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是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环绕地球东西走向的假想线。
赤道是地球表面的点随地球自转产生的轨迹中周长最长的圆周线。它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是南半球、北半球的分界线,它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其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是划分纬度的基线。赤道的纬度为0°,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
同时赤道是地球上重力加速度最小的地方。一年当中,赤道有两次太阳直射,所以赤道地区属于热带,终年天气炎热,气温很高。赤道的圆心与地心是重合的,它也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圈,全长4万多千米。
赤道穿过了加蓬、刚果、扎伊尔、乌干达、肯尼亚、索马里、马尔代夫、印度尼西亚、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和巴西等许多国家。在这些国家,人们用不同的标志来表示赤道线。
赤道逆流:
赤道为低气压区,由赤道两侧吹向赤道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驱动赤道南北两侧的海水由东向西流动。北面的称为北赤道暖流,南面的称为南赤道暖流。赤道暖流到达大洋西岸时,受陆地阻挡,其中一小股回头向东形成赤道逆流。
大部分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沿海岸向较高的纬度流去,至中纬地区受西风吹动形成西风漂流。当它们到达大洋东岸时,一部分沿大陆西岸折向低纬,成为赤道暖流的补偿流;另一部分沿大陆西岸折向高纬,构成极地环流。
赤道是地球表面的点随地球自转产生的轨迹中周长最长的圆周线。赤道半径6,378.2km,赤道周长40075.02千米(24,901英里)。
它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其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是划分纬度的基线。赤道的纬度为0°,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赤道是地球上重力加速度最小的地方。
1、赤道经过的行星级地貌: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
2、赤道经过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3、赤道经过的大陆: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岛屿(群岛):巴都群岛、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苏拉威西岛、哈马黑拉岛、马尔代夫群岛、吉尔伯特群岛、莱恩群岛。
4、赤道穿过的气候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海洋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高地气候。
5、活动于赤道的天气系统:两信风带、赤道西风带、赤道辐合带等。
6、赤道穿过的河流、湖泊:非洲:刚果河、奥果韦河、朱巴河、维多利亚湖;南美洲:亚马逊河;亚洲:卡普阿斯河。
7、赤道经过的海:几内亚湾、赤道海峡、明打威海峡、望加锡海峡、托米尼湾、马鲁古海、哈马黑拉海。
扩展资料:
赤道无风带气候特点:
气温高,地面气压降低,产生赤道低压带。由副热带高压向赤道低压辐合的信风,加强空气垂直运动,但此上升气流地面不感觉有风。
赤道无风带内天气状况单调而富规律。持续的高温全年各月在摄氏二十六度上下,气温年差最小,无年变化可言。旺盛的对流作用,容易产生积雨云及午后的雷阵雨,这是地表云量最多,降雨最丰的地带。
在正常情形之下,春分和秋分前后,应是雨量曲线上的两个高点;夏至、冬至前后,是两个低点。 赤道无风带内气压梯度小,风力和缓,风向不定,常出现静风天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赤道
划分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划分南北半球的界线是赤道(0度纬线)——赤道,以北的是北半球,以南的是南半球。
一、什么是赤道?
赤道是地球表面的点随地球自转产生的轨迹中周长最长的圆周线,是地球上重力加速度最小的地方。
赤道半径6,378.2km,赤道周长40075.7km。
二、赤道地形
1、赤道经过的行星级地貌:
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
2、赤道经过的山脉:
安第斯山脉
3、赤道经过的陆地:
(1)大陆: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
(2)岛屿(群岛):巴都群岛、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苏拉威西岛、哈马黑拉岛、马尔代夫群岛、吉尔伯特群岛、莱恩群岛。
三、赤道气候
1、赤道穿过的气候区
(1)热带雨林气候(赤道多雨气候、热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10°之间(赤道附近)。终年高温多雨,各月平均气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季节分配均匀,无干旱期。
(2)热带草原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约25°C。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期,赤道气团盛行,降水集中;信风带控制时期,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显的较长干季。
(3)高原山地气候:日温差不超过10℃。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多分布在在中纬度地区的高原地区,如安第斯山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