恣睢的意思:1.放任自得貌。 2.放纵暴戾。 3.谓文章气势豪放。
引证解释:
⒈ 放任自得貌。
《庄子·大宗师》:“夫尧既已鲸汝以仁义,而劓汝以是非矣,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转徙之涂乎?”
成玄英疏:“恣睢,纵任也。”
陆德明释文:“恣睢,自得貌。”
《楚辞·远游》:“欲度世以忘归兮,意恣睢以担挢。”
王逸注:“纵心肆志,所愿高也。”
⒉ 放纵暴戾。
《荀子·非十二子》:“纵情性,安恣睢,禽兽行。”
汉应劭《风俗通·怪神·城阳景王祠》:“吕氏恣睢,将危汉室。”
吴树平校释:“恣睢,放纵暴戾。”
《新唐书·马燧传》:“时回纥还国,恃功恣睢,所过皆剽伤。”
宋叶适《纪纲一》:“然人主恣睢太甚,而下不堪命。”
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那时候日本人在台湾恣睢暴戾, 台湾人民畏之如虎。”
⒊ 谓文章气势豪放。
唐柳宗元《答韦珩书》:“雄之遣言措意,颇短局滞澁,不若退之猖狂恣睢,肆意有所作。”
恣睢造句
1、清朝末年,西太后统治时期,穷奢极侈,暴戾恣睢,丧权辱国,顽固腐朽,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2、这个狗官,暴戾恣睢,滥杀无辜,当地乡民对他恨之入骨。
意思:放任自得貌。
拼音:恣睢 [zì suī]。
引证:《楚辞·远游》:“欲度世以忘归兮,意恣睢以担挢。” 王逸 注:“纵心肆志,所愿高也。”
释义:放纵暴戾。
引证:陈少白 《兴中会革命史要》:“那时候 日本 人在 台湾 恣睢暴戾, 台湾 人民畏之如虎。”
释义:文章气势豪放。
用法示例:
一、清朝末年,西太后统治时期,穷奢极侈,暴戾恣睢,丧权辱国,顽固腐朽,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二、清朝末年,西太后统治时期,暴戾恣睢,丧权辱国,顽固腐朽,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近义词:
一、放肆 [fàng sì]
释义:放纵,不加约束。
引证: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五章:“她竭力克制着自己,不让压抑了将近三年的情感放肆地奔腾。”
二、狂放 [kuáng fàng]
释义:任性放荡。
引证:冰心 《寄小读者》十五:“后来旁人告诉我,她的父亲纵酒狂放,醉后时时虐待她的儿女。”
意思是形容凶残横暴,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出自汉代司马迁的《史记·伯夷列传》。
恣睢,即放纵,任意做坏事。
常与“暴戾”连用,“暴戾恣雎”是一个成语。
成语解释:暴戾:凶恶、残暴;恣睢:任意做坏事。形容凶残横暴,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为人凶恶残暴,任意干坏事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戾,不能读作“lèi”;睢,不能读作“jū”。
成语辨形:睢,不能写作“雎”。
示例
1、这位新官,或是慈祥恺恻,叫人感恩;或是暴戾恣睢,叫人畏惧,做书的人,都不暇细表。(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十二回)
2、这伙害群之马暴戾恣睢,横行霸道,当地百姓恨之入骨。
扩展资料: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齐鲁交界的柳下村成为诸侯战争的兵源地,展跖为逃避兵役而组织人马攻占启阳城,而后又占领鄫城,队伍扩大到9000人。
官僚贵族们闻风丧胆,把展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污蔑他为盗跖,说他“暴戾恣睢”,即残暴凶狠,无故杀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暴戾恣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