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五年是哪一年?

民国五年是哪一年?,第1张

民国五年是1917年。

中华民国历与公元对照表:

元年 1912年

二年 1913年

三年 1914年

四年 1915年

五年 1916年

六年 1917年

七年 1918年

八年 1919年

九年 1920年

十年 1921年

历书改革为“阴阳合历通书”。孙中山先生提出用西历,就是现在的公历。于是,黄历中又增加公历的内容。

古时历书系由钦天监发布,民国之后则是由五术、择日师排出“通书”,各地命相师可挂上各家堂号另行出版。

私人的书局也开始印皇历,有人就借用轩辕黄帝的“黄”字,把“皇历”改叫“黄历”,也叫“时宪书”,进而演义成黄历是由轩辕黄帝创制的。但其实这只是后人的编造。

扩展资料:

当代

千馀年来,黄历一直是中国民间最畅销的书籍!丝毫未见遭时代淘汰的迹象。即使民国成立以后,在科学主义思潮的冲击之下,通书也仍持续发行,实在是出版史上的一大异数。台湾的黄历、通书大约三分之二都宣称是从两百年前福建洪潮和的“继成堂”通书传承而来;香港流行的源头则是广东“崇道堂”罗传烈通书。

不少现代人对黄历有很深的依赖。学者认为,黄历流行千年反映了华人因为生活的不确定性。通书中包含了大量与吉凶趋避或生活礼俗相关的内容,虽然在每一时代里,它都属于不登大雅之堂的通俗出版物,但因中国人对择吉思想的笃信,导致选择术得以在时空上长期制约了社会中的许多活动。

故有关通书或黄历的研究,除有助于我们更具体地了解术数在社会中的传递方式和其影响的层面之外,我们也有很好的机会把它变成一把开启了解古代通俗文化和日常生活之门的锁钥,值得学界和民政当局给与较多的关注。

民国五年是1917年。

1917年,公历平年,共365天,52周零1天。农历丁巳年(蛇年),闰二月,共384天。

中华民国1912年由孙中山建立,定都南京,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临时大总统)。他在就职前和议会达成一致,1912年为民国元年,以公元纪年。

扩展资料:

1917年大事件介绍:

1月 1日 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主张破除旧的文学规范,创造一种全新的文学面貌。

1月1日 南通军山天文台发布天气预报。

1月4日 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大学改制。1月9日 俄国各城市举行罢工反对战争。

1月30日 《甲寅》日报发表李大钊的文章,反对将尊孔写入宪法。

2月1日 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挥起文学革命大旗声援胡适。

3月月初 段祺瑞辞职出走天津,使府院之争愈演愈烈。

3月8日 俄国二月革命。王室被推翻。

3月14日 北京政府宣告:对德断绝外交关系,收回天津、汉口德租界,停付赔款与欠款。

3月15日 俄国二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胜利。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统治俄国长达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彻底覆灭。

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定国号为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以五色旗为国旗。所以民国五年就是1916年。

中华民国简介:

“中华民国”这个国号是由孙中山先生最早提出的。1904年,孙中山在美国用英语发表《中国问题之真解决》演讲时,用了“中华民国”一词的英译:National Republic of China。1906年12月2日,同盟会在东京召开纪念《民报》创刊一周年大会,孙中山先生在演讲时,第一次用汉语提出“中华民国”这个名称。次年,为宣传反清排满革命思想,大学问家兼大革命家章太炎在《民报》第十七号上发表《中华民国解》一文,“中华民国”这一名称从此为更多人们所了解。为了证明此国号名称之“名正言顺”,章太炎引经据典,广征博引,从历史文献中找到很多直接和间接材料,指出只有“中华民国”这个称号才是最好最恰当的国号,是独一无二的最佳选择。所以,在选择和宣传“中华民国”这个称号的问题上,应当说孙中山和章太炎都立下了汗马功劳。一个是最早提出且从法理上给予论证,一个是从历史文献和文化渊源中寻找证据,使其进一步合法化并获得文化上的正统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7885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1-31
下一篇 2023-01-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