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鹿是几级保护动物

草鹿是几级保护动物,第1张

草鹿

.......不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估计你说的就是狍子,俗称“草鹿”,草食动物,狍身草黄色,尾根下有白毛,性情胆小,白天多栖于密林中,早晚时分才会在空旷的草场或灌木丛活动,属陕西省重点保护动物。

鹿科约有34种。在中国受到保护的只有10种:

1. 河麂 Hydropotes inermis Ⅱ级重点保护

2. 黑麂 Muntiacus crinifrons Ⅰ级重点保护

3. 白唇鹿 Cervus albirostris Ⅰ级重点保护

4. 马鹿(包括白臀鹿) Cervus elaphus, C. e. macneilli Ⅱ级重点保护

5. 坡鹿 Cervus eldi Ⅰ级重点保护

6. 鹿 Cervus nippon Ⅰ级重点保护

7. 豚鹿 Cervus porcinus Ⅰ级重点保护

8. 水鹿 Cervus unicolor Ⅱ级重点保护

9. 麋鹿 Elaphurus davidianus Ⅰ级重点保护

10. 驼鹿 Alces alces Ⅱ级重点保护

拉丁文】学名:Cervus axis

【英文名】:Erxleben

【分类】: 哺乳纲、偶蹄目、鹿科

【体长】: 0.75~2.90米

【肩高】:0.3~2.20米

【体重】:9~800公斤

【形态】:

鹿是偶蹄目的1科,共16属约52种,大多数种类普遍具有的特点是:四肢细长、尾巴较短,雄性体性,大于雌性。通常雄的有角,有的种类雌雄都有角或都无角。

【毛色】:

大多数种类毛色深暗,从黑色、棕色、黄色、深红色至淡黄色不等。但驯鹿会出现白色的个体。

【寿命】:8~45年不等

【保护级别】: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地理种群差异】:

鹿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共16属约52种,从最大的驼鹿到最小的鼷鹿之间品种丰富。

【分布情况】:鹿的种类繁多,共16属约52种,全世界除南极洲外均有分布。

【物种状况】:

大部分种类地方常见,少数种类为濒危物种。其中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生活习性】:除驼鹿外大多数种类群居生活。

【生活环境】: 山地、草原、森林均有分布。

【食物种类】:树叶、草、果实、种子、地衣、苔藓、灌木、花朵、水草、树皮、嫩枝、树苗。

【生理特征】:一般春季3~4月发情交配,怀孕期4~10个月,每胎1~3崽。2~3岁性成熟。

【经济价值】:

所有种类的肉可吃,皮可制革。

其中鹿的鹿茸是名贵的中药材。国内已大量进行人工饲养,并进行活鹿取茸(对鹿不会造成伤害)。角是鹿科动物中雄鹿的第二性征(个别属无角,如獐属),同时也是雄鹿之间争夺配偶的武器。角的生长与脱落受脑下垂体和睾丸激素的影响。北方的鹿过了繁殖季节,角便自下面毛口处脱落,第2年又从额骨上面的1对梗节上面的毛口处生出。刚长出来的角叫茸(我们通常叫鹿茸),外面包着皮肤,有毛,有血管大量供血,分杈。随着角的长大,供血即逐渐减少,外皮遂干枯脱落。1~2岁时生出的初角几乎是直的,以后角的分杈逐年增多,到成年后定型。

鹿是鹿科鹿属的1种。因为身上有一些明显的白斑在背脊两旁和体侧下缘排列成行而得名。也叫花鹿。鹿分7个亚种,中国有5个亚种。鼻端裸出而呈裂缝状;雄鹿有角,每年约4月脱盘长茸,其角一般到4杈为止,眉杈斜向下伸,第2杈与眉杈相距甚远;冬天毛的颜色为栗棕色,白色斑点不显,尾下部为白色,腹毛淡棕;夏天毛红棕色,有的为暗灰褐色,背部中线地方为黑色,有的至尾部黑色线变细,尾上部黑色,下部白色。分布于西伯利亚东南方,日本,中国的东北、华北、东南和台湾。现今野生鹿数量非常稀少;中国列为一类保护动物。栖于混交林,山地草原和森林边缘,一般不进入密林。冬季多在阳坡低凹背风处,春秋则在空旷少树地区活动。夏季喜荫凉,多在阴坡开阔透风的地方,有时为了避免蚊蝇叮咬也到高山草原活动。性机警,晨昏时结群。主要以青草、嫩芽、树叶、沙参等为食。每年8~11月交配,怀孕期7~8个月,4~6月为产仔盛期,每胎1~2仔。

