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三要素是什么?

生产三要素是什么?,第1张

是:生产要素,生产关系生产力

生产关系的定义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

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即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归谁所有;

(2)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3)由以上两个关系形成的分配、交换、消费关系。其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起主要作用。

1、劳动者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产品生产创造过程中,形成的劳动互助、合作关系就是生产关系。适用国家法律、政策、制度、劳动分配等关系解释。生产工具标志生产力水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形式,生产关系会反作用于生产力。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们的生产“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 “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

3、生产关系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二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揭示的是经济形态社会的内在逻辑,运用的方法是发生学。发生的过程揭示了从本质到现象的运动和发生原理;批判的过程形成的是辩证的认识论。

生产力的三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引入生产过程的劳动对象,具有一定生产经验与劳动技能的劳动者。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基础。

生产力中还包含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基本要素之中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是生产力要素构成的系统与其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环境构成的体系聚合匹配的结果。

扩展资料:

生产能力及其要素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主体与客体结合的能力,以及由此激发出来的物质力量,是实践构造上的规定。生产关系也同样如此,指的是以占有客体为中介的主体发展关系。二者均是从实践角度提出来的科学上的存在者规定。

侧重在了主体和客体交互作用的物质技术的发展关系上,但作为“客体与客体的关系”,仿佛是物象的关系,掩盖主体发展上的认识属性。从而,应将生产力把握为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旨在对生产力实体(实践能力,例如劳动过程)的运动和构造进行越来越具有清晰度的系统性勘探与研究。

抽象的生产关系则凸显对从客体(发展)上折射出来的主体发展关系进行研究的必要性,由此使得生产关系实体(所有制关系)的历史运动的研究具有更加迫切的性质,它最终显露了实体的社会经济构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073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1
下一篇 2023-0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