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分钟是2刻,一刻钟的时间等于15分钟,所以三十分钟指的是两刻钟。
分钟表示时间长度的词语,一分钟等于60秒。
一天等于1440分钟,1小时等于60分钟,1分钟等于60秒。
历史上的时间
1、以前我国没有钟表,中国古代用铜壶滴漏的方法来计时,将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与西方钟表的两个钟点。
2、铜壶滴漏是靠铜壶里的水,一滴一滴往下漏来计算时间的长短的,铜壶底部有个孔,壶中竖着一支带有100个刻度的箭,壶中装满水后,水从孔中滴出来,一天一夜刚好滴尽。
3、一天一夜为24个小时,这样,箭上的一个刻度所代表的时间就是24个小时除以100,等于14分24秒,直至清初,将100刻改定为96刻,每刻时长变为15分钟整,一直沿用到今天。
4、历史上,中国古人的记时方法,主要有十六时辰制、十时辰制、百刻制、十二时辰制、以及随佛教传入的六十点法等,这里说的“时辰”,指的是时段。
1800秒。
解析:分钟和秒的进率是60,则30分钟=30×60=1800秒。
分钟,英语:minute,原意是“微小”的意思,也表示min(多见于数学用语)时间单位秒(second)是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符号是s。有时也会借用英文缩写标示为sec。
单位换算
一天=1440分钟 ,1小时=60分钟 ,1分钟=60秒;
一刻=15分钟,一字=5分钟(闽南广东地区用法)。
1s=10^3ms(毫秒)=10^6μs(微秒)
1s=10^9ns(纳秒)=10^12ps(皮秒)
1s=10^15fs(飞秒)=10^18as(阿秒)
1s=10^21zm(仄秒)=10^24ym(幺秒)
扩展资料秒的起源
汉朝以前,“时”指季节,“一时”相当于现在的一季。一年有四季,所以一年又叫“四时”。汉朝以后,“时”不再表示季节,而是用来表示计算时间的单位了。当时,人们把一天平均分成12个“时”,“一时”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人们习惯把这个“时”称为“时辰”。
后来,人们又把一天平均分成24份,每份仍用“时”来表示。这时的“一时”,又把一小时分成60等份,每份的时间叫1分,把1分又分成60等份,每份的时间叫1秒。这样,时、分、秒就确定下来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分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