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背后的“推手”

区块链: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背后的“推手”,第1张

区块链: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背后的“推手”

1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启动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涉及六大要素提出了八个方面试点任务,包括:进一步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推动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推动资本要素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大力促进技术要素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探索建立数据要素流通规则,加强资源环境市场制度建设,健全要素市场治理,进一步发挥要素协同配置效应。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数据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市场经济要求生产要素商品化,以商品形式在市场上通过市场交易实现流动和配置,从而形成各种生产要素市场。数据要素市场就是将尚未完全由市场配置的数据要素转向由市场配置的动态过程,其目的是形成以市场为根本调配机制,实现数据流动的价值或者数据在流动中产生价值。

区别于土地、劳动、资本、技术等要素,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具有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的双重属性,具有分散性、非排他性、无限供应、所见即所得、时效性等特征。数据的分散性和时效性要求数据进行充分、及时地流通以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发挥;数据使用的非排他性、所见即所得等特征则对数据流通使用过程中的权限管控及计量计价等环节提出了比他生产要素更高的要求。

当前,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据国家工信安全中心测算数据,2020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到545亿元[注1],“十三五”期间市场规模增速超过30%;“十四五”期间,这一数值将突破1749亿元,整体上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注1]:此报告发布之时,关注数据作为劳动对象,挖掘数据价值的阶段,聚焦于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加工、数据流通、数据分析、生态保障六大模块,因此测算数据中未包含数据应用的部分。

与之相对的却是数据交易的疲软。我国企业数据流通方式以“数据交易所+数据公司”模式为主,但短短几年,这种依靠一手托两家的居间撮合交易模式便陷入了停滞状态。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各地的数据交易所已经有14家处于停止运营或半停止运营状态。贵州大数据交易所作为最大的数据交易所,年交易额仅3亿。

何以至此?相关人士指出,这类模式之所以难以为继主要在于两方面,其一在于直接数据价值不高,只有经过分析加工的数据产品才能满足特定需求,而大量中小数据供需主体都缺乏上述数据开发应用技术;其二则在于数据交易的合法合规面临的不确定性。

要素确权、交易单位、定价机制、交易市场、交易监管和创新能力构成了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基本流程。怎样衡量要素的市场化程度?最薄弱的两个环节就是确权和交易。随着区块链技术的诞生,其分布式对等、去信任、集体维护和无法篡改等特点与数据流通场景天然耦合,众多从业者纷纷尝试技术角度切入,探索建立数据流通新规则。

图源/《区块链在数据流通中的应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2021年11月12日,在北京市经信局的支持下,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举办线上推介发布会,全国首发基于区块链的数字交易合约,并落地一系列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成果。通俗来说,数字交易合约就是一种永久存证的电子合同+实时记录的电子账本,专门用于数据交易等领域。

通过区块链和隐私计算的融合使用,实现计算源、计算中、计算后等全流程 *** 作上链,保障数据合法合规,其来源可追溯、内容防篡改、主权可确认、利益可分配、数据不泄露。此外,该模式还加入了数字经济中介服务商环节,通过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数据进行客观、专业的估值、评级、审计、托管等。

“数字交易合约”的首发是区块链与隐私计算技术首次在国家层面实现结合落地,不仅扩展了数据资源的交易范围,还首次把算法、算力及综合服务应用也变成了可供交易的数字资产,标志着官方牵头的数据交易进入正式实质性阶段。而在这个过程中,区块链将成为其重要的底层技术组成,推动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化发展。

参考文献: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报告(2020~2021)》 数据要素研究系列 DE-2021-01;

闫树,卿苏德,魏凯 《区块链在数据流通中的应用》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 100191。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7174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7
下一篇 2022-12-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