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的定义是什么?

挫折的定义是什么?,第1张

1、从汉语角度:压制,阻碍,使削弱或停顿;失败;失利。

2、从心理学角度:指个体有目的的行为受到阻碍而产生的必然的情绪反应,会给人带来实质性伤害,表现为失望 痛苦 沮丧不安等。挫折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挫折情境,二是挫折认知,三是挫折反应。

挫折情境:由3类因素构成:自然环境因素,指妨碍个人实现一定目标的时间、地点及自然灾害等因素;社会因素,指引起个人挫折的政治,经济,种族、宗教、家庭、人际关系以及一切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因素;个人因素,指妨碍个人实现一定目标的个人能力、生理或心理缺陷等方面的因素。当上述因素成为个人实现一定日标的障碍,而个人又无法加以克服时,它们便构成引起挫折的情境。

挫折认知:是指对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评价与情绪、行为反应,属于人的主观范畴。

挫折反:是应激反应的一种。个体陷入挫折状态后启动的一系列心理、生理和行为上的反应。常见的情绪反应有愤怒、敌对、焦虑、恐惧、沮丧、失望、绝望、失助和淡漠等,同时与这些负性情绪体验相随的不仅有内在的心理生理反应,还有外显的行为变化,如攻击引发挫折的原因,逃避引起挫折的现实环境,动用心理防御机制,极力寻求摆脱挫折的方法,等等。

扩展资料:

正确地看待挫折

1、认知因素是影响挫折的重要方面。要认识到人生的道路并不平坦,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许多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都是在逆境和坎坷中磨砺出来的。人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应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随时准备迎接各种困难和失败。有了准备,就不会在挫折面前惊慌失措,就能够冷静地分析挫折原因,总结教训,继续前进。

2、要正确看待挫折的作用。挫折具有两重性,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挫折可以激发人的进取心,促使人为改变逆境而奋斗,磨炼人的性格和意志,提高创造力。所以不要视挫折如猛兽,变换一下思维的角度和方式,从其它方面来审视和评价所遇到的挫折。并且,这样做还有助于摆脱挫折困境。

3、在挫折之后要认真地总结教训。在遇到挫折后,一定要冷静地分析自己的目标、方法、努力程度以及外在的阻力和助力情况,找出挫折的真实原因,对挫折作出切合实际的归因。只有正视挫折、认真吸取教训,才能将“失败”变为“成功之母”,使挫折向积极的方面转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挫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挫折情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挫折认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挫折反应

挫折,拆开讲,好比木头,挫而低,折而弯。就像路上的低洼与弯路。挫折就好比“路上”的低洼与弯路。

1、明白什么是挫折,首先要明确对于挫折的态度。很多人一遇到点阻碍就烦躁,动不动就放弃。这里面首先就是态度的问题,他们认为事情就应该是一帆风顺的,错误和挫折是不应该的。

2、所以这类人对于事情的态度一般是一步到位,而且在有限的情况下,一步到位顺风顺水,行得通。

3、但是一旦遇到阻碍,他们就会烦躁、沮丧、焦虑,最后崩溃放弃。过高的起点和过高的预期,让他们难以接受和应对挫折。在学校顺风顺水的,上了社会难以快速适应,在家庭顺风顺水、一人独大的,到了社会也难以应对挫折。无他,他们有限的活动背景下的顺风顺水前提下,让他们难以适应更大范围的困难。

他们只看到自己顺风顺水,误以为是自己的能力,但是他们这个顺风顺水是有一定历史和背景积累的,也就是他们的背景为他们排除了别人具备的挫折和错误,所以在这个有限的活动范围内,他们几乎没有错误和挫折。

简而言之,挫折和错误是必然的,顺利和正确才是努力外加运气的结果。此外,很多顺利的背后,是有很多历史积累和很多人为那个“顺利”排除挫折。

最后,借用一个经典理念收尾“随着变化而变化”。

挫折概念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指存在着的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干扰情境,如考试不及格、干部没选上等;其二是指对挫折情境的认知与评价,这种认知与评价的过程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其三是指在对挫折认知评价的基础上,产生情绪或行为反应,如愤怒、攻击、紧张、焦虑、退缩、逃避等。

以上三方面内容的关系如下:挫折情境(真实的或想象)的,引起挫折认知进而产生挫折反应。可见,挫折认知起着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假如两个人遇到同样的挫折情境,如考试成绩不理想,一个人认为问题很严重,另一个人认为无所谓,那么两人所产生的反应明显不同,前者可能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而后者则可能反应很微弱,这主要是由于认知的不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024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1
下一篇 2023-0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