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法界次第﹞
觉,即觉了。谓觉了所修之法是真是伪也。分即支分,谓此七种法,各有支派分齐,不相杂乱,故名七觉分,亦名七觉支。择、进、喜三觉分,属慧;除、舍、定三觉分,属定;念觉分兼属定、慧。故摩诃止观云:修此七觉,即得入道。是也。
[一、择法觉分],择,即拣择。谓用智慧观察诸法之时,善能简别真伪,而不谬取虚伪之法,故名择法觉分。
[二、精进觉分],不杂名精,无间名进。谓修诸道法之时,善能觉了不行无益苦行,而于真正法中,常能用心专一,无有间歇,故名精进觉分。
[三、喜觉分],喜,即欢喜。谓心契悟真法,得欢喜时,善能觉了此喜不从颠倒法生,住真法喜,故名喜觉分。
[四、除觉分],除,即断除。谓断除诸见烦恼之时,善能觉了,除去虚伪之法,增长真正善根,故名除觉分。
[五、舍觉分],舍,即舍离。谓舍离所见念着之境,善能觉了虚伪不实,永不追忆,故名舍觉分。
[六、定觉分],定,即禅定。谓发禅定之时,善能觉了诸禅,不生烦恼妄想,是名定觉分。
[七、念觉分],念,即思念。谓修诸道法之时,善能觉了,常使定慧均平。若心昏沉之时,当念用择法精进喜三觉分,观察诸法,令不昏沉;若心浮动之时,当念用除觉分除身口之过非,用舍觉分舍于观智;用定觉分入正禅定,摄其散心,令不浮动,是名念觉分。
七觉支(1)念觉支,(2)择法觉支,(3)精进觉支,(4)喜觉支,(5)轻安觉支,(6)定觉支,(7)舍觉支。
念觉支 就是把心投入到所缘当中,沉入到所缘当中而不动,不会忘失禅修的对象,这是念觉支。我们平常修的四念处: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
择法觉支 就是我们知道我们内心被贪瞋痴控制的时候,我们去找正确的法来对付它,所以叫择法。比如说我心中起了贪,然后你就择法,择什么法?32身分,四界差别,或者十种不净,这是对付贪的。起了瞋念,你就修慈爱来对付它。痴,你就观修缘起,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你就观照它。那个缘起,它是一个做一个的缘,就表示这整个轮回是无我的。
精进觉支 就是为了达成目标付出的努力; 喜觉支 就是对于所缘要有兴趣,对修行的目标有兴趣,或者说我们喜欢禅修; 轻安觉支 就是身心的轻安、轻快、舒适; 定觉支 就是心的平静、心一境性、心的单纯、专一; 舍觉支 就是心的平等,内心处于一种中舍的状态,不会偏于任何一边,既不会过紧也不会过松,既不会过动也不会过静、不会极端、不会过度、恰到好处,这是舍觉支。
在七觉支当中, 择法觉支 是慧心所,即如实知见名色法的观智;轻安是指心与心所两者的轻安; 舍觉支 在此是指属于遍一切美心心所的中舍性心所,而不是舍受。在七觉支当中,可以分为两组: 择法、精进与喜 三个觉支是一组,对治心的软弱无力。例如禅修时感到昏睡,对禅修的所缘没有兴趣,心变得软弱无力,这时候应该培育择法觉支、精进觉支与喜觉支。
轻安、定与舍 三个觉支是另外一组,对治心的激动。例如第一次禅修光就来了,第二次禅修于是充满期待,心绪激动、定不下来,这时候便要培育轻安觉支、定觉支与舍觉支。舍掉之前的经验,心才能够平稳下来,心平稳以后,才会感觉到定、感觉轻安。若是心绪激动,又去培育择法觉支、精进觉支与喜觉支的话,反而会像不希望火烧得太猛烈,却又加进干草,导致烧得更猛。这时要加的应该是湿的草,湿的草就是轻安觉支、定觉支与舍觉支。平衡在修行上非常重要。我们要懂得自己的心境在当下是处在哪种状况,激动还是软弱?是精进还是懒散?懒散的话,要应用择法觉支、精进觉支与喜觉支,这样修行才会进步。念觉支则确保这两组平衡,不会有其中一者强过另一者。
念觉分 :专注清楚,修习四念处。
择法觉分 :以智慧明辨、拣择各种法。
精进觉分 :勇猛精勤,修习四正勤。
喜觉分 :契合于佛法而生的欢喜、法喜。
猗觉分 :身心轻安、平静。又译为除觉分、轻安觉分。
定觉分 :入定而不散乱。
舍觉分 :心平等、宁静,而能舍离。
四念处作为念觉分,能促成后续的其他觉分,有念觉分后能辨别什麽法有益、什麽法无益,也就是择法觉分;择有益的法而努力,即是精进觉分;精进修行自然产生法喜,而为喜觉分;法喜能让身心轻安,是猗觉分;轻安后容易得定,是定觉分;有了定后心平等、宁静,而能舍离,是舍觉分。
