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年,隋文帝死,杨广继位,史称隋炀帝。在他即位后,对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继续进行改革。
隋炀帝为适应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洛阳为中心,开凿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运河分四部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又称山阳渎)、江南河。大运河长达5000里,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解决了南粮北运和加强控制南方的问题,对于巩固和发展统一事业 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和交流,起了重要的作用。他还通西域,促进了中西交往。
内政方面,隋炀帝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了官制。他增置谒者台、司隶台,与御史台成为三台。他将州改为郡,并省郡县,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和发展隋文帝开创的用文官取代武官治理地方的办法。他创设了进士科,使科举制雏形渐成。他还下诏恢复了被隋文帝废除的各级学校。他组织了规模宏大的书籍收集、整理和抄写工作。
隋炀帝在经济上对均田制进行了改革,取消了奴婢、牛授田,也就取消了豪强的经济特权,从经济上打击士族。他改变了给妇女授田的做法,妇女不授田,也不承担赋役,使农民不因成家而增加负担,有利于人口的增殖。这些做法,都为唐朝所沿袭。由此可见,隋炀帝初年,继承了隋文帝的改革,并且广度和深度都不比其父差,改正和补充其父的不足。
他的大规模建设和征战大大消耗了民力物力,超出了当时社会的承受力。隋炀帝的改革,特别是许多带有徭役性的营造,已到了不顾实际,不惜民力的地步。本来是维护、巩固和发展统一事业的举措,做过了头,也就成为祸害人民的灾难。正是隋炀帝的好大喜功,宴游无度,使他成为荒淫暴虐的君主。隋文帝时期积累下来的社会问题和隋炀帝的暴政,使社会矛盾尖锐起来,成为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大兴土木,宴游无度,徭役苛重。隋炀帝不顾民力,无休止的征发徭役,隋炀帝上台不到一年,就几乎将全国可供役使的丁夫都征发了。而以后他还是无休止的征发徭役,使百姓无片刻休息。隋炀帝生活上穷极奢侈,为满足个人欲望,他不仅大兴土木,还东游西玩,三游江都虽有向南方示威,巩固统一的含义,但隋炀帝游江都的挥霍铺张,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其二,他的三伐高丽,穷兵黩武。征高丽大量征发民夫,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成为了农民起义的导火线。 导致了隋朝的短促而亡。
隋炀帝杨广一生的功绩:1、修建运河
隋炀帝下令调征河南、淮北诸郡人民百多万人开凿通济渠,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两条河水入黄河,又自板渚(在虎牢之东)引黄河水经荥泽入汴水,自大梁之东引汴水入泗水,直达淮河。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当时运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绝”。大运河对隋唐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全国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加强,都起了促进作用。
2、南北统一
20岁的杨广被拜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51万大军南下向富裕、强盛的陈朝发动进攻,并完成统一。杨广学江南方言,娶江南妻子,亲近江南学子,重用其中的学者来整理典籍。他亲自实地在江南花了十年心血拢络人心,缓和了南方的怨恨和怀疑,在军事占领后推行合理的行政,打破阻碍南人成为忠于隋室臣民的许多政治和文化隔阂。隋炀帝两平江南,自此南北朝之后和北方隔离多年的江南才始归顺中央,更使得之后唐朝在南方的统治得以顺利进行。
3、畅通丝路
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率大军从京都长安(今西安)浩浩荡荡的出发到甘肃陇西,西上青海横穿祁连山,经大斗拔谷北上,到达河西走廊的张掖郡。隋炀帝这次西巡历时半年之久,远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其意义重大。在封建时代,中国皇帝抵达到西北这么远的地方,只有隋炀帝一人。隋炀帝西巡过程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进一步促成了甘肃、青海、新疆等大西北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开创科举
杨广恢复了被杨坚废除了的国子监、太学以及州县学。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立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这一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末。
隋炀帝杨广一生的过失:
1、炀帝亲三次征天下兵进攻高句丽,导致隋末农民起义遍及全国,隋王朝岌岌可危。
2、隋炀帝年年出巡,曾三游扬州,两巡塞北,一游河右,三至涿郡,还在长安、洛阳间频繁往还。每次出游都大造离宫。总计十余年间被征发扰动的农民不下一千万人次,平均每户就役者一人以上,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惨象。 大业七年隋末民变爆发。
1、隋炀帝的功绩:(1)589年,被隋文帝杨坚任命为大将军,灭陈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2)开通大运河,成为了贯通南北的水路,加强了南方与中原的联系。
(3)创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度的正式开始。
(4)修筑东都洛阳,使洛阳成为了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隋炀帝之过:
(1)开通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修长城都是同时展开,对百姓劳役不息,征调不止,人民生活悲惨。
(2)好大喜功,三征高丽,不仅士兵死伤半数,还征调劳役兵役,导致田地荒芜,农村经济破坏。
(3)为张扬国威连年出巡,三下江都,奢侈浪费,所需费用均由所经过的州县的百姓承担。
(4)采用严刑酷法,凡是反抗朝廷者,不问缘由,皆斩。
3、如何正确评价:
隋炀帝即位后,下令开凿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修订了法律,主要是针对隋文帝末年比较严酷的法律进行了改革;设立了进士科,促成了科举制的形成;兴办学校,访求遗散图书,并加以保护;几次派遣使者去流求和西域,加强了内地同边境的关系。但是,隋炀帝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他倚仗国力富强,骄奢淫逸,好大喜功。年年征发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使农民背井离乡,造成大量田地荒芜,社会生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他年年远出巡游,三游江都,三至涿郡,每次出游,大造行宫,严重骚扰了地方百姓的正常生活。他三次远征发兵进攻高丽,穷兵黩武。他制法却不守法,采用严刑酷法威逼百姓,终于激起了全国范围的农民大起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