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东西叫 snake stone(蛇石),另一种比这更神奇的叫 Naga mani(眼镜蛇珍珠),蛇石价格较低,据说有解毒和驱蛇的作用,眼镜蛇珍珠就很珍贵了,最高的价格据说有1亿5千万卢比(将近210万美金),详细资料可以到这看 ;网页链接 文章中有详细介绍,有图有真相。
这东西叫snake
stone(蛇石),另一种比这更神奇的叫 Naga
mani(眼镜蛇珍珠),蛇石价格较低,据说有解毒和驱蛇的作用,眼镜蛇珍珠就很珍贵了,最高的价格据说有1亿5千万卢比(将近210万美金),详细资料可以到这看
;网页链接
文章中有详细介绍,有图有真相。
这是“菊石”
菊石,软体动物门头足纲的一个亚纲。菊石不是现生动物而是已绝灭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生存于中奥陶世至晚白垩世。它最早出现在古生代泥盆纪初期(距今约4亿年),繁盛于中生代(距今约2.25亿年),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三叠纪海洋中,白垩纪末期(距今约6500万年)绝迹。菊石通常分为9目约80个超科,约280个科和约 2000 个属,以及许多种和亚种等,它与 *** 是近亲。
菊石最早出现在距今约4亿年的古生代泥盆纪初期,在中生代得到繁盛,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三叠纪海洋中。因而,它比恐龙的出现早1.7亿年。菊石是由 *** 演化而来的,属于头足类动物,运动的器官在头部。体外有一个硬壳--这是它自己建造的蜗居,与 *** 的形状酷似。在头足类的进化过程中,除 *** 外,其他的种属已不再背负着一个沉甸甸的硬壳,而是轻装前进。
菊石贝壳的形状多种多样,有三角形的、锥形的和旋转形,以旋转形的壳为多。菊石的壳也分前、后、背、腹。菊石壳体的大小差别很大,一般的壳只有几厘米或者几十厘米,最小的仅有1厘米大的则达到2米。
"棱菊石"是最早出现的一种菊石。在2.45亿年前出现了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使"棱菊石"从地球上消失了。后来出现了"齿菊石",当这种动物在三叠纪成为主要的海洋动物时,恐龙也开始到陆地生活。然而,"齿菊石"在大约2亿年前的三叠纪末就消失了。后来,还有"腹菊石"、"白羊石"、"箭石"。
长期以来,许多学者推测具有旋卷壳体的菊石是由直壳的杆石类,逐渐弯曲而演变为环形壳的无棱菊石类。但是,地层学的证据表明,最古老的具环形壳的无棱菊石类和弓形的杆石类几乎是同时出现的。因此,也有人设想杆石类和无棱菊石类几乎同时由具卵形胎壳和腹方体管的直角石类演化的。
菊石化石均产于浅海沉积的地层中,并与许多海生生物化石共生。通过对含菊石地层的古地磁、古温度的测定、岩性和岩相分析和对菊石古生态的研究,推测菊石栖居在热带至温带的有一定深度的海域,内中又因壳壁厚薄、壳形和壳表装饰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生活习性,例如:壳壁较厚和具粗强壳饰的类型是较不活动的类型壳壁较薄、表面平滑和具尖饼状壳形者是较活动的栖居于较深水体的类型。
菊石演化迅速,分布广泛和易于辨认,是划分和对比地层最有效的标准化石。依据菊石在地层中的垂向演变而划分成颇为精细的菊石带。例如在中生代的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每一个纪均可划分出30个以上的菊石带,平均每个菊石带的延续时限在100~200万年之间,在西欧古生代早石炭世晚期赛尔布霍夫期地层划分出30个菊石带,平均每个菊石带延续时限不超过50万年。应用同位素和其他方法测定地层的绝对年龄,还远远不能达到这个精度。
在中国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层中含有各种菊石,特别是广西的早泥盆世菊石群,华南二叠纪菊石,广西、青海和西藏三叠纪菊石和西藏侏罗纪及白垩纪菊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广西、贵州、青海和西藏的海相地层中都有发现菊石化石的记录, 特别是在西藏的珠穆朗玛峰地区有大量的菊石化石产出, 甚至随手可得。因为在中生代时期, 那里是古喜马拉雅海, 随着构造运动地壳抬升, 海底变为高山, 菊石化石也得以显露出来。人们曾经把这种旋卷型外壳上装饰着肋、棱、脊的动物称为"阿蒙神之角(Ammon's horns)"或"蛇石( snake- stones)"。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