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的良诸古国属于历史上记载的什么朝代呢?

考古发现的良诸古国属于历史上记载的什么朝代呢?,第1张

有人说良渚遗址揭开了中国史前考古文化的新篇章,是中华文明的曙光初现,这样的说法毫不夸张。

说起我们国家的历史,大都是说中华上下五千年,然而我国可以确定历史年代的时间,史书上记载为公元前841年,后来经过天文现象推算认为武王伐纣的时间为公元前1046年,但是这一年距今也不过才3000年多一点,而且这些记载也只是存在于史书之中,至于之前的商朝和夏朝,可查的考古实物证据也不多,特别是夏朝,无论是考古证据还是史书记载,都无法明确而直接地证明夏朝的存在,所以我国的夏商周三代史常为国外史学家所诟病,而我国文化部门也制定了夏商周断代考证工程以填补这些历史研究的空白。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通过多年田野考古工作与综合研究,我国夏朝和商朝的历史文化探源有了很大进展,逐渐理清了以文化发展前后衔接顺序,表现为中原地区仰韶文化→中原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期商文化的发展序列。

一般认为我国夏朝大约开始于4000年前,但是在夏朝之前,还有尧、舜、禹以及黄帝、炎帝时代,而且在这些时代之前历史渊源的衔接又是什么样的?这又是是一些未解之谜,良渚文化丰富的考古实物又提供了新的证据。

良渚文化的跨度非常大,最早可以追溯到1万年前,这里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丝绸遗物,并且又发现了制作于9000年前的保存完好的骨笛,至今还能奏出声音,这里还有世界最早的人工种植的水稻,最早的拦水筑坝灌溉技术,最早的古城之一,以黑陶为主的陶器制作、制作精美的各种手工艺品,各种农具工具和生活用具,玉器、竹编工具、以丝绸和麻布为主的纺织业也很发达,这些都是1万到4000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先民们创造出的文化和科技成就。

如今良渚文化的遗迹已经发现了130多处,中心地区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而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则在钱塘江流域的东北部、东部其主要遗迹的时间跨度为5300到4000年前,很显然这个时间比夏朝还要早一些,有人认为这个时期或属于传说中的虞朝时期,但难以证明。

良渚文化的发现也说明在我国的夏朝之前,我国大地上已经出现了社会生产相当发达的区域性文明,并且它也不是孤立的,而是和中原地区(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龙山文化等)、关中平原(半坡文化、史家文化等)、四川盆地(三星堆文化等)、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等)等地的文化有一定的同步性,不过目前来看,可以追溯到1万年前的良渚文化在起始时间上略早一些,因此有人形容说中国古文明的曙光从良渚文化上升起。

因为良渚文化实际考证出的时间,比中华五千年文明还要久。这一距今5300~4300年的考古学文化,曾经在今天的苏南、上海、浙北地区创造出灿烂的文明,不断刷新着我们对中国文明起源的认识。

就时间开始良渚上限在6000年左右,城的年代在5300年左右,在时代华夏文明也有城,而且就地域而言比良渚文化大的多的多。

华夏文明是主要是以中原河南为主,和山西,山东,河北,江苏一部分组成。共同是以始祖轩辕黄帝为认同的。黄帝就是郑州新郑人,黄帝姓公孙,轩辕氏有熊(能下三点)国,少典之子。由于宅心仁厚,开疆拓土发展生产,平地聚土筑城保护民众,有土德,以土色为尚,后人上尊号为~黄帝。

华夏文明是最早东羌和东夷两大族群在10000年左右开始在中原郑州附近开始合流,最终在5000年左右的黄帝时代形成炎黄部落和华夏集团诸民族。中国官方说华夏文明5300年是以我们河南郑州西山遗址时间基点的。西山遗址是华夏文明最早的城,没有之一。之所以叫华夏文明的城是有规律的,要:庙坛殿堂冢齐备,外有修筑环壕城墙,内有规划道路广场,才叫城。这样模式和文化内涵中国一直传承到20世纪。西山遗址不仅仅是一个城,周围同时代城邑遗址十几个,成环形围绕,推定为黄帝时代的都城或是国家中心城市。

在中原地带有8000年以上的裴里岗文化时期的贾湖遗址,就是出骨笛的那个,其实很牛逼的是已经有了文字,再到夏城二里头也有文字传承,再后在郑州3600年的商城出土过了甲骨文、金文、朱书陶文三种同时。