世界现存鹿类一览表:

[编辑本段]

(中文名、英文名、拉丁文学名、命名人)

普度鹿Southern pudu Pudu pudu (Molina)

驯鹿Reindeer, Caribou Rangifer tarandus (Linnaeus)

驼鹿Moose, Elk, Alaskan moose Alces alces (Linneaus)

南美泽鹿Marsh deer Blastocerus dichotomus (Illiger)

秘鲁马驼鹿Peruvian guemal, Huemul Hippocamelus antisensis (d'Orbigny)

智利马驼鹿Chilean guemal Hippocamelus bisulcus(Molina)

墨西哥鹿Red brocket Mazama americana (Erxleben)

布氏鹿 Mazama bricenii

矮墨西哥鹿 Dwarf brocket Mazama chunyi (Hershkovitz)

褐墨西哥鹿 Brown brocket Mazama gouazoubira (G.Fischer)

倭墨西哥鹿 Mazama nana

小墨西哥鹿 Little red brocket Mazama rufina (Bourcier et Pucheran)

黑尾鹿 Mule deer, Black-tailed deer Odocoileus hemionus (Rafinesque)

维基尼亚鹿 White-tailed deer Odocoileus virginianus (Zimmermann)

草原鹿 Pampas deer Ozotoceros bezoarticus (Linnaeus)

北普度鹿 Northern pudu Pudu mephistophiles (De Winton)

豚鹿 Hog deer Axis porcinus

白唇鹿 White-lipped deer Cervus albirostris Przewalski

阿氏鹿 Cervus alfredi

沼鹿Swamp deer, Barasingha Cervus duvaucelii G.Cuvier

马鹿Red deer, Macneilly's deer, North American wapiti Cervus elaphus Linnaeus

坡鹿、泽鹿Thamin, Eld's deer Cervus eldi M'Clelland

鹿 Sika deer Cervus nippon Temminck

宿氏鹿Schomburgk's deer Cervus schomburgki Blyth

鬣鹿Timor deer, Rusa deer Cervus timorensis Blainville

水鹿、黑鹿Sambar deer Cervus unicolor(Kerr)

黇鹿Fallow deer Cervus dama Linnaeus

美索不达米亚鹿 Mesopotamian fallow deer Dama mesopotamica

麋鹿(四不像)Milu (Pere David's deer) Elaphurus davidianus (Milne-Edwards)

毛冠鹿 Tufted deer Elaphodus cephalophus Milne-Edwards

水鼷鹿 Water chevrotain Hyemoschus aquaticus (Ogilby)斑鼷鹿 Tragulus meminna(Erxleben)

鼷鹿 Lesser Malay chevrotain Tragulus javanicus(Osbeck)

大鼷鹿Greater Malay chevrotain Tragulus napu (F.Cuvier)

长颈鹿Giraffe Giraffa camelopardalis (Linnaeus)

花鹿Spotted deer, Chital, Axis deer Cervus axis Erxleben

加岛花鹿 Calamanian deer, Calamanian hog deer Axis calamianensis

巴岛花鹿Bawean hog deer, Kuhl's hog deer Axis kuhlii

【我国现存的鹿】:

[编辑本段]

麝(Moschus moschiferus),体型较小,体重约10公斤。雌雄性皆无角。雄性上犬齿獠牙状,突出口外。后肢比前肢长。具胆囊。雄麝有麝香腺,分泌具有浓郁香气的麝香,是极名贵的药材和高级香料。我国麝香的产量与质量均居世界之首位。在分类上有人主张麝应单独立科。

麂(Muntiacus muntjak),是华南地区常见中型鹿类。麂皮细韧,是服装制革和精密仪器用革的良好材料,为我国传统出口商品。

鹿(Cervus nippon),夏毛红棕色,有显著的白色斑点,冬毛棕褐色,白色斑点不显。臀部具明显的白斑。雄性角有四叉。眶下腺发达。在我国历史上曾有过广泛分布,但目前仅存于安徽少数地区和四川最北部。我国很多地区都建立了养鹿场,进行人工繁殖,作为割取鹿茸的主要来源。鹿胎、鹿血、鹿鞭和鹿内脏等均是贵重的药材。

