自己完整的路由表的RIP请求。其他路由器根据收到的RIP应答来更新其路由表,具体方法是添加新的路由表项,并将其metric的值加1。但如果收到与已有表项的目的地址相同的路由信息,则分三种情况对待:
1.若已有表项与新表项来源于相同的端口,则无条件根据最新的路由信息更新其路由表
2.若已有表项与新表项来源于不同的端口,则比较他们的metric值,将此值较小的一个作为自己的路由表项
3.若已有表项与新表项的metric的值相同,则保留旧的表现
默认情况下,路由器每隔30S利用UDP的520端口向与其直连的邻居路由器发送一次自己的路由表。针对某一条路由信息,如果在180s后都没有收到新的关于他的路由信息,那么将其标记为失效,即metric的值为16,若在此之后的120s以后,仍然没有他的更新信息,则该条失效信息将被删除。
OSPF协议OSPF(即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表示open,即表示OSPF协议不受某一家厂商的控制,而SPF表示最短路径算法SPF。它是由Internet工程任务组开发的路由选择协议,是目前网络中应用最广的路由选择协议。OSPF属于内部网关路由协议,能适应各种复杂的网络环境,是典型的链路状态协议
OSPF路由协议通过向全网扩散本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信息,使得全网中每一个路由器最终同步一个具有全网链路状态的数据库,然后路由器采用SPF算法,以自己为根,计算到达其他网络的最短路径,最终形成全网的路由信息。
OSPF是基于IP的,协议号是89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区别:*
作为链路状态路由协议,OSPF将自己的链路状态信息广播给与其在同一网络下工作的其他所有路由器,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是将部分路由表或者全部路由表仅仅只传递给与他相邻的其他路由器,而不是与其在同一网络下的所有路由器
一般情况下,使用OSPF协议发送的IP地址通常为224.0.0.5
OSPF工作流程:
1.每台路由器通过使用hello报文与他的邻居之间建立邻接关系
2.每台路由器都向每个邻居发送LSA(链路状态通告),每个邻居在收到LSA之后在依次向它的邻居转发这些LSA,此过程称之为泛洪
3.每台路由器都要保存一份他收到的LSA的备份,所以所有路由器的数据库最后应该是相同的
4.依照拓扑数据库,每台路由器使用SPF算法计算出每个网络之间的最短路径,并将结果输出到路由选择器中
路由器的hello报文可以在全网传播,肯定也包括路由器之间
而路由器的Neighbor报文只能在路由器之间传播
所谓网关就是一个子网中边界路由器的IP地址,就是这个子网的网关,网关负责与其他子网进行IP数据报的转发
BGP协议BGP协议(边界网关协议)是不同AS(自治系统)的路由器之间的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
因特网的规模太大,使得AS之间的路由选择特别困难,对于不同AS之间要寻找最佳路由是不现实的,所以BGP协议只能找到一条比较好的能到达目的地的路由
BGP发言人
在配置BGP时,每一个自治系统的管理员至少选择一个路由器作为该自治系统的“发言人”,一般来说,两个BGP发言人可以通过一个共享网络连接在一起,而BGP发言人往往都是BGP边界路由器,也可以不是边界路由器。
BGP交换路由信息
一个系统中的BGP发言人与其他自治系统中的BGP发言人要交换路由信息,需要建立TCP连接,然后再此连接上交换BGP报文以建立BGP会话,利用BGP会话交换路由信息,如增加新的路由信息,或撤销过时路由以及报告差错的情况等。
使用BGP所交换的网络可达性的信息就是要达到某个网站所要经过的一系列AS,当BGP发言人互相交换了网络可达性的信息后,各BGP发言人就根据所采用的策略从收到的路由信息中找到能到达AS比较好的路由
