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和诸葛亮是不是同一个人

孔明和诸葛亮是不是同一个人,第1张

孔明和诸葛亮是同一个人。

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藏器待时。建安十二年(207年)十月,刘备三顾茅庐,始出。诸葛亮对他纵谈天下形势,并建议刘备联合孙权,抗拒曹 *** ,以益州为基地,兴复汉室,此后一直佐刘备。

建安十三年即联孙权,在赤壁打败曹 *** ,取得荆州,西取益州,建立蜀汉,拜为丞相。建兴元年(223年)刘备死后,后主刘禅袭位,诸葛亮尽心托孤,被封为武乡候,主持朝政。

扩展资料

诸葛亮主要成就:

身为丞相,诸葛亮深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也。”他不仅带头廉政,树起一面旗帜,同时还把廉政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法律建设来抓,对蜀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诸葛亮时期的廉政建设,首先表现在对蜀汉宫城规模和惠陵规模的严格控制上。

在诸葛亮执政时期,年青的后主,常欲采择以充后宫。当时负责宫中事务的董允以为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终执不听。

后主皇妃之数是一个复杂问题,涉及到皇宫规模建制等诸多问题,非董允所能决定。当时,“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诸葛亮在蜀汉上层创造了一个廉政奉公的政治氛围,蜀国官员以诸葛亮为榜样,为官节俭,力戒奢华,造就了整整一个廉政时代。

诸葛亮立法公开、执法公平,有异于同时代封建的法律思潮。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益州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而益州旧为刘璋所统治,所以法令废弛,地方派系坐大自强,刘备统治集团的强力介入破坏了相当一部分人称霸西南的企图,这种情况下蜀汉政权作为客籍政权面对着来自益州旧势力的阻挠。

面对这种情况诸葛亮认为这不是苛法峻刑所留下的民怨,而蜀汉是建立在律令长期废弛,导致官民混乱君臣无道,紊乱了“纲纪”。他说“三纲不正,六纪不理,则大乱生矣”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六纪是指诸父有善,诸舅有义,族人有叙,昆弟有亲,师长有尊,朋友有旧。所以只有任法才能改变德政不举、威刑不肃的局面只有威之以法,才能改变蜀土人士,专权自态,君臣之道,渐以陵替的态势。

与儒家“崇礼”治世的观点不同诸葛亮认为国家的治乱兴衰的根源在乎“法”,因此,诸葛亮一再告诫、反复强调法在治理国家过程中的重要性“夫一人之身,百万之众,束肩敛息,重足俯听,莫敢仰视者,法制使然也。”

不仅如此,诸葛亮还进一步从反面强调了不以法治国的严重后果“若乃上无刑罚,下无礼义,虽有天下,富有四海,而不能自免者,莱纷之类也。夫以匹夫之刑令以赏罚,而人不能逆其命者,孙武、攘直之类也。故令不可轻,势不可通。”

因此,诸葛亮入蜀之初便与法正、刘巴、李严、伊籍等人依据和增删秦汉旧律,共同制订了蜀国的法典《蜀科》。此外,他还亲自起草了各种科条律令数十则,其内容包括了《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等条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亮

按照《三国志》的记载,孔明和诸葛亮是同一个人。“诸葛亮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文学家。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去世之后,诸葛亮就在隆中耕种。后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辅佐刘备建立蜀汉。”

其实,诸葛亮之所以有两个称呼,是因为我国古代独特的冠名方式。古人在一声中通常有两个名字,一个是自己真正的名字,还有一个别名,称为“表字”。通常来说,在小孩子出生之后,由父亲来为其命名第一个名字。而到了成年的时候(古人称为及冠),则会获得第二个名字,也就是他的“字”。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冠名方式,其实是由那个时候的文化所决定的。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名是供长辈和自己来称呼的。比如说,诸葛亮就经常自称“亮”。而对于“字”来说,大部分是供平辈之间的称呼。究其原因,是因为一个人在成年之后,由于从一个小孩子变成了一个成年人,需要开始接触社会上的各种人,而如果别人直呼其名,未免有一些不礼貌,如果有一个东西来代替名字的话,就比较合适了。

因此,古人就在一个小孩成年的时候为其起一个“字”,来供其平辈之间相互称呼。像诸葛亮这样的,刘备总是称呼他为孔明,不会称其为诸葛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039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1
下一篇 2023-0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