马鹿(Cervus elaphus),是大型鹿类,体重可达200余公斤,鹿茸也是名贵药材,品质仅次于鹿,但产量较高。

鹿曾经广泛分布于每个大陆,澳大利亚有6种在19世纪引进的鹿,它们是:黇鹿、马鹿、水鹿、豚鹿、蒂汶黑鹿和花鹿。但由于环境的限制,只分布在有限的范围内。

通常只有公鹿长角,驯鹿是唯一一种公鹿和母鹿都长角的鹿,但母鹿的角要小得多。在每年冬天,公鹿的角都会脱落,到春天开始长出新的角,那时鹿角会覆盖者一层皮,叫做鹿茸。当鹿角成型时,鹿茸就会脱落。

母驯鹿的角是在春天脱落的。另外,麝和獐无论公的还是母的,都没有角,它们用长长的獠牙去自卫。公麂既有獠牙也有角,而母麂既没有獠牙也没有角。

雪是鹿最大的敌人之一。如果雪并不是很大,那到没什么的。但当雪变得非常厚时,它们就很难找到食物,因为雪都把食物盖住了。另外,虽然鹿跑得很快,但由于有些鹿的体重可达300公斤,当它们跑时,它们就会陷到雪中,减慢它们的速度。仅50公斤的狼便很容易地追上了它们。

不像大多数动物,鹿没有固定的家。对鹿来说,所谓的家就是地盘。夜晚它们就睡在灌木丛中。在冬天时,当鹿的地盘覆盖着厚雪时,它们就会再找一个雪相对较浅的地盘。当很多鹿都选这个地盘时,它们就会分地盘。

总的来说,鹿科动物是哺乳类动物中最富有价值的种类。它的价值是多方面的。自古以来,由帝王、贵族到一般老百姓,不论中外,都把“狩鹿”作为一种兼具体育性、社交性、娱乐性以及实用性的重要活动。在古代的记事中,“狩鹿”总是占有重要地位。连孔子所订六艺之一的“射”,也和“射鹿”有关。中国古代射猎的,主要是麋鹿,即四不象,到清代康熙、乾隆时是马鹿和驼鹿。

对一般人说来,猎鹿主要是着眼于经济价值。鹿全身都是宝,鹿茸、鹿胎、鹿鞭、鹿尾、鹿筋、鹿肉、鹿脯等等,无一不是药材或补品,另外有几种鹿的毛皮,可制为高级衣物或皮革。驯鹿更具有广泛的用途,例如拉雪橇、驮东西、挤奶,等等。近年来驼鹿和鹿还有家畜化的倾向。

正是由干鹿的经济价值这样高,所以人们猎得出多。麋鹿作为一种野生动物,几乎在一两千年前就已打绝了。鹿由于鹿茸质量最优,所以在几十年前已将山西、河北两个亚种的野生种打绝,另外华南、东北、台湾三个亚种也所剩无几。其他鹿种也有类似情况。现在国家固然已将绝大部分鹿种列入保护动物名单,但在野外尚未受到严格的保护。有些稀有种,例如海南岛的坡鹿、华南的鹿、西双版纳的豚鹿等,仍然处在濒危的边缘,值得严重注意。

中国是世界上产鹿种类最多的国家。属于鹿科的动物,全世界共有17属,38种,其中有10属、18种在中国曾经产或现在仍产。这就是说,中国产的鹿,占世界鹿属的一半以上,占世界鹿种的将近一半。相形之下,前苏联的国土比中国大1倍多,但只有5属、6种;美国和加拿大面积和中国大小相近,各只有4属、5种;印度的面积固然没有中国大,但印度素以鸟兽种类“最丰富”著称,却只有鹿属4个、鹿种8个,仍远不及我国。更应指出,这四个国家,谁都没有一个特有属或特有种的鹿科动物,可是在中国产的鹿科动物中,至少有一个麋鹿属是特有属,有麋鹿、白唇鹿、毛额黄麂、小黄麂或再加上林麝等四五个种是特有种。另外还有黑麂(毛冠鹿)和河麂(獐子)2属2种,除缅甸和朝鲜各产少数外,中国分布既广,数量又多,所以基本上上可视为我国的特产动物。

