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d是什么意思,什么是DTD

dtd是什么意思,什么是DTD,第1张

在信息的高速交流中,不同领域之间的信息交换越来越紧密,如何才能保证这些不同领域之间的信息可以更容易且更有效率地交换成为我们首要关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不同的领域来针对领域的特性制定共同的信息内容模型(content model),然后再通过这个共同的内容模型来标识信息。而DTD就是一种内容模型。 DTD(文档类型定义)可以定义合法的XML文档结构,它使用一系列合法元素来定义文档的结构。DTD分为内部DTD和外部DTD,所谓内部DTD是指该DTD在某个文档的内部,只被该文档使用。外部DTD是指该DTD不在文档内部,可以被其他所有的文档来共享。DTD文档与XML文档实例的关系可以看成是类和对象的关系。 DTD的优势 每一个XML文档都可携带一个DTD,用来对该文档格式进行描述,测试该文档是否为有效的XML文档。既然DTD有外部和内部之分,当然就可以为某个独立的团体定义一个公用的外部DTD,那么多个XML文档就都可以共享使用该DTD,使得数据交换更为有效。甚至在某些文档中还可以使内部DTD和外部DTD相结合。在应用程序中也可以用某个DTD来检测接收到的数据是否符合某个标准。 对于XML文档而言,虽然DTD不是必须的,但它为文档的编制带来了方便。加强了文档标记内参数的一致性,使XML语法分析器能够确认文档。如果不使用DTD来对XML文档进行定义,那么XML语法分析器将无法对该文档进行确认。元素的定义根元素的声明 每个XML文档都只有一个根元素,其它的子元素都包含在该根元素中。因此在DTD中对根元素的声明是必不可少的。根元素声明的一般形式如下:<!DOCTYPE root[<!-- 子元素 -->]>DOCTYPE是“document type”(文档类型)的简写,DOCTYPE声明必须放在文档最顶部,在所有代码和标识之上,DOCTYPE声明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组成部分。DTD语法要求DOCTYPE必须要大写,而且DOCTYPE和元素之间必须要有空格隔开。

DOCTYPE是document type(文档类型)的简写,用来说明你用的XHTML或者HTML是什么版本。

其中的DTD(例如上例中的xhtml1-transitional.dtd)叫文档类型定义,里面包含了文档的规则,浏览器就根据你定义的DTD来解释你页面的标识,并展现出来。

要建立符合标准的网页,DOCTYPE声明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组成部分;除非你的XHTML确定了一个正确的DOCTYPE,否则你的标识和CSS都不会生效。

XHTML 1.0 提供了三种DTD声明可供选择:

* 过渡的(Transitional):要求非常宽松的DTD,它允许你继续使用HTML4.01的标识(但是要符合xhtml的写法),完整代码如下: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Transitional//EN" "">

* 严格的(Strict):要求严格的DTD,你不能使用任何表现层的标识和属性,例如<br>,完整代码如下: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Strict//EN" "">

* 框架的(Frameset):专门针对框架页面设计使用的DTD,如果你的页面中包含有框架,需要采用这种DTD,完整代码如下: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Frameset//EN" "">

我们选择什么样的DOCTYPE

理想情况当然是严格的DTD,但对于我们大多数刚接触web标准的设计师来说,过渡的DTD(XHTML 1.0 Transitional)是目前理想选择。因为这种DTD还允许我们使用表现层的标识、元素和属性,也比较容易通过W3C的代码校验。

注:上面说的"表现层的标识、属性"是指那些纯粹用来控制表现的tag,例如用于排版的表格、背景颜色标识等。在XHTML中标识是用来表示结构的,而不是用来实现表现形式,我们过渡的目的是最终实现数据和表现相分离。

打个比方:人体模特换衣服。模特就好比数据,衣服则是表现形式,模特和衣服是分离的,这样你就可以随意换衣服。而原来HTML4中,数据和表现是混杂在一起的,要一次性换个表现形式非常困难。呵呵,有点抽象了,这个概念需要我们在应用过程中逐步领会。

补充

DOCTYPE声明必须放在每一个XHTML文档最顶部,在所有代码和标识之上。

更多细节可以访问W3C的网站

dtd

abbr.detur talis dosed (Latin=let such a dose be given) (拉丁语)给于同剂量direct to disc (recording system) 直接刻录入光盘(录音系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052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1
下一篇 2023-0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