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智主义(英语:anti-intellectualism),又称作反智论或反智识主义,是一种存在于文化或思想中的态度,而不是一套思想理论。反智主义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对于智性(intellect)、知识的反对或怀疑,认为智性或知识对于人生有害而无益。另一种则是对于知识分子的怀疑和鄙视。
反智主义的具体体现:
1、社会文化表现
社会普遍认为智商高的人有自大的心态,所以对这类人有所反感,对于智商较高的人的行为,常会误读为是自大的表现。
2、观感与沟通问题
因为思考的方式与效率不同,产生不同的结论与行为,而造成沟通不良等问题。
3、政治体现
精英的行为脱离民意或事实、或以专业形象来推销错误理论,引起人民、甚至菁英的嘲弄或反抗。
4、教育体现
反对孩子学习没有实用价值的象牙塔学问。比如,中国广泛流传的“读书无用论”。
扩展资料:
产生的原因:
1、知识分子上升通道的阻碍,与知识分子和现存权威之间的矛盾。美国经济大萧条之后,在政府换届之间,凯恩斯主义深入社会每个角落,当时的社会问题严重,完全依靠政府的宏观手段,在经济危机化解后的几十年里教育的缺失问题严重。
2、知识分子、学界精英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缺乏积极有效的沟通、知识和人民群众脱离。
3、文化的对峙。一种是不思进取墨守成规的人生态度,一种是敢于冒险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直接导致了人们对于知识的态度,以及对于有知识的人的心态。
这种传统文化对人们思维的直接影响,使得很多人认为,用头脑思考创新不是什么值得夸赞的事情,而凭体力打拼才是值得颂扬的。
4、民族性格。美国人对于自己的民族想象是一脉相承的。
5、价值观念与宗教与历史的对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反智主义
这是一种对于智慧、知识的反对或怀疑,认为智慧或知识对于人生有害而无益。
另一种则是对知识分子的怀疑和鄙视。
在教育上,反智主义就是反对孩子学习没有实用价值的象牙塔学问。比如中国广泛流传的“读书无用论”。
在文化上,反智主义来自社会普罗大众对一小部分精英意图掌控社会话语权的反抗。通俗点说,就是你玩你的,我玩我的,你高雅打桥牌,我俗点斗地主;你高端下围棋,我专攻五子棋,还时不时对你的高雅冷嘲热讽一下。
反智主义在大学的主要表现如下:第一,大学行政化,官本位盛行。这种情况下,大学教授、学者不得不走上当官的道路,清华大学施一公任副校长就是典型的一例。对于教授学者当官,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支持的人说,学者当官,是对学者的尊重与承认。学者当官不会影响学术,反而会在一定意义上促进学术的发展。反对者说,学者当官,不利于学术的发展,是学而优则仕的坏传统在当代中国的扭曲变形。实际上,学者当官,既搞乱了学术,也搞乱了官场,是对大学生、对教授、对大学的三重伤害。脚踏官与学两只船的大学官员是对大学的极大嘲讽,让官员更加不学无术且横行霸道。
个人觉得反智主义,就是不自己去发现现实,而是去故意寻找与自己观点一样的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比如:无数人在网上骂乔布斯怎么没用甚至诋毁,但是不可否认能做成市值一度第一的IT公司,这是明显的证明人家拥有的才能。
反智主义(anti-intellectualism)由历史学家理查德·霍夫斯塔特(Richard Hofstadter)提出。广义上来讲,它是在基于清晰立场和不同思维的基础上,不同阶层或人群中产生的分歧与矛盾的产物。狭义上来讲,反智主义即是悖逆真理,违背正义,是错误的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