四不象就是麋鹿。麋鹿是古书上的名称,四不象则是民间的俗名。《封神演义》里讲到过四不象,说这是武王伐纣大军主帅姜子牙的乘骑。小说把四不象描述成“麟头豸(Zhi)尾体如龙”,这当然与真实形象相去十万八千里。但这书中所说并不是纯粹出自想象。从化石资料可以知道,武王伐纣的时代,正是麋鹿最为繁盛的时代,长江南北出土的麋鹿化石,以商末周初为最丰富,之后逐渐稀少,周朝以后更急剧减少,到秦汉时代已变得极少了。有人认为,麋鹿作为一种野生动物,可能在汉朝时就已经灭亡了。但也有人考证说,直到明朝,甚至清初,在长江以北的苏北地区,还有残余的麋鹿生存,只是数目已微不足道了。

在动物学史上,关于麋鹿的现代叙述是从1865年开始的。一个住在北京城里的法国神甫通过种种渠道,结识了皇家猎苑北京南海子的守卫人员,干了一桩盗买盗卖麋鹿标本的勾当,在1866年1月弄走了两张鹿皮和两个鹿头。鹿头和鹿皮被送到巴黎,很快便引起欧洲各国动物学界和自然爱好者的巨大兴趣。各国动物园纷纷找路子,都想得到它。由1866年到1876年的10年间,英、法、德、比等国驻清使节和教会人士,通过明索暗购种种手段,陆续从南海子猎苑搞到几十只麋鹿,运回国展览。从此中国的“四不象”遂名扬四海。我国特产动物中,最闻名于世的,人们都说是大熊猫,殊不知麋鹿扬名海外,还远在大熊猫之前。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到本世纪初,这二三十年间,麋鹿的遭遇是悲惨的。作为当时世界上唯一种群的北京南苑的南海子种群,连遭打击与浩劫。1894年永定河决口,洪水冲破了猎苑的围墙,逃出来的麋鹿和其他动物,被灾民吃去不少。接着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猎苑里的兽群全部被杀光。据说还剩下一对,养在一处王府里,以后转送“万牲园(现北京动物园)”,也死掉了。至此,中国特产动物四不象,在国内完全灭绝。

这时欧洲各家动物园里还剩下18只麋鹿。英国有一位贝福特公爵,素爱豢养动物,他花大价钱,把这18只全部买回,养在他的庄园里。麋鹿在里面繁殖顺利。结果,本来是中国的特产动物,中国却一只也没有了,中国人想要看它一眼,却不得不到国外去看。可见即使是一种动物,它的命运也是同祖国的兴衰荣辱息息相关的。

在英国的那群麋鹿,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幸运地保存下来,而且逐渐增多,到1948年已增至255头。1956年春,伦敦动物学会派人将两对年轻的麋鹿送到北京。于是,时隔50余年,中国人民重新见到久闻其名但无缘相见的“四不象”。由于饲养环境不适合它们的特殊要求,未能顺利繁殖后代。1973年底,英国朋友又送来两对年轻的麋鹿。1984年春,国内的麋鹿总数是12头,其中雌雄各6头,有9头在北京动物园,其余3头分别在上海、广州和保定的动物园。而外国动物园中所饲养的麋鹿总数,据1982年的调查,已超过1100头了。所有这些麋鹿,全部是百余年前弄出国去的那几十只的后代。

除了麋鹿是货真价实的四不象之外,我国民间还把另外几种动物也叫“四不象”。这些姑且称之为“假四不象”。这包括大兴安岭鄂温克人畜养的驯鹿;大兴安岭南部的驼鹿,又名麋;湖南南部产的黑鹿或水鹿;安徽黄山一带产的苏门羚,又名鬣羚。也许还有其他。没有学过动物分类学的人,往往把形态较怪的动物都叫四不象,这是误会。

驯鹿: 在这么多“假四不象”当中,以驯鹿最容易引人误会,因为不仅在大兴安岭产地群众叫它四不象,而且许多种古书,例如《清文汇书》、《黑龙江外记》、《异域录》、《曹廷裘日记》等,都将它传得很广很久,使得人们相信这就是真的四不象。记得1950年春北京动物园重新开园之际,报纸上和动物说明牌上都有“四不象”一名,人们兴冲冲跑去一看,原来就是驯鹿。

