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乐指的是亲情。父母健在,兄弟没有病患,一家人和睦团圆,对于孟子来说是一种快乐。他教育子女应懂得感恩父母,珍惜亲情。
第二乐指的是孟子的为人处事的态度,他告诉人们做人应该正直坦荡,对得起天地和身边的人。
第三乐指的是孟子的教育态度,得到优秀的人才并教育他们。如果能遇上这样的人才,孟子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全部传授给他们,也是一种快乐。
孟子说的君子三乐出自《孟子·尽心》
原文如下: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意思就是:
君子的快乐有三种,但当(做)大王不在这三种快乐之中。父母健在, 兄弟平安、没有怨恨,这是第一种快乐;上不愧对于天,下不愧对于人,这是第二种快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这是第三种快乐。
这句话相对简单,表达了孟子对于人生快乐的一种诠释,也就是君子的快乐与权力无关,所以即使当上大王,也不算快乐,快乐应当是由小见大,由内而外的扩散,而不是独断专行。
父母健在,兄弟和睦,说明家庭和谐是快乐的前提条件;
顶天立地,无愧于心,说明自身对世界的态度是快乐的必要条件;
至于最后一句,让优秀的人才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教育和提升,这其实是最大的快乐,因为孟子不仅仅是一位思想家,更是一名教育家。
总的来说,这句话也符合古语“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所以,个人猜想孟子应当是一个十分快乐的人,并且认为快乐应当传递和分享,才有了这样的句子。
个人理解,经供参考。
《孟子·尽心上》的三乐分别是“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原文: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译文:
孟子说:“君子有三件值得快乐的事,称王天下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在,兄弟没病没灾,这是第一件快乐的事;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这是第二件快乐的事;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而教育他们,这是第三件快乐的事。君子有这三件快乐的事,用仁德统一天下不包括在内。”
扩展资料:
孟子的幸福观从肯定人的实际出发,不否认人的自然欲求。提倡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通过“内圣”之道使品德臻于完备。做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达到心理的平衡,这样也就可以波澜不惊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得到内心的沉淀与升华。
这样的幸福观为人们寻找幸福的路途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依靠自己,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获得内心的满足与丰盈,把自己的乐扩充出去,幸福随之也会加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