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互联网上有大量各种类型的数据和人类社会的知识,工程师们借助于互联网这个平台实现产品的智能化。当前的许多智能化产品便是这么做的。正如人需要依赖于社会而生存与发展一样,人工智能也要依赖于某个网络环境。构建专门的物联网当然是一种实现人工智能生存环境的方式,但依赖于目前的互联网似乎更为可行,这样它们能够与人类进行交互,参与到人类社会的构建,成为智能社会的一部分。
当前基于互联网的人工智能产品是初级的、非自主的,那种自主的、高级的“活”在互联网环境下某个虚拟世界中的人工智能或者“受控人工智能”似乎暂时还没有出现。一旦科学家或者工程师在基于互联网的某个控制的虚拟环境中发明了某个“受控人工智能”,并且它们被设计能够在虚拟世界中进化,那么它们的威力是巨大的,它们的泄露也是可能的。而一旦它们泄露,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灾难:它们首先会泄露到网络世界之中并干预我们的网络世界;它们甚至会泄露到现实世界之中,通过现实化自身干预现实社会,造成社会困扰。
虚拟世界不必然是人工智能的居住场所,正如实验室不必然是人造病毒的场所、核反应不必然在反应堆中进行一样。“智能泄露”及其灾难将会是未来重要的学术及社会问题。
互联网构建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争夺资源将会是一个普遍现象。比特币作为虚拟世界的货币,它通过有强大算力的“矿机”(特制的高效计算机)计算而得,比特币被认为是去中心化的网络交易货币。比特币高昂的市场价格吸引投机者们“挖矿”逐利。然而,“挖矿”需要大量的电力,根据剑桥大学替代金融研究中心的研究,截至2021年5月17日,全球比特币挖矿的年耗电量大约是134.89太瓦时;这里,1太瓦时相当于10亿度电。这样的耗电量已经超过马来西亚、乌克兰、瑞典等国家的耗电量,已十分接近耗电排名第25名的越南。
挖矿消耗能源是虚拟世界消耗或者抢夺现实世界能源的一种方式,而虚拟世界对现实世界能源的这种抢夺将会成为一个常见现象。将电力消耗在虚拟世界之中是否是正义的?这至少是可讨论的。当今的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电力,人类进一步的工业生产也离不开电力。电力是社会耗费公共资源而生产出来的有限社会资源,这样的资源是属于全社会的。
因而,它的使用要公平和合理——在保证基本民生的前提下合理分配给企业进行利于社会的生产,用于挖矿投机则是不义的,尽管挖矿者按照市场价格支付挖矿电费。社会如何对有限资源进行分配是一个永恒的哲学话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描述的便是一个不义的社会,在该社会中某些人奢靡浪费的正是另外一部分人生存所需要的。因而,并非按照市场规则运行的社会就是正义的,尽管某些人的消耗是基于社会规则的交易而非暴力抢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