驯鹿和麋鹿在外形上的区别较大,即使外行人也不难一眼看清。麋鹿是尾巴最长的鹿,驯鹿的尾却极短。麋鹿的角好似没有眉杈,各杈皆向后发展,驯鹿却有非常复杂的向前生长的角杈,而且它是唯一雌雄皆长角的鹿种。在体形毛色上也有不少差别。二者唯一相同之处,就是蹄子扁平宽大,间距较宽,悬蹄发达。这是因为麋鹿原来生活在沼泽和湿地,而驯鹿则长期活动在冰天雪地,二者都需要这种类型的蹄子。

中国没有真正野生的驯鹿。鄂温克族人所豢养的驯鹿,估计现有1000多头,不知当初是从哪儿得来的。它们与西伯利亚及北欧各少数民族养的驯鹿,习性上基本相同,都是属于半饲养、半野生的状态。日间大都任其跑到山野间自由觅食闲逛,晚上跑回村里过夜。有需要时,就把它套上拖雪橇,驮东西,挤鹿奶,甚至宰杀剥皮、割肉、炼油。寒带少数民族需要驯鹿,正好比青藏高原上的人需要牦牛一样。

驼鹿 :驼鹿的情况却不同。它是真正的野生动物。它的分布区不象驯鹿那样靠北,在我国可以分布到大小兴安岭的北纬四十七八度一带。《动物学大辞典》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麋”。这就更容易使之同“麋鹿”相混淆。在大兴安岭有人口叫它“四不象”,但是在小兴安岭就没有人这样叫了。看来还是叫它“驼鹿”最为相宜,因为它身体高大如骆驼,四条长腿也有一点像骆驼,肩部特别高耸,略似驼峰。

驼鹿是世界上所有鹿中个体最大,角也最大的鹿。头很大,脸特别长,脖子非常短,鼻子肥大而下垂,喉下有肉柱,上有许多垂毛,躯体十分雄壮短粗,四条腿却又细长得不成比例。雄鹿的角与别的各种鹿的角形状都不同,不是枝杈形,而是扁平的铲状,中间宽阔似仙人掌,四周生出大量的尖杈,最多可达三四十个。每支角的长度可超过一米,最长的竟达1.8米,宽度能达40厘米。两支角的重量就达三四十公斤。那支撑着如此巨大的角的身体,不用说也是大得可观了。在阿拉斯加曾经发现过肩高超过2米,体长将近3米,体重达到650公斤的大驼鹿。在兴安岭猎获的驼鹿,没有超过500公斤重的,毛色也较淡,角出较小,不十分宽扁。

驼鹿生活在亚寒带多湖沼的森林地区,不爱吃草,喜欢吃嫩枝叶和树皮,春夏秋三季常下水浸泡,摄取水草和莲花、莲茎,冬季则在雪地上觅食各种苔藓。很少集合成群。牡鹿平时更喜欢独居,但在冬季缺食时,却有过混人牛群里觅食的情况。在内蒙古阿尔山的牛群中,就曾有两只驼鹿被人捉住,其中一只雌的被送到北京动物园展览。

驼鹿和驯鹿也有鹿茸,论尺寸和重量都比鹿茸大得多,但据说质量次,药用效能低。其原因还不清楚。驼鹿如此巨大,肉量自然很可观,可是味道如何,似乎没有多少人称道。但据说古代著名美味“八珍”之一的“猩唇”,就是它那肥大下垂的鼻唇。

驼鹿在外国是一种最重要的狩猎兽。人们猎它,是为了要它的巨角做纪念品。在我国,鄂伦春等少数民族猎它,是为了吃肉取皮。现在,它属于国家第二类保护动物。至于驯鹿,因为都没有野生种,所以都不用列入国家保护动物的行列。麋鹿因放归野外,重新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黑鹿: 在湖南南部多水的山林里,还有一种“假四不象”,就是黑鹿。越过湘粤边境,到了广东北部的山区,人们叫它水鹿。在四川产地,它的名字是黑鹿。到了云南,人们又叫它马鹿。听说海南岛上的人还叫它水牛鹿。总之,除了湖南人叫它四不象之外,所有各地都承认它是鹿。