文字才是最高端的文物,至少在8000年前中原地带已经进入农耕时代,不是那些蛮夷胡虏可以比的。中原地带6000多年的文化遗址多的有一火车,郑州随便也几百个。华夏民族其实超级牛逼,有极强扩张欲望和能力,在军事和文化双领先的条件下,以郑州为中心向外扩张,驱赶蛮夷三千年,追杀蛮夷三千里。最终成为霸主。

良渚文化为长江下游地区的远古文明,代表遗址为良渚遗址,距今约5300-4300年。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而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则在钱塘江流域的东北部、东部。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冠形器、玉镯、柱形玉器等诸多器型。此外,良渚陶器也相当细致。

良渚文化遗址中心位于杭州市余杭区西北部瓶窑镇,核心部位于古城“反山、莫角山、汇观山,11条水坝”均在瓶窑境内。1936年发现的良渚遗址,实际上是余杭县的良渚、瓶窑、安溪三镇之间许多遗址的总称,是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代表性遗址,1959年依照考古惯例按发现地点良渚命名为良渚文化。遗址总面积约34平方公里。良渚遗址是人类早期文化遗址之一,实证中华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史,申遗成功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新石器时代文化史得到国际社会认可。[1][2]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3]。[4]

中文名

良渚文化

外文名

Archaeological Ruins of Liangzhu City[3]

年代

距今5300-4000年

地址

太湖流域、钱塘江流域

精品荐读

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之王,到底有什么厉害之处?

作者:说文解物

从河姆渡到良渚,新石器时代的人到底如何织布呢?

作者:春梅狐狸

快速

导航

文化背景文化特征分布范围代表文物文化馆院遗留谜团文化价值

考察发掘

良渚文化时期稻作农业已相当进步。稻谷有籼、粳稻之分,并普遍使用石犁、石镰。良渚文化手工业也有很高的成就,玉石制作、制陶、木作、竹器编织、丝麻纺织都达到较高水平。

尤其是琢制的玉器,其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富、雕琢之精美,均达到史前玉器的高峰。玉器上的纹饰主题神人兽面纹,是良渚先民“天人合一”观念的体现和信仰,并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玉器和陶器上还出现了不少刻划符号,这些符号在形体上已接近商周时期的文字,是良渚文化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5]

文化命名

1936年,施昕更在良渚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石器和陶器;1938年,出版了《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遗址初步报告》。施昕更成为良渚遗址的第一个发现者,是探索良渚文化和良渚文明的先驱。

1959年,夏鼐先生正式提出“良渚文化”的名称。

1973年,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的发掘,使人们对良渚文化的认识取得了重大突破,第一次在典型的良渚文化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璧等玉礼器,将长期被视为“周汉古玉”的良渚玉器放回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年代坐标,自此,长期以来笼罩在良渚玉器上的神秘面纱被撩开了。

在前一阶段考古诸多发现的启示下,浙江考古工作者在良渚、瓶窑一带相继发现了反山显贵者墓地,瑶山、汇观山祭坛与墓地,莫角山巨型建筑基址,塘山“土垣”等大型遗址,以及一大批良渚时期的村落遗址和墓地。目前已发现各类遗址135处,它们共同构成了分布密、类型多、规格高的遗址群落。学者们称之为“良渚遗址”,它是整个良渚文化的中心,是探索中国文明起源,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一片“圣地”。

2007年,考古学家又发现以莫角山宫殿为中心的四周还有一圈环绕的城墙。这个大发现标志着在七十年考古历程中,继发现良渚遗址、命名良渚文化后的又一个重要的阶段——确立了良渚文明。

遗址发现

1935年5月,在西湖博物馆对杭州一个叫古荡的遗址进行发掘,当时在西湖博物馆工作的施昕更先生也参加了这次发掘,在整理出土器物过程中,有几件器物看上去很熟悉,特别是一件有孔石斧,引起了施昕更先生的注意,这种石斧在他的家乡良渚一带盗挖文物之风盛行,尤其是盗挖玉器,因此,在盗坑附近常散落着一些石器及陶片,施昕更先生从小生长在良渚,对当地的"掘玉"耳濡目染,有深刻的印象。这两地的石斧有没有什么联系呢?良渚为什么也有这种石斧出土呢?这些疑问诱发了施昕更先生回良渚调查的想法。经过多次的调查,施昕更先生采集到了一些陶片,引起了极大的兴趣,他隐隐约约感觉到了良渚似乎有一个古遗址的存在。将这些情况和想法向当时西湖博物馆馆长董聿茂先生汇报后,在馆里同意和支持的情况下,施昕更先生开始主持对良渚遗址进行正式的田野考古发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164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2
下一篇 2023-0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