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在新疆若羌县境内东北部,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处古代丝绸之路的要冲,为古代东西交通必经之地,沿岸至今还保存不少古迹。罗布泊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海拔780米,面积2400~3000平方千米。罗布泊曾有过许多名称,有的因它的特点而命名,如坳泽、盐泽、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等。
古罗布泊形成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的历史,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分割成几块洼地。现在的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河流,源源注入罗布泊洼地形成湖泊。
泛指的罗布泊为罗布泊荒漠地区,东起玉门关,西至若羌至库尔勒的沙漠公路,北起库鲁克塔格山山脉,南至阿尔金山脚下,跨越了新疆和甘肃两省区地界。由于人们习惯使用泛指的罗布泊概念,离开库尔勒数千米的戈壁就被列入罗布泊范围了。狭义的罗布泊指该地区于20世纪70年代干涸的中国最大的漂移湖,位于该地区中心位置,也是最低洼地区。现虽为干涸湖盆,湖底面积仍有1200多平方千米,呈椭圆形,因为逐年干涸,形似大耳朵。
遍布罗布泊地区的雅丹,亦称雅尔当,原是罗布泊地区维吾尔人对险峻山丘的称呼。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瑞典人斯文·赫定和英国人斯坦因,先后来罗布泊地区考察,在他们的撰文中提到雅丹一词,于是雅丹便成为世界地理工作者和考古学家通用的地形术语。
在当地古老的传说中,往往把雅丹称作“龙城”,因罗布泊周围发育着典型的雅丹地形,似龙像城而得名。相传遥远的年代,罗布泊附近有个国家,百姓们衣不遮体,食不果腹,而国王却花天酒地。玉皇大帝得知此事,便扮做和尚下凡“化缘”。昏庸无道的国王仅施舍给他了一点盐巴。玉皇大帝大怒,调来盐泽水,淹没了这个国家,水退后出现了“龙城”。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过罗布泊地区,他在记文中写道:“沿途尽是沙山沙谷,无食可觅,行人夜中骑行,则闻鬼语。”每当月白风清之夜,宿营“龙城”中,颇觉眼前景物,不是古城,胜似古城。分布在罗布泊荒漠北部的风蚀土堆群,面积达2600多平方千米。由于罗布泊地区常年风多风大,天长日久,土台星罗棋布。土台变幻出各种姿态,时而像一支庞大的舰队,时而又像无数条鲸在沙海中翻动腾舞,时而又像座座楼台亭阁,时而又像古城寨堡。置身于扑朔迷离、深邃的土台群中,满目皆是神秘、奇特、怪异的“亭台楼阁”,使人浮想联翩,流连忘返。
罗布泊被称为游移湖或交替湖。事实上,所谓罗布泊游移,只是塔里木河尾端位置的变动,湖盆本身并不游移。在封闭性的内陆盆地平原地区,河流下游经常自然改道。改道后的河流终点形成新湖泊,旧湖泊则逐渐干涸,成为盐泽。地质构造上,塔里木盆地东端是凹陷区,整个凹陷可称为罗布泊洼地,罗布泊湖盆就在这个洼地上。塔里木河以罗布泊洼地为最后归宿。罗布泊形成可能始于上新世或更新世初。以后东侧地壳上升,湖水向西移动,湖盆东侧遗留下数条痕迹。湖水虽随地势变化而移动,但并未越出湖盆范围,故游移之说并不恰当。另外,罗布泊洼地古来即为人烟稀少地区,新湖泊形成后,无法随时命以固定的新名,而均沿用老湖名。实际上,汉唐以来的古书中均将塔里木河终点形成的湖泊,称为蒲昌海、盐泽或牢兰海;17世纪以来则称罗布淖尔或罗布泊。上述情况说明,并非湖泊本身游移或交替,而为老名新用或地名搬家。
罗布泊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若羌县境东北部,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曾是我国的一个湖泊,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自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闯入罗布泊,它才逐渐为人所知。现在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罗布洼地形成湖泊。注入罗布泊的诸水,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和米兰河等,同时也部分的受到祁连山冰川融水的补给,融水从东南通过勒河流入湖中。 那里曾经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罗布泊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同失踪了的楼兰古城一样,是一个充满神秘氛围的地方。近百年来有关罗布泊是否是游移湖的论争,又牵动着地学界那么多人的心弦,使之成为一个引人入胜的自然之谜。
酷热、干旱、风沙、雅丹(陡崖)、盐壳阻拦着人们向罗布泊接近,多少年来一直被称为“死亡之路”。历史上曾有许多中外学者试图冲破层层阻碍穿越大沙漠,完成对罗布泊的考查,然而成功的人并不多。就是仅有的几次成功的考察,还在罗布泊的确切位置上产生了很大的分歧。
最先引起罗布泊是游移湖争论的是俄国探险家H•M•普尔热瓦尔斯基,他在公元1876年曾到罗布泊考察,他发现罗布泊位于塔里木河口的喀拉和顺境内,比我国地图所记的位置还要往南,大约有纬度1度之差。而且,他所见到的湖泊是淡水湖,芦苇丛生的大沼泽地,聚集着成千上万的鸟类。而北罗布泊(即中国地理文献所记载的罗布泊)的水都已干涸,变成盐滩,十分荒凉。
普尔热瓦尔斯基的观点发表后,在国际地学界引起了争论。
德国的李希霍芬持反对意见,他认为普尔热瓦尔斯基所考察的也许并非是中国清朝地图上的罗布泊,真正的罗布泊还在普氏考察的北部。
以后英国的斯坦因、瑞典的斯文赫丁等先后到罗布泊地区考察,认为争论的双方都没错,而是罗布泊游移到喀拉和顺去了。从此就有了罗布泊是游移湖的说法。斯文赫丁还推测了罗布泊游移的原因,是由于进入湖中的河水(塔里木河)挟带大量泥沙,沉积在湖盆里,而使湖底抬高,导致湖水往较低的地方移动。过一时期后,被泥沙抬高露出的湖底又遭受风的吹蚀而降低,这时湖水又回到原来的湖盆中,罗布泊像钟摆一样,南北游移不定,而且游移周期可能为1500年。
1923年,为普尔热瓦尔斯基和斯文赫丁所发现的罗布泊突然消失,成为沙漠,鸟儿飞走,芦苇枯死,那些靠打鱼为生的渔民和居民也离开了芦苇编成的小屋,迁往他处。原来,罗布泊又戏剧性地回到了它以前呆过的老地方,即古代地图上所标的位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