三十七道品 向灭比丘 著
七觉支,梵语 saptabodhyavgani 。又称七等觉支、七遍觉支、七菩提分、七菩提分宝、七觉分、七觉意、七觉志、七觉支法、七觉意法,略称七觉。觉,意谓菩提智慧;以七种法能助菩提智慧开展,故称觉支。七者即:
( 一 ) 念觉支 ,梵语 smrti-sajbodhyavga ,巴利语 sati-sam
bojjhavga 。又作念觉分,念觉意、念等觉支。谓修道者于证悟之过程中,明记三学、四圣谛、八正道等佛教教法而念兹在兹、忆持不忘之阶段;其时修道者之心,系以「念」为其体性。例如恒常正念正知,了知身受心法之不净、苦、无常、无我等,并将此等佛教正确之世界观,忆持不忘,即是此一证悟阶段(念觉支)之具现。如是正念而住,以慧决择、伺察、观察彼法时,则发生择法觉支。
( 二 ) 择法觉支 ,梵语 dharma-pravicaya-sajbodhyavga ,巴利语 dhamma-vicaya-sambojjhavga 。又称择法觉分、法觉意、法解觉意。指以智慧选择分别诸法之真伪,取真舍伪,而趣入菩提。修习以致圆满,以慧决择,伺察、观察彼法,则生不退之精进而引发精进觉支。
( 三 ) 精进觉支 ,梵语 virya-sajbodhyavga ,巴利语 viriya-sambo jjhavga 。又作精勤觉支、勤精进觉支、进觉意、勤觉意。谓勇猛勤策进修诸善法;亦即依佛教教义,于修善断恶、去染转净之修行过程中,不懈怠地努力上进。盖精进为修道之根本。不断发精进、得离财之喜而引发喜觉支。
( 四 ) 喜觉支 ,梵语 prītisambodhyavga ,巴利语 pītisambojjhavga 。即得正法而欢喜。又作喜等觉支、喜觉意、爱喜觉意。即心得善法,以喜为体而生之欣悦欢喜。喜觉支修习圆满,达意喜者,则得身轻安、心轻安而引发轻安觉支。
( 五 ) 轻安觉支 ,梵语 prasrabdhi-sajbodhyavga ,巴利语passaddhi-sambojjhavga 。又作猗觉支。即身心轻利安适,对所缘之境优游自适之精神作用。为「昏沉」之对称。此精神作用,主要在禅定中升起,使修习能持续进行。轻安有身轻安、心轻安二种,心堪忍之性与五识相应者,称为身轻安;与意识相应者,称为心轻安。获得身轻安者,则得乐,得乐者,则得心定而引四念处菩提分发定觉支。
( 六 ) 定觉支 ,梵语 samādhi-sajbodhyavga 。又作定等觉支、定觉意、惟定觉意。定觉支即谓「心一境性」系以定为体,令心安住而不散乱。修此法已,则定觉满足,灭除贪、忧,乃生舍心,进而修习舍觉支,待舍觉支满足,则可达于无畏之境界。如是得心定,成为善观察者引发舍觉支。
( 七 ) 舍觉支 ,梵语 upeksā-sajbodhyavga ,巴利语upekhasambojjhavga 。又作舍等觉支、护觉支、行护觉意。舍,为舍离之意;觉支,以近菩提之位,能成就如实之觉;舍觉支,即舍离所见念着之境时,能觉了而永不追忆虚伪不实之法。即心为平等性,以行舍为体,而住于寂静。
《朱雀》MV里七个少年各自的代表如下:
1、马嘉祺——时觉:时间会融化、会重复,会时快时慢,时间是与自己相处,每个重要日子都是时间的节点。
2、丁成鑫——嗅觉:闻苦咖啡的热气,训练的气味,生活的气息有鲜甜气、烟火气,还有记忆的气味。
3、宋亚轩——味觉:味觉是分享,和大家说嗨喽的妙脆角是咸的,被挑战的柠檬是酸的,棉花糖是甜的,跳跳糖的味觉会跳跃,钢琴与音乐是甜的,约束是苦的,但舞台上的光是甜的,世界的滋味有百般。
4、刘耀文——心觉:心跳是练习中不停的脚步,是人潮汹涌、烟火绽放,是蹦跶着的快乐,是一个人的沉寂与一群人的陪伴,是自己鲜活生动的世界。
5、张真源——听觉:听自然,听琴声,听音乐,听见自我,听见世界。
6、严浩翔——视觉:看见创作灵感的火花,看见工作,看见行程中的夕阳、花、形色,看见朱雀,看见自己。
7、贺峻霖——触觉:接触水的流动与温度,触碰自己,触摸练习间隙休息得到的柔软,触摸进步,触碰生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