这是一种热带、亚热带的鹿种,向南一直分布到马来西亚、苏门答腊,最北的产区是在我国四川西北部和青海南部一带。台湾岛上上有一个亚种。

黑鹿是一种大型鹿,身体粗壮,比驯鹿更为高大,和麋鹿差不多。我国产的黑鹿,雄的肩高可达1.25米到1.3米,体重可达200多公斤。雌鹿较小,重约130到140公斤。毛色一般黑褐,颈和尾的颜色更深。毛十分粗杂。尾巴虽比不上真正的四不象长,但比起其他各种鹿也算是长的。雄鹿有粗大的角,一般长达七八十厘米,粗达十七八厘米,最长纪录是1.25米。这种鹿的茸角,虽不如鹿和马鹿的鹿茸价值高,但较优于驼鹿、驯鹿,过去为我国西南各省的主要土特产,每年收购数量相当大。现在它已被列入第二类保护动物名单。

其他珍稀鹿种 :

[编辑本段]

前面曾提到过,在我国所产的18种鹿中,有四五种是中国的特有种。其中除了麋鹿举世闻名之外,还有两种也很著名,就是白唇鹿和毛额黄麂。另外有几种,虽不是中国的特有种,但确属珍贵稀有,比如海南岛的坡鹿,西藏昌都地区的白鹿,西藏的寿鹿和新疆西部的天山马鹿等。

白唇鹿: 除70年代初,我国送给斯里兰卡一对(现存一只)和80年代初送给尼泊尔一对外,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见过这种中国特产的鹿。它的产地只限于青藏高原,包括西藏和青海的大部地区,甘肃中部和东南部,四川西部和北部。它是高山区的动物,一般生活在海拔三四千米以上的山地,夏季甚至能上升到5000米,活动于高山灌丛或高山草甸区。身上有厚密的长毛,不畏风雪严寒,以山草和灌木嫩枝叶为食,是非常顽强耐苦的鹿种。

白唇鹿的主要特征,正如其名所示,就是有一个纯白色的下唇,白色且延续到喉上部和吻的两端,所以亦可称为白吻鹿。在甘肃、青海等地,俗名叫做黄鹿或草鹿。白唇鹿夏毛棕黄色,与当地俗名叫做青鹿的马鹿有显著区别。这两种鹿的鹿角也有明显的差异。马鹿角的眉杈与次杈相距很近,白唇鹿角则相距较远,且次杈特别长,主枝略呈侧扁。这些都不难辨别。

在白唇鹿和马鹿的产区互相重叠的地方,例如四川西北部和甘肃祁连山北麓,都曾发现过白唇鹿和马鹿自然杂交,并产生杂种后代的情况。

近年来,在青海、甘肃、四川,已有几处养鹿场开始驯养白唇鹿,其中以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养鹿场养的最多,达到数百头。据统计,该场从1958年到1979年,共捕获幼白唇鹿710只,驯养成活363只,成活率为51.13%。另外,集体和个人也有分散饲养的。据报道,现已能实行放牧饲养,这不仅可以减少饲料费,节约劳动力,而且也有助于改变它的野生习性,增加繁殖率。

在国家保护动物名单中,只有4种鹿属于第一类,即白唇鹿、麋鹿、鹿和海南坡鹿。

鹿: 鹿,总的说来还算不上是稀有珍奇动物,因为这种鹿不但在公园、动物园里容易看到,而且在国内有很多养鹿场大批地饲养着。但是仍可以把它归入珍稀动物的行列。

首先说“珍”。这种鹿的鹿茸是各种鹿茸中价格最高的,在药材中被称为“黄茸”。另外,鹿皮、鹿肉、鹿鞭、鹿尾、鹿筋,等等,也都有较高的价值。所以说它是一种珍贵动物。

其次是“稀”。家养的鹿虽多,但野生的却特别稀少,不仅河北亚种和山西亚种野生的早已绝灭多年,连从前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华南亚种和从前数量也很多的东北亚种,现在也都所剩无几,前途岌岌可危。至于台湾亚种,野外究竟还有没有,很成问题,恐怕只有到动物园里还能找到一些。所幸在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初,先后又在四川最北部的若尔盖和甘肃南部靠近四川边界的迭部,发现了一个鹿新亚种,数量估计约有一二百头。它们经常活动于混交林边缘或林间草地,有时与牛群同在一片草地吃草,有时与苏门羚、黑麂一起休息。至今世界上任何一处动物园还未展出过这个新亚种,因此也可以认为是世上最稀有的动物之一。对残余野生鹿的保护工作,应作为重点看待。江西彭泽县桃红岭是江西省唯一产鹿的地方,估计这里还残留有100头左右的华南亚种,现在这里已被划为鹿自然保护区。

