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虫是怎么来的?

臭虫是怎么来的?,第1张

家里臭虫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

第一是由人携带而来,

第二是通过手袋、提包、箱子等带到家中,

第三是如果经常搬家,附在家具或者运输车辆上来的。

臭虫怕光,多在夜间活动。臭虫活动很敏捷而机警,在吸血时,如人体稍有移动,即停止吸血,爬走而隐藏,臭虫每分钟能爬行1-1.25m。

臭虫喜群居,并可随衣物、行李、和指晓前一段时间。主要栖息在住室的床架、帐顶四角、墙壁、天花板、桌、椅、书架、被子褥、草垫、床席等的缝隙和糊墙纸的后面。栖息处所带有许多褐色的粪迹。

扩展资料

温带臭虫的最适温度是28~29℃,至36℃时即不能繁殖;但对寒冷有较强的抵抗力,能蛰伏度过严冬。故其分布在我国从东北、西北往南直至福建厦门、广西桂林和云南蒙自一线的广大温带地区。

热带臭虫的最适温度为32~33℃,到36℃时亦能产卵和孵化,但抗寒性差,只分布在南方诸省往北至湖南衡阳、贵州遵义、四川成都一线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臭虫

招来臭虫的原因有:环境因素;卫生因素;床板质量;外来携带。环境因素:每年的3月至9月份是臭虫的繁殖季节,气候潮湿,人多房间小,空气不流通,这些都有利于臭虫的滋生。卫生因素:床板上垫制皮或粘胶纸都对臭虫滋生产生了便利条件,所以床板上最好不要有纸皮胶纸之类的东西。

臭虫分布于华南、中国台湾及热带地区。臭虫怕光,多在夜间活动,但白天也能吸血,且活动很敏捷而机警。臭虫体扁,腹部宽,卵圆形,红褐色,无单眼;触角4节;喙3节,藏于头下沟内;翅退化,仅保留前翅革片的残痕。跗节3节。它吸食恒温动物的血液,夜出性,白天藏于缝隙中。臭虫长有一对臭腺能分泌一种异常臭液,有防御天敌和促进交配之用,臭虫爬过的地方可留下难闻的臭味。

雌、雄虫成虫和若虫均吸血,吸血时间多在夜间。吸血时能分泌一种碱性涎液,通过口器注入人体,防止血液凝固。此种涎液对人有刺激性,使叮刺部位红肿奇痒。若虫初孵出后,即能吸血,每次吸血需6-9min。臭虫很贪食,吸血量可以超过它体重的1-2倍,通常每隔24-48小时吸血1次。成虫每次吸血大约持续10-15min,吸血时,一般不爬在皮肤上,而是停在紧接皮肤的被褥、衣服或家具上。

臭虫是通过虫卵发育成型的。臭虫为不完全变态,其发育过程分为卵、若虫、成虫3个时期。

1、卵:

臭虫产出的卵借助于副腺分泌液,牢固地粘附于板缝、墙缝、床席的缝隙或糊墙纸的皱褶等栖息场所;初卵为乳白色,渐变黄色,5-6枚一堆,卵期受温度影响:35-37℃为5-6d;22-26℃为8-9d;16-19℃为21-22d;低于7℃不孵化。

2、若虫:

若虫自卵冠孵出即吸血,每次吸血6-9min。其形似成虫,但体小,且无翅基,生殖器官发育不全。若虫分5龄,每吸血一次蜕一次皮,平均每隔4-6d蜕皮1次,经5次蜕皮。若虫初为黄白色,随龄期增长个体渐大,色变深,后变为红棕色,约需20-30d发育为成虫。

3、成虫:

若虫发育为成虫1-2d后即行交尾,雌虫交尾后3-4d后吸血产卵,从卵到成虫的整个发育过程,在温度适宜条件下(35-37℃)约35d左右,一年可繁殖5-6代(寒冷地区约3-4代),成虫寿命一般为1年左右。

臭虫完成生活史主要由环境温度决定,不同温度下发育时间存在较大差异性。

扩展资料:

1、活动规律:

臭虫怕光,多在夜间活动,但白天也能吸血。臭虫活动很敏捷而机警,在吸血时,如人体稍有移动,即停止吸血,爬走而隐藏,臭虫每分钟能爬行1-1.25m。臭虫喜群居,并可随衣物、行李而到处散布。

2、栖息场所:

臭虫主要栖息在室内的床架、帐顶四角、墙壁、天花板、被褥、草垫、床席等缝隙和糊墙纸的后面。臭虫栖息处常有许多棕褐色的粪迹。

3、季节消长:

臭虫于夏季极其活跃,繁殖旺盛,其繁殖适温度一般为28-33℃,相对湿度为55%-60%。温带臭虫一般是从5月份开始活动,8月份多,10月以后较少出现,冬季则停止活动和产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臭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7976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1-31
下一篇 2023-01-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