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经五书指的是什么

四经五书指的是什么,第1张

四经五书指的是四书五经。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中文名】:四书五经

【外文名】:Four Books and Five Classics

【释    义】:中国儒家经典四书和五经的合称

【四    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    经】:诗、书、礼、易、春秋

【四书确立时间】:四书之名始立于宋代

【五经确立时间】:五经之名始称于汉武帝时

【地    位】:世界文化、思想史上地位极高

【五经字数】:诗经40、尚书26(千字)

【六    经】:原为四书六经,《乐》后被焚毁

拓展资料

四书五经是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中国古代有“四书五经”,几乎与基教有圣经、伊教有古兰经相似。被用为科举中选拔人才的命题书和教科书。如果说今日学子不知“四书五经”为何物,恐怕会是件难堪的事。我们只要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得提到“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包含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它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四经是指肝、心、肺、肾四条经脉,因其与四时相应,故而得名。《素问·阴阳别论篇》:“四经应对”。王冰从脉,杨上善从脏分别给予注释均认为四经是指与春、夏、秋、冬四季相应的肝、心、肺、肾四经。

杨上善注:“肝、心、肺、肾四脉应四时之气。”《类经》卷六张介宾注:“肝木应春,心火应夏,肺金应秋,肾水应冬,不言脾者,脾主四经,而土王(旺)四季也”。《黄帝四经》是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初付于帛书老子乙本前,当时称《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后经专家鉴定,认为此书是失传已久的《黄帝四经》。

四书名单:《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大学》《中庸》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的注 释因为引用他人的说法较多,所以称为“集注”。值得注意的是, 朱熹所编定的《四书》次序本来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是按照由浅入深进修的顺序排列的。

后人因为《大学》《中庸》的篇幅较短,为了刻写出版的方便,而把《中庸》提到《论语》之前,成了前年通行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顺序。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五经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编辑或修改。

儒家本有六经,即《诗经》,《尚书》,《仪礼》,《乐经》,《春秋》,《周易》。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

到唐时,《春秋》分为“三传”,即《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礼经》分为“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再增补《尔雅》构成十二经;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

“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

后来的五经是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032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1
下一篇 2023-0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