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Nanometer,符号:nm),即为毫微米,是长度的度量单位。1纳米=10的负9次方米。1纳米相当于4倍原子大小,比单个细菌的长度还要小的多。
单个细菌用肉眼是根本看不到的,用显微镜测直径大约是五微米。假设一根头发的直径是0.05毫米,把它轴向平均剖成5万根,每根的厚度大约就是1纳米。也就是说,1纳米就是0.000001毫米。
相关信息:
把纳米技术定位为微加工技术的极限。也就是通过纳米精度的"加工"来人工形成纳米大小的结构的技术。这种纳米级的加工技术,也使半导体微型化即将达到极限。现有技术即使发展下去,从理论上讲终将会达到限度。
这是因为,如果把电路的线幅逐渐变小,将使构成电路的绝缘膜变得极薄,这样将破坏绝缘效果。此外,还有发热和晃动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正在研究新型的纳米技术。
纳米(符号:nm),即为毫微米,是长度的度量单位。1纳米=10的负9次方米。1纳米相当于4倍原子大小,比单个细菌的长度还要小的多。
以纳米技术制造的电子器件,其性能大大优于传统的电子器件,功耗可以大幅降低。信息存储量大,在一张不足巴掌大的5英寸光盘上,至少可以存储30个北京图书馆的全部藏书。体积小、重量轻,可使各类电子产品体积和重量大为减小。
纳米材料“脾气怪”纳米金属颗粒易燃易爆,几个纳米的金属铜颗粒或金属铝颗粒,一遇到空气就会产生激烈的燃烧,发生爆炸。因此,纳米金属颗粒的粉体可用来做成烈性炸药,做成火箭的固体燃料可产生更大的推力。用纳米金属颗粒粉体做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大大提高化工合成的产出率。
扩展资料:
纳米技术的健康问题:
纳米颗粒进入人体有四种途径:吸入,吞咽,从皮肤吸收或在医疗过程中被有意的注入(或由植入体释放)。一旦进入人体,它们具有高度的可移动性。在一些个例中,它们甚至能穿越血脑屏障。
纳米粒子在器官中的行为仍然是需要研究的一个大课题。基本上,纳米颗粒的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大小,形状和同周围组织的相互作用活动性。它们可能引起噬菌细胞(吞咽并消灭外来物质的细胞)的“过载”,从而引发防御性的发烧和降低机体免疫力。
它们可能因为无法降解或降解缓慢,而在器官里集聚。还有一个顾虑是它们同人体中一些生物过程发生反应的潜在危险。由于极大的表面积,暴露在组织和液体中的纳米粒子会立即吸附他们遇到的大分子。这样会影响到例如酶和其他蛋白的调整机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纳米技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纳米
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
纳米(符号:nm),即为毫微米,是长度度量单位。1纳米=10的负9次方米。1纳米相当于4倍原子大小,比单个细菌的尺寸还要小得多。
纳米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1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它发展带动了纳米电子学、纳米物理学、纳米化学、纳米生物学、纳米加工学和纳米计量学等诸多新兴学科。
纳米的应用:
一、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中最重要的就是传感器和微纳器件,微纳器件是敏感材料,敏感材料大部分都是纳米。
二、能源:
纳米线在太阳能电池上的应用主要有3种,1、纳米线结构作为减反层;2、轴向pn结纳米线电池;3、径向pn结纳米线电池。应用在太阳能表面纳米能作为减反层来提高效率。
三、纳米催化
纳米催化没有副产物,若这项技术在化工厂中运用,就没有废液往外排,可以减少污染,化工厂也不用搬离城区,不会濡染环境。
四、Cpu纳米变革技术
随着纳米技术,微纳技术的发展,从原来30吨的计算机电脑每秒5000次计算,笔记本微纳运算次数百亿次。
五、集成电路:
第一个集成电路上只有2300个晶体管,现在一个一平方毫米的集成电路有一亿个晶体管,手机用的14纳米中央处理器上大概有100亿个晶体管,越来越小但是耗电越来越少,计算速度越来越快。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纳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