BGP刚运行时,需要交换整个路由表,但以后只需要交换变化部分的路由表
路由器相关实验 静态路由配置实验其实在Cisco Packet Tracer中的网络结构配置静态路由信息,其实就只需要输入三部分,目的网络,和目的网络对应的下一跳地址以及目的网络的子网掩码,可根据这三部分完成静态路由配置。
路由表中,类型为S表示此路由信息为静态路由信息,类型为C表示此路由信息为直连路由
在静态路由配置完成后,需要对其验证是否可以ping通,以下是ping过程的发包情况:
若存在于子网A的主机P0去ping存在于子网C的服务器sever1
具体实现过程:
1.主机P0生成ICMP报文,同时又生成ARP协议报文。在此ARP协议报文中,源MAC地址为P0的MAC地址,目的MAC地址为全1==(因为开始时,主机P0不知道路由器0/0接口的MAC地址,此ARP帧的目的就是获取路由器0/0的MAC地址。我的个人理解是,因为主机P0要发送消息给一个不是自己子网的主机,那么肯定需要通过路由进行不同子网之间的交流,所以P0必须获得其所在子网网关的MAC地址,所以需要进行广播转发,其实只要ARP出现,ARP协议中的目的MAC地址就一定是全0,打包成帧之后目的MAC地址就一定变成全1,因为ARP的出现就是为了广播转发从而获取目的MAC地址),源IP为P0的IP地址,目的IP为路由器R1的0/0接口的IP地址。
2.交换机s0获得含有ARP协议的帧,由于此帧中的目的MAC地址为全1,所以s0会将此帧转发给与之相连的所有主机(即P1)与路由器(即R1)的0/0接口
3.路由器(R1)的0/0接口接收到包含ARP请求的帧后,就会发出含ARP响应的帧,此帧中,源MAC地址为路由器(R1)的0/0接口,目的MAC地址为P0,源IP为路由器(R1)的0/0接口。目的IP为P0的IP地址
4.交换机s0收到路由器(R1)的0/0接口发送的含ARP响应的帧,因为已经有确定的MAC地址,所以交换机s0只会将此帧转发给P0
当然,由于是第一次进行报的转发,交换机s0在此ARP期间也进行了MAC地址表从空白到包含两条对应的信息,刚才叙述中就没有详细描述
5.在获得路由器(R1)的0/0接口的MAC地址后,P0所发送的ICMP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就会写成这个,源MAC地址依然是P0的MAC地址,源IP地址为P0的IP地址,而此时的目的IP地址为存在于子网C的服务器sever1的IP地址,而不再是之前的路由器(R1)的0/0接口的IP地址。
6.在交换机s0接收到此ICMP报文后,将根据MAC地址表转发ICMP报文给路由器(R1)的0/0接口
7.在路由器(R1)的0/0接口接收到ICMP请求报文后,将会根据路由表进行判断,通过子网掩码和IP地址相与获得P0所发送的ICMP报文目的IP地址的网段,根据路由表中网段所对应的下一跳将ICMP转发给路由器(R0)中,在转发的过程中,由于路由器(R0)与路由器(R1)同属于不同的局域网中,所以不能在使用以太帧对ICMP报文进行封装,需要使用广域网的数据链路层封装协议HDLC对ICMP报文进行封装传递给路由器(R0)
8.路由器(R0)根据将获得的帧中的IP地址,根据自己路由表的规则,判断出目的IP所在的网段是在自己的0/0接口下的网段,但是不知道目的IP地址所对应的具体MAC地址,此时路由器(R0)就会生成包含ARP请求的帧,此ARP请求的帧中,目的MAC地址为全0,但经过以太帧的封装之后,目的MAC地址为全1,源IP地址为路由器(R0)的0/0/接口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路由器(R0)获得的ICMP报文中的目的IP地址。路由器(R0)通过自己的0/0接口转发包含ARP请求的帧给交换机s2
9.s2在收到此帧后,根据帧的MAC地址为广播地址,将此帧转发给与之相连的所有主机(即P3与sever1)
10.sever1在收到ARP请求帧后,发现目的IP竟是他自己,他就会发送包含ARP响应的帧给交换机s1,此帧中,目的IP地址为路由器(R0)的0/0/接口的IP地址,源IP地址为sever1的IP地址,源MAC地址为sever1的MAC地址,目的MAC地址为路由器(R0)的0/0/接口的MAC地址。
