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氢 H 1 ;2 氦 He 4 ;3 锂 Li 7 ;4 铍 Be 9 ;5 硼 B 10.8 ;6 碳 C 12 ;7 氮 N 14 ;8 氧 O 16 ;9 氟 F 19 ;10 氖 Ne 20;11 钠 Na 23 ;12 镁 Mg 24;13 铝 Al 27 ;14 硅 Si 28 ;15 磷 P 31 ;16 硫 S 32 ;17 氯 Cl 35.5 ;18 氩 Ar 40;19 钾 K 39 ;20 钙 Ca 40
26 铁 Fe 56 ;29 铜 Cu 64 ;30 锌 Zn 65;35 溴 Br 80 ;36 氪 Kr 84 ;47 银 Ag 108;56 钡 Ba 137;78 铂 Pt 195;79 金 Au 197 ;80 汞 Hg 200;82 铅 Pb 207
具体如图:
由于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如果人们用它们的实际质量来计算的话那就非常的麻烦,例如一个氢原子的实际质量为1.674×10⁻²⁷千克,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²⁶千克。
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²⁶千克。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加权平均值。元素周期表中最下面的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
把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分为12等份,(碳原子有好几种,其中有一种碳原子它的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加起来是12,所以把它称为碳-12。当然还有其它如碳-14等,它含有8个中子和6个质子加起为14。
国际上之所以要选用碳-12而不用碳-14是因为当选用碳-12原子作标准时,其它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都接近整数,便于记忆与使用)。那每一份的质量就是:一个原子的质量/(1/12×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一个原子的质量/1.667e⁻²⁷kg。
扩展资料: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是以一种碳原子(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一种碳原子即C-12)的质量的1/12(约1.667e⁻²⁷kg)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该原子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kg)=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x一个碳-12原子实际质量的1/12(kg)ne。
1mol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摩尔质量,单位一般为g/mol。
一种原子(分子,离子)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式量),但请注意:只有当该原子、分子、离子的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时,才符合本规律。
公式:
由“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可以得到计算相对原子质量的推导公式:
相对原子质量
=某种原子的质量/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
=原子核质量+核外电子质量/[(1/12]mC
≈原子核质量/(1/12)mC
=质子的质量+中子的质量/(1/12)mC
=[质子数*一个质子的质量+中子数*一个中子的质量]/(1/12)mC
=[质子数*(1/12)mc+中子数*(1/12)mC]/(1/12)mC
=质子数+中子数
注释:
①:质量
②:碳原子元素符号
③: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大约相等,且质子的质量大约为碳原子质量的1/12,故得出此公式。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不能作为计算公式)。
符号: 概念与元素氩(Ar)不能混淆。
相似算法: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不可作为公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相对原子质量
所有的相对原子质量:
本表数据源自2007年IUPAC元素周期表(IUPAC2007standardatomicweights),以12C=12为标准。
本表 [ ] 内的原子质量为放射性元素(钨、铋、钍、镤、铀除外,因为虽然这些元素没有穏定同位素,但是有天然放射性同位素W-180,W-182,W-183,W-184,W-186,Bi-209,Th-232,Pa-231,U-235,U238,故标准原子量仍然可以给予)的半衰期最长的同位素质量数。
相对原子质量末位数的不确定度加注在其后的()内,比如8号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5.9994(3)是15.9994±0.0003的简写。
113-118号元素数据未被IUPAC确定。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物理量。依据SI(国际单位制)及ISO、GB的规范:物理量是物体或现象可定性区别并能定量测定的属性,一个物理量A可以表示为一个数值(纯数){A}和一个单位[A]的乘积。
2、相对原子质量是单位为1的物理量。根据SI规定并已被ISO、GB采纳:相对原子质量是量纲一,单位一、符号为1(略写)的物理量。因此认为只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的观点已经过时。
3、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把该同位素原子质量与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通常不是整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相对原子质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