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是现在的西南地区一带,除西藏、川西等地。
益州中国古地名,汉武帝设置的十三州(十三刺史部)之一,其最大范围(三国时期)包含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汉中大部分地区及缅甸北部,湖北、河南小部分,治所在蜀郡的成都。
益州的历史沿革:
隋开皇三年 (583年),罢天下诸郡,以州统县,此时益州仅为一郡之地。
大业三年 (607),又改州为郡,益州改为蜀郡,置太守。
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称为益州,州置刺史。
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废除州、郡制,改益州等州为剑南道。
垂拱二年(686年),析益州地置蜀州。
开元七年(719年)剑南道设剑南节度使,益州属之。
天宝元年(742年)改州为郡,益州改为蜀郡,益州遂除。
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汉中大部分地区及缅甸北部,湖北河南小部分。隋开皇三年,罢天下诸郡,以州统县,此时益州仅为一郡之地。大业三年(607),又改州为郡。益州改为蜀郡,置太守。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称为益州,州置刺史。
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废除州、郡制,改益州等州为剑南道。开元七年(719年)剑南道设剑南节度使,益州属之。天宝元年(742年)改州为郡,益州改为蜀郡,益州遂除。
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13刺史部,四川地区为益州部,州治在雒县,在后来的几百年时间内,先后分置蜀郡、犍为郡、朱提郡、越巂郡、牂柯郡、建宁郡、永昌郡、汉中郡、广汉郡、梓潼郡、巴郡、巴西郡、巴东郡、益州郡等郡,下辖146县,属蜀地。位于今四川、贵州、云南及陕西汉中盆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