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别称是什么啊?

猪的别称是什么啊?,第1张

猪的别称包括“豕”、“豚”、“印忠”、“汤盎”、“黑面郎”及“黑爷”等等。具体介绍如下:

1、使用频率仅次于“猪”的是“豕”。《左传·庄公八年》说:“齐侯游于姑棼,逐田于贝丘,见大豕。”

2、猪又称“豚”或“肫(zhūn)”。本指小猪,亦作猪解。古代方言中“彘”和“豨(xī)”也是指猪,《方言》说:“(猪)关东西或谓之彘”,“南楚谓之豨”。

3、猪又名“印忠”、“汤盎”、“黑面郎”及“黑爷”。

4、宋代孙奕《示儿编》说:“猪曰长喙参军、乌金。”其中,“参军”是古时官名,猪因喙长,故戏称。“乌金”之名始于唐代,因有人养猪致富而得名。

5、还有一种称法叫“糟糠氏”,乃因猪以糟糠为食,故称。宋代陶谷《清异录·兽》中记载道:“伪唐陈乔食蒸肫,曰:‘此糟糠氏面目殊乖,而风味不浅也。’”

6、乌金:《朝野佥载》:“拱州有人畜猪以致富,因号猪为乌金。”

7、乌鬼:《事物异名录》引《懒真子》:“老杜诗云:家家养乌鬼。”《笔谈》:“乌鬼,猪也,峡中人家多事鬼,家养一猪,非祭鬼不用,故于猪群众特呼乌鬼以别之。”

8、兰子:《正字通》:“豚,小豕也,一名兰子。”《列子》:“牢有栏子,即兰子。”张湛注《列子》:“凡物不知生之主谓之兰。”

9、大兰王枣:《俳谐集》:“北燕伯使者豪鬃,册命大兰王。”《烧猪诗》:“彼美大栏君。”

10、乌将军:《郭元振》叙述乌将军每年娶美女之事,因郭元振现猪原形。

11、鲁津伯:《太平广记》引《符子》:“朔人有献大豕于燕相,令膳夫烹之。豕既死,见梦于燕相曰:造化劳我以豕形,食我以人秽。伏军之灵得化,今始得为鲁之津伯。”

12、长喙将军:或名参军。《古今注》:“猪一名长喙将军,一名参军。”

猪又名“印忠”、“汤盎”、“黑面郎”及“黑爷”。古称豕,又称彘、豨,别称刚鬣。《朝野佥载》说,唐代洪州人养猪致富,称猪为“汤盎”。唐代《云仙杂记》引《承平旧纂》:“黑面郎,谓猪也。”在华夏的土地上,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就已开始饲养猪、狗等家畜。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其图形与现在的家猪形体十分相似,说明当时对猪地驯化已具雏形。

猪的另一个名字是“豕”。猪又称“犭屯tún”,亦作“豚”或“肫zhūn”。

“猪”在我国古代有许多别称。使用频率仅次于“猪”的是“豕”。《左传·庄公八年》说:“齐侯游于姑棼,逐田于贝丘,见大豕。”

猪又称“犭屯tún”,亦作“豚”或“肫zhūn”。本指小猪,亦作猪解。古代方言中“彘”和“豨xī”也是指猪,《方言》说:“猪关东西或谓之彘”“南楚谓之豨”。

扩展资料

猪的历史要追溯到四千万年前,有迹象证明家猪可能来自欧洲和亚洲。在被人们发现的化石中证明有像野猪一样的动物穿梭于森林和沼泽中等。

野猪首先在中国被驯化,中国养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先秦时期 据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商、周时代已有猪的舍饲。而后随着生产的发展,逐渐产生了对不同的猪加以区分的要求,商、周时代养猪技术上的一大创造是发明了阉猪技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139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2
下一篇 2023-0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