11.交换机s1收到此帧后,将根据目的MAC地址将包含有ARP响应的帧转发给路由器R0)的0/0/接口。
12至此,路由器s0就获得了ICMP报文的目的IP的MAC地址,然后,他才会将之前收到的ICMP报文根据路由表转发给与自己0/0/接口的相连的交换机s1,对于含此报文的帧中,目的MAC地址为刚才收到的sever1的MAC地址,源MAC地址为路由器(R0)的0/0/接口的MAC地址,源IP地址还是为P0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还是为sever1的IP地址
13.交换机s1根据自己所收到的帧的MAC地址进行转发,将此帧转发给sever1,最后,终于完成了这一次ICMP报文的发送
14.在sever1收到此来自P0的ICMP请求报文后,也会向P0发送ICMP确认报文表示自己已收到此请求报文。所以会发出含ICMP响应报文的以太帧,此以太帧中,目的IP地址为P0的IP地址,源IP地址为sever1的IP地址,源MAC地址为sever1的MAC地址,目的MAC地址为路由器(R0)的0/0/接口的MAC地址。
15.然后在经过交换机的转发,路由器(R0)的0/0/接口收到含ICMP确认报文的以太帧,根据以太帧的目的IP地址得到其属于的网段,然后通过路由表判断此以太帧的下一跳,将此帧转发给路由器(R1)当然,他们之间传递的ICMP确认报文时用HDLC协议作为封装的帧,原因上面已经解释过
16.路由器(R1)的接收到含ICMP确认报文的以太帧后,根据以太帧的目的IP地址得到其属于的网段,然后通过路由表判断此以太帧的下一跳,将此帧通过自己的0/0接口转发给与之相连的交换机s0,此帧中,源MAC地址为路由器(R1)的0/0接口的MAC地址,目的MAC地址为P0的MAC地址,源IP地址为sever1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P0的IP地址
17.交换机s0收到此以太帧后,根据中的目的MAC地址转发给P0,至此,完成一次完成的ICMP请求/响应
两个路由器之间之所以使用串口,我的思考是将与路由器直接相连的网络通过自带的端口直接连,将于其他路由器相连的时候,根据串行设备相连,因为他是HDLC协议进行封装的帧,使用MAC地址无效,所以使用串行设备,如果直接相连的话,会造成MAC地址的浪费
RIP动态路由配置实验(下图为)RIP路由配置结果
其中,类型为R表示这是RIP协议配置
刚启动时,路由器的路由表只包含直连路由信息,经过一段时间后,路由器会自动生成RIP请求报文,在此报文中,会含有RIP ROUTE POCKET,这是路由表所含有的路由信息以及对应的metric值,此报文的目的IP地址为全1,即广播地址,一般情况下,两个路由器之间会存在两个端口的IP在同一个网段下,基于此,IP数据包才会转发到与他相邻的路由器中,路由器在得到IP数据报后,会根据代价值进行前文中的三种情况的某一种做法来更新路由表,若发生更新,则他的下一跳的目的地址一定时刚获得的IP数据报的源IP地址。
虽然数据报的目的IP地址为广播地址,但是由于路由器隔离广播域,所以两个路由器之间的通信还是由其在用一个网段下的两个端口进行的。所以如果A路由器的路由表中存在路由信息:到达B地址时的下一跳为C。那么在A发送给C包含RIP请求的报文时,就不能携带B地址。这就好比,小明家有爸爸妈妈和小明,然后如果你要去看小明,就不用携带小明爸爸和小明妈妈的信息,只需要携带除他们家之外的其他人的信息。
OSPF动态路由配置实验前面概念部分已经详述过OSPF协议相关的全部知识,针对于OSPF动态路由配置实验,hello报文全网都可以传送,而neighbor报文只能在路由器之间传送。
(下图为)hello报文的详细图样
(下图为)neighbor报文的详细图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