鹿亚种虽多,在形态上差别不大,只是在个体大小毛色深浅、斑点的多少和大小、背中线的长短和明显程度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区别。台湾亚种最小,肩高只有八九十厘米;东北亚种最大,肩高可超过110厘米,体重超过120公斤。

坡鹿: “坡鹿”是海南岛上的俗名,分类学上的名称叫艾氏鹿,也叫眉杈鹿。共有三四个亚种。在我国唯一的产地是海南岛。这里的鹿究竟是不是单独的一个亚种,至今还有意见分歧。

坡鹿的大小和鹿差不多,属于中型鹿。肩高在105到110厘米之间,体重在60到100公斤之间,身上也有白斑,背部也有黑色中线。它的最主要特征是角形特殊,不同于鹿乃至其他各种鹿。坡鹿的角有一个大而弯的眉杈,和后面的弯曲主枝接连起来,形成一个大角度的弧形。主校下面不分杈,看来好像没有次杈、三杈,其实是分杈位置较高,长到主枝上端来了。由于眉杈特别发达,所以外国著作中大都叫它眉杈鹿。

解放前,坡鹿在海南岛上的分布比较广,似乎除了北部以外,岛上至少有9或10个县的山地上,有相当多的坡鹿生存。据估计,在解放初期还有300多只。由于滥猎,到1979年,岛上只有东方县的大田和白沙县的帮溪二地,残余不过30多只。经过最近几年的大力宣传和保护,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1983年5月间的调查表明,东方县的总数已增到80只以上。生活在东方县大田珍贵动物保护区内的坡鹿,只经过一年多的人工保护,就已逐渐习惯跟人接近,有的走近村旁休息,有的对过往汽车、牛车也不逃避。

国际自然保护组织现在已将眉杈鹿,包括海南岛的坡鹿在内的各个亚种都划为第一级濒危动物,希望给予最严格的保护。

鹿角的再生

[编辑本段]

鹿角每年都会脱落,随后又生出新的。整个脱落过程仅仅需要2到3周就可以完成,再生的阶段发生在夏天。在1月和4月之间,鹿角脱落,这是成熟交配季节渐近结束时。这个时期它们可以没有角,因为仅仅在早先的几个月里需要,是为了吸引雌性配偶,给它们留下印象,并且同竞争者作战来赢得雌鹿的爱情。

鹿角不同于牛角,不是中空的,它们包含有结实的骨组织。

在鹿角的生长阶段,是被类似“天鹅绒”般灵敏的绒毛所覆盖的,绒毛里充满血管,供给鹿角维生素和矿物质,使骨头增加,促进鹿角的正常生长。鹿角生长2到4个月后,绒毛就没有用了,里面会生出一个环状物,能有效地作为一个栓阀,组成鹿角的基础,切断到鹿绒的供血。然后,鹿绒就会干涸,在鹿用角和树皮摩擦的过程中逐渐减少。鹿角的再生过程结束,然后在秋天的交配季节后新的脱落循环将再次开始。

《死神》八千流常态是人,始解和卍解后就是变成刀。

因为剑八自己的情况特殊,自我封印又有野兽战斗本能无法与斩魂刀交流,斩魂刀必须实体化才能影响剑八,最后剑八觉醒知道了卍解名字,八千流的作为刀灵实体化存在也随之消失,也可以说八千流是剑八灵魂力量里分出的一部分。

八千流的全名草鹿八千流,是剑八为他取得。其中草鹿二字因为她是剑八在草鹿区捡到的孩子,因为八千流根本不惧怕那时恶名昭著的剑八,而剑八看她孤身一人就带着她一起流浪。

扩展资料:

从《死神》动画中斩魄刀实体化篇可以看出,具现化的斩魄刀其能力与战斗方式都与主人一模一样,还有就是具现化的斩魄刀是没有“刀”可以使用的,只是将自身作为刀的载体来使用能力。

“八千流为剑八早年时期将自己力量的一部分封印,而生成的产物”,而在剑八最需要力量的时候,八千流回到了他的身边,并施展了对自身肉体负荷极大的卍解,因为如果作为一部分力量的八千流不回归的话,剑八当时的力量不够资格释放如此强大的卍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死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045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1
下一篇 2023-0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