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的0次方为0,是否有意义,要看属于哪个学习阶段了,在初等数学中,比如初中,高中是没有意义的,在高等及以上,就不能简单说有无意义,例如采用极限思维,趋近于零。
当越接近零时,越接近1,但是显然(-0.1)^(-0.1)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在实数域中,负值没有偶次方根。
实际上可以求得:lim(x→0+) x^x = 1,换句话说,0^0如果从正数方面趋近,用极限思维的话是收敛于1的;而从负数方面趋近是没有意义的。
扩展资料:数量的学习起于数,一开始为熟悉的自然数及整数与被描述在算术内的有理数和无理数。
具体来讲:由于计数的需要,人类从现实事物中抽象出了自然数,它是数学中一切“数”的起点。自然数对减法不封闭,为了对减法封闭,将数系扩充至整数;而为了对除法不封闭,而为了对除法封闭,将数系扩充至有理数;
对于开方运算不封闭,将数系扩充至代数数(实际上代数数是一个更广的概念),另一方面,对于极限运算不封闭,又将数系扩充到实数。
0的0次方不存在。
零的零次方无意义,0的任何正数次方都是0,任何除0以外的数的0次方都是1,一个数的零次方,任何非零数的0次方都等于1。通常代表3次方,5的3次方是125,即5X5X5=125,5的2次方是25,即5X5=25,5的1次方是5,即5X1=5。由此可见,n大于等于0时,将5的(n1)次方变为5的n次方需除以一个5,所以可定义5的0次方为5÷5=1,0的任何正数次方都是0。
0的0次方是悬而未决的,在某些领域定义为1、某些领域不定义,定义的理由是它在某些领域有用处,方便化简公式。不定义的理由是以连续性为考量,不定义不连续点的函数值,有些人认为,套用指数率公式就会得到0的0次方为0除以0没有意义,即为不定义的结果。
次方定义
次方最基本的定义是设a为任意数,n为正整数,a的n次方表示为aⁿ,表示n个a连乘所得之结果,如2⁴=2×2×2×2=16。次方的定义还可以扩展到0次方、负数次方、小数次方、无理数次方甚至是虚数次方,在电脑上输入数学公式时,因为不便于输入乘方,符号^也经常被用来表示次方,例如2的5次方通常被表示为2^5。
当m为正整数时,n^m指该式意义为m个n相乘。当m为小数时,m可以写成a/b,其中a、b为整数,n^m表示n^a再开b次根号。当m为虚数时,则需要利用欧拉公式eiθ=cosθ+isinθ,再利用对数性质求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