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体系不包括反恐工作体系。
公共安全包含信息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公众出行规律安全、避难者行为安全,人员疏散的场地安全、建筑安全、城市生命线安全,恶意和非恶意的人身安全和人员疏散等。
公共场所是供大众使用或服务大众的活动场所,包括宾馆饭店、影剧院、学校、KTV、大型商场、超市、体育场馆、公交车站、码头、候机大厅、大型集会、演出活动等人员较为密集的场所。
公共场所由于人员众多,一旦发生某些小的事故,就容易引起较大的危害,应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交通运输风险提示:
(1)保持安全车速。在公路上行驶,车速不要超过限速标志标明的速度,要时刻保持安全车速,拒绝超速行驶。
(2)保持安全距离。驾车行驶时要时刻保持车辆纵向与横向的安全距离,谨慎驾驶,避免交通伤害。
外出安全风险提示:
外出时,驾车或乘坐客车、火车、轮船等各类交通工具,不要携带汽油、柴油、酒精、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危险品进站上车,不得在车内吸烟或使用明火。一旦发生火灾,请用安全锤或坚硬的物品击碎车窗玻璃有序逃生。
预防和减灾是构成安全体系的基本要素。无论是自然灾害的防治、生产安全管理、职业病的防治,还是反恐防暴和安全防范工作都是围绕两个要素进行。这也是建立公共(综合)安全体系的基础。预防、安全技术的核心,预防就是及时地发现(识别)危险因素(威胁的存在)及预测灾害(事故、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趋势,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制止其发生或控制其演化的过程,使其向安全的方向转化。这是一种主动的减灾。实现预防的关键是系统具有早期预警功能和快速反应能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法》第九条维护国家安全,应当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充分发挥专门机关和其他有关机关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能作用,广泛动员公民和组织,防范、制止和依法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体系等。共5项,分别是: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宣传教育培训体系、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应急救援体系。
公共安全体系构架是针对不同的威胁所建立的安全体系不同,但它们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公共安全体系就是在这些共同的基础上,进行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不是集中),构成一个统一的平台,提供一个基础环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