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常见元素质量分数,如下表所示:
相对原子质量的国际基本单位是1。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是以一种碳原子(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一种碳原子即C-12)的质量的1/12(约1.667e⁻²⁷kg)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扩展资料
由于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如果人们用它们的实际质量来计算的话那就非常的麻烦,例如一个氢原子的实际质量为1.674×10⁻²⁷千克,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²⁶千克。
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²⁶千克。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加权平均值。元素周期表中最下面的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
当我们计算一个水分子质量是多少时,就会发现计算起来极不方便。若是计算其它更复杂的分子质量时那就更麻烦了。
因此国际上规定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来表示原子、分子的质量关系。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等于摩尔质量,但单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 ,而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质量分数计算的基本公式是: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100%。该公式有三种变换形式:1、相对原子质量=ω(元素)×相对分子质量/原子个数,2、原子个数=ω(元素)×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3、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ω(元素)×相对分子质量。
质量分数
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指的是某种元素在物质中所占的质量分数,是元素质量与物质质量之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不代表具体的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例如:计算化肥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可先根据化学式计算出NH4NO3的相对分子质量:14×2+1×4+16×3=80
(NH4NO3中N的相对原子质量xN的原子数)/NH4NO3的相对分子质量x100%
=14x2/80x100%
=35%
计算元素质量分数有如下几个步骤:
1、将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该原子个数。
2、再将两者相乘的数据除以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再乘以百分百之一百即可以得到元素质量分数。
3、如果知道物质和其中元素的实际质量,就可以利用公式:该元素的实际质量除以该物质的实际质量乘以百分之一百来直接相比即可。
元素质量分数是什么:
1.元素质量分数指某种元素在物质中所占的质量分数是元素质量与物质质量之比。应该注意: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的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2.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3.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区别与联系:溶解度是用来表示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某溶剂中溶解性的大小。溶质的质量分数用来表示溶液组成。
4.元素质量就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就是化学式中各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用符号Mr表示,单位是1。对于聚合物而言,其相对分子量可达几万甚至几十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