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流浪记》主要内容简介为:
讲述了孤儿三毛,一个身世凄凉,饥寒交迫,受尽欺辱,贫穷得只剩下三根头发的流浪儿童。在旧社会被奴役、被欺负、被凌辱、被残踏的悲惨遭遇。他没有家,没有亲人,无家可归,衣食无着,只有与他命运相同的流浪儿关心他,给他温暖。
不但揭露了人间的冷酷、残忍、丑恶,欺诈与不平,更为宝贵的是,它强烈地刺激着每一个善良的同情心。
扩展资料:
《三毛流浪记》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先生的漫画名作,早在1935年就问世了。尽管是博人一粲,但还是受到了读者的欢迎。抗战胜利后,三毛漫画又在上海的《大公报》连载,三毛形象在上海家喻户晓,并成为了当时多数中国穷苦儿童命运的象征,有较强的社会讽喻和批判意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三毛流浪记
故事简介
初秋的早晨,清道夫拉着垃圾车在里弄里清扫垃圾。突然,车里钻出一个孩子, 他就是被清道夫搅醒了的三毛。三毛是个流浪儿,为了生存,他卖过报纸,捡过烟头,还给人推过三轮车。
茫茫人海的都市街头,三毛不知道自己要到何处去,葱油大饼和卤菜腊味的香味,使他咕咕作响的饥肠更加难受。无奈之中,他只得以别人用来贴广告的糨糊充饥。
到了正午的时候,他跟着一个送饭担子,准备与其他流浪儿一起分一点残羹剩饭来勉强解决自己难以忍耐的饥饿,但却因不是这个地盘上的,遭到拒绝和排挤。不服气的三毛与他们打了起来。流氓爷叔见他是个“好样的”,要收留他。
三毛见到爷叔身上刺的花纹,心中感到非常害怕。他在爷叔的手臂上咬了一口,趁他还没有反应过来,赶紧逃跑。夜晚,他在小巷子里用简单的破席片裹住身体,又度过了一个寒冷的漫漫长夜。
“四四”儿童节到了,童子军的游行队伍气宇轩昂地走过街道,流浪儿们只能在旁边观看。三毛情不自禁地走进游行队伍,陶醉在孩子们的欢乐中,正玩得高兴,就被赶了出来。
他连忙召集了许多流浪儿,用破麻袋做旗帜,洋铁罐当铜鼓,学着游行队伍的样子,敲打着列队前进。结果,又被警察打散,三毛因此被捕,被警察痛打后放掉。
又是初冬季节,三毛捡到一个皮包,好心交给失主,反又遭到痛打,被人拉开后,他跟流氓爷叔走开。流氓爷叔用大鱼大肉款待三毛,教他偷东西,三毛知道他们都是坏人,想再一次逃跑,却怎么也躲不掉流氓爷叔的视线。
流氓夫妇将他打扮成小少爷,带到百货商店行窃,夫妇俩偷了百货商店里的绸缎,让三毛藏在衣服里,三毛不干,终于被赶走。
为了生活,三毛挂起了标价牌出卖自己,被一个有钱的贵夫人收养。贵夫人十分喜欢三毛,决定为他举办一次鸡尾酒会庆祝自己有了这样一个儿子。
在酒会上,三毛像一件物品一样被人来回摆弄。他实在忍受不了虚伪礼节的束缚,纠集了曾经和他一起流浪的孩子们,大吃大玩了一把,然后脱下身上华丽的衣衫,披上了破麻袋片,夺路而出,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回到了流浪儿童的行列……
影片真实地反应了旧社会流浪儿童的苦难生活,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流浪儿童“三毛”的典型形象,受到了广大观众特别是小朋友观众的喜爱。
这部影片是赵明和严恭从事电影导演的处女作,他们对影片的处理,既发挥了剧本的特点和长处,着重刻画三毛倔强、机灵的性格和他质朴纯洁的心灵,又采取夸张风趣的讽刺喜剧形式,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漫画家张乐平创作的连续性漫画《三毛》。张乐平笔下的三毛漫画,早在1935年就问世了。尽管是博人一粲,但还是受到了读者的欢迎。抗战胜利后,三毛漫画又在上海的《大公报》连载,三毛形象在上海家喻户晓,并成为了当时多数中国穷苦儿童命运的象征,有较强的社会讽喻和批判意义。
三毛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许多人都说:“我是看着三毛的故事长大的。” 漫画家张乐平先生笔下的三毛漫画,早在1935年就问世了。抗战胜利后,三毛漫画又在上海的《大公报》连载,三毛形象在上海乃至全中国家喻户晓,并成为了当时多数中国穷苦儿童命运的象征。
张乐平以机智的笔触,精心地构造了一组组笑中带泪的画幅,描写了瘦削矮小的三毛怎样做报贩、擦皮鞋、当学徒……三毛面对困境的乐观的态度,不屈的精神,身处乱世却始终善良纯真,对有困难的人无私关怀,对压迫者的无畏反抗,时而令人捧腹大笑,时而又令人潸然泪下。
如果将三毛的故事搬上舞台,无疑可以引起无数观众的共鸣。三毛已经永远地沉淀在无数人成长的记忆中,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三毛依然会带给我们许多宝贵的东西,让我们体验苦难和不幸,也学会关怀和珍爱。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三毛流浪记》剧情梗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毛流浪记 (